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工气是危重症患者的常用治疗措施,在构建人工气后,护理人员需做好湿护理,以避免各种感染、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以一例高龄呼吸衰竭患者的人工气湿护理为例,分析具体的护理方法与护理体会。

  • 标签: 人工气道 湿化护理 呼吸衰竭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患者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的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患者采用集束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生发生率,还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 人工气道 重症监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一次性氧气雾化面罩湿器持续湿的体会。方法选取于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住院治疗的气管切开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斯莱达医疗用品(惠州)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医用雾化器(气切型),根据医嘱及痰液的黏稠度调节氧流量;对照组采取间断气湿,气管导管口覆盖无菌湿纱布,比较两组气管切开后气湿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气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痰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粘粘稠度I°患者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比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雾化持续湿能够保证吸入气体得到充分的湿,减少患者气水分的丢失,对改善和保持患者呼吸通畅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氧气雾化面罩 持续湿化 气道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气湿法对气管切开病人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7月期间70例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间断气湿法,干预组病人则实施持续气湿及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5.7%)明显低于对照组(40%),干预组病人不舒适发生率(11.4%)明显低于对照组(54.3%),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病人在进行持续气湿的同时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减轻病人湿化时的不适感,降低湿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 标签: 持续气道湿化法 气管切开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的一个关键环节,气湿化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本文从湿液和湿方式的选择两个方面探讨了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气湿护理情况,以期为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气道湿化 气管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持续氧驱动气湿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为湿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定时定量间断气湿法湿,湿组采用持续氧驱动气湿法湿。结果护理后,湿组患者痰液量(46.53±1.20)ml、家属护理质量评分(96.87±2.07)分、并发症发生率2.86%,表现为气黏膜出血,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将持续氧驱动气湿法应用到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减少出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持续氧驱动气道湿化法 定时定量间断气道湿化法 气管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病人脱机后两种气湿方法的影响分析。方法收集我科(ICU)2014年9月~2014年12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脱机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超级湿”实验组和间断气湿对照组,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及护理,在治疗中观察平均吸痰次数,痰液粘稠度,痰痂形成情况,气道出血,带管时间。结果经治疗后“超级湿”实验组吸痰次数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减少,气道出血减少,带管时间缩短,与间断气湿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级湿”方法符合气管插管脱机病人的生理需要,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间断气湿方法,方法简单,节省人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脱机 气道湿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人工气的集束管理对防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88例机械通气患者均分成两组,观察组采取集束人工气管理,对照组采取传统人工气管理,比较医治效果。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为15.91%,低于对照组34.09%,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88,P<0.05)。结论人工气的集束管理对防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推行。

