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9~12岁弱智儿童的视觉图形空同定向能力。方法采用12套视觉图片进行。每套图片包括5幅图形。要求被试又快又准确地判断出不同方位的图形。结果弱智免童的视觉图形空间定向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结论智力缺陷对空间定向能力(心理旋转操作)有着明显影响.但未发现性别上的差异。

  • 标签: 弱智儿童 视觉图形 空间定向能力 心理旋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种类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视觉功能。方法抽取至我院手术的单纯白内障患者给予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5例(80只眼),其中一组植入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20例,30只眼),简称多焦组,另外一组植入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35例,50只眼),简称单焦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高阶像差及脱镜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术后均获得良好的视力效果,术后3月5mm瞳孔下多焦组全眼总高阶像差无统计学差异,球差多焦组较单焦组稍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球面多焦点组的脱镜率达到93.3%,非球面单焦点组达到58.0%(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术中给予不同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视力效果,两组术后总高阶像差无明显差异,但脱镜率多焦组明显高于单焦组,全程视力效果好,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种类 视觉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在老年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癌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脸谱疼痛评分法,根据评分结果及患者主诉、病情等,给予相应的疼痛护理措施,观察组在面部表情评分的基础上,结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的方法,采取疼痛护理措施,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相关护理质量指标进行对比,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止痛药物使用量、焦虑情绪、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止痛药物使用量、焦虑情绪、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觉模拟评分法在老年癌痛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患者接受度高,临床运用方便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视觉模拟评分法 老年患者 癌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肝癌中MCT1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肿瘤临床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2009年间40例肝癌手术切除标本,对照组30例为正常肝组织。将肝癌标本和对照正常肝组织标本制成石蜡切片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不同病理级别及临床分级肝癌组织标本和对照标本MCT1的表达水平。结果肝癌标本中有MCT1高表达,且临床病理级别高的肝癌组中表达水平低于临床病理级别低的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中存在MCT1的高表达,且MCT1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程度密切相关。MCT1与肝癌患者临床预后相关,表达水平高,更易复发,且生存期较短。

  • 标签: 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形态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对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同年龄的白内障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发病形态,将120例患者分为三组,皮质性白内障研究组40例,核性白内障研究组40例,后囊下型白内障研究组40例,另外选择40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分别对参与研究人员的年龄、最佳矫正远视力、眼内散射光以及对比敏感度进行检查,对比组间结果。结果健康对照组的健康者在眼内散射光、最佳矫正远视力、对比敏感度方面都要明显好于其它三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依靠视力检查来评价白内障疾病,很难全面了解其对患者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在视力检查的基础上,配合眼内散射光以及对比敏感度的检查,才能全面掌握白内障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以便选择治疗方案,确定实施手术的时机,在眼科临床上引起注意。

  • 标签: 白内障 视觉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球蛋白在淋巴系统中的应用表达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6年1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尿液与血清β2-微球蛋白检测。结果观察组中尿液与血清中β2-MG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液与血清β2-微球蛋白在淋巴系统中的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中呈现高表达状况,早期检测效果比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beta 2-微球蛋白 淋巴系统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尿液 血清
  • 简介:摘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现研究发现该病已成为当今中老年以上人群致盲的首要原因。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新生血管形成、血管膜收缩、牵拉视网膜脱离。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DR引起管腔狭窄和血液改变,以及促进DR后期发生视网膜缺氧、缺血和新生血管的形成。VEGF作为与DR联系最为紧密的细胞因子,在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VEGF的表达受到胰岛素水平、甘糖酯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对影响DR中VEGF表达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系统性综述,旨在为DR的相关药物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发病机制 VEGF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门诊导医在护患沟通中发挥出的重要作用,了解门诊导医护士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及自身心理素质的重要性,通过稳固工作基础条件,实现门诊护患的有效交流,保证拉近双方距离,增强信任程度,构建起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更好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导医护士 语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PMEPA1基因表达与肺腺癌生存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公共数据库TCGA中检索出肺腺癌患者共450例。比较PMEPA1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等人群中的差别。并以PMEPA1基因表达中位数为界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SPSS分析PMEPA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生存的差异并绘制K-M曲线。结果PMEPA1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有无吸烟史、TNM分期肺腺癌患者中无统计学差异。生存曲线提示PMEPA1低表达组生存优于PMEPA1高表达组(P<0.05)。结论PMEPA1高表达能作为肺腺癌病人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 标签: 肺腺癌 PMEPA1 预后
  • 简介:(安顺职业技术学院561000)摘要目的探讨VHL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n二步法检测58例结直肠癌及20例结直肠粘膜炎症组织中VHL蛋白的表达;结果VHL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6.55%(27例/58例),低于在结直肠粘膜炎症组织中的95%(19例/20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直肠癌中VHL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VHL表达在结直肠癌中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标签: VHL蛋白 结直肠癌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hoA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5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取其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取获的病灶组织标本中RhoA表达阳性率,同时查阅患者病理,分析不同病理因素下胃癌患者RhoA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Rho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hoA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主要定位于