  • 标签: 人工气道 集束化管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在气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气管理小组,探析其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实施气管理小组的28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未实施气管理小组的28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呼吸机肺炎发生率以及气黏膜出血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得到显著性降低,气管切开气湿效果满意率得到显著性提升,差异性均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均存在。结论在气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气管理小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气道护理质量管理 气道管理小组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应用持续气湿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共76例脑出血患者,电脑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干预组(n=38)与对照组(n=38)。76例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予以持续气湿化处理,其中,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干预组用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湿良好率为94.7%(36/38),对照组为81.5%(31/38),组间数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护理满意度,干预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湿期间,配合优质护理,可提高湿效果,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 标签: 脑出血 气管切开术 持续气道湿化
  • 简介:(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儿科辽宁营口115000)摘要目的探讨气阻力测定(Rint)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规范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分别于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进行气阻力测定。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Rint明显高于慢性持续期,而慢性持续期1个月、3个月气阻力实测值百分比>140%,6个月、1年气阻力实测值百分比<140%,哮喘急性发作期规范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Rint明显降低。结论气阻力测定可反映儿童哮喘肺功能改变,为哮喘规范治疗提供客观有力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双钳胃镜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粘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0例诊断为上消化粘膜下肿瘤的患者经双钳电子胃镜行ESD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0例病例均完整剥离病灶,病灶平均直径为1.5±0.5cm,手术平均时间为70±35min。术中出现1例穿孔,穿孔率为3.33%,术后出血2例,出血率6.66%,术后随访,随访时间3月~12月,手术创面均完整愈合,未见病灶残留及复发。结论经双钳电子胃镜操作可降低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粘膜下肿瘤 双钳道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系统呼吸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8例肺癌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9例肺癌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实验组9例肺癌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系统呼吸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肺癌患者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肺癌患者与实验组肺癌患者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肺癌患者采用系统呼吸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系统化呼吸道护理 肺癌 手术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消化穿孔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45例下消化穿孔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间的差异。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45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41例,诊断符合率为91.1%,包括阑尾穿孔33例、乙状结肠穿孔2例、盲肠穿孔2例、降结肠穿孔1例、升结肠穿孔1例、小肠穿孔2例,漏诊4例(阑尾穿孔2例、乙状结肠穿孔1例、小肠穿孔1例);超声检查征象主要为穿孔部位周边网膜以及肠壁局部增厚、腹腔游离气体、腹腔积液和穿孔孔道征象。结论超声检查在诊断下消化穿孔上具有较好的效果,结合典型超声征象对临床诊断具有较大帮助。

  • 标签: 超声 下消化道穿孔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护理在神经外科长期气管切开下呼吸多重耐药菌定植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本文选择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神经外科长期气管切开下呼吸多重耐药菌定植患者220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n=110)和对照组(n=110),分别给予集束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5%;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0.9%,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神经外科长期气管切开下呼吸多重耐药菌定植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集束护理的运用提高了护理的有效性和质量,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长期气管切开 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定植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对ICU重症病患人工气进行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取我科室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ICU重症患者4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症病患人工气进行综合护理,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ICU重症病患 人工气道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攀升,关于其危险因素的研究深入开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肥胖已经被证实为肿瘤发生、发展的独立风险因素,积极控制体重将有助于临床诊疗及肿瘤防治工作的开展。本文将从肥胖与消化肿瘤关联性、体重管理开展的具体措施两方面加以分析,旨在为基于医务人员视角为消化肿瘤临床预防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 标签: 肥胖 消化道肿瘤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改良人工气冷冻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的临床价值、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87例在支气管镜下行冷冻治疗的晚期中央型肺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改良人工气检查治疗组42例(改良组),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组45例(常规组),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检测术前、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体动次数及术后感受、反应;1周后评估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气促评分、患者生活质量ECOG评分,1月后复查肺功能FEV1。结果改良组术中体动及术后不良感受小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较常规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常规组气促评分、生活质量ECOG评分、肺功能检查FEV1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镜复查气狭窄提示改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常规组总有效率为93.3%,两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人工气在高频电切和冷冻治疗中央型肺癌所致气狭窄与常规支气管下治疗相比疗效及安全性相当,但患者术中感受、反应优于常规支气管治疗组,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改良气道 晚期阻塞型肺癌 支气管镜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氧气雾化湿应用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脱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外科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试验组持续氧气雾化湿处理,给予对照组微量泵持续滴入液体湿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和痰液黏稠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时间与置管时间。结果试验组刺激性咳嗽和痰液黏稠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护理时间和置管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持续氧气雾化湿应用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脱机患者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持续氧气雾化 湿化气道 气管切开脱机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吸痰专项护理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伴气黏液高分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6月到2016年2月期间于笔者医院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并伴有气黏液高分泌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并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对照组2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20例患者,行气吸痰专项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相关观察指标。结果就护理效果而言,研究组为95%,对照组为70%;就气血分析结果而言,护理后研究组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肺部感染性疾病伴气黏液高分泌患者应用气吸痰专项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气血状况,实现有效的护理干预。

  • 标签: 肺部感染性疾病 气道黏液高分泌 气道吸痰 专项护理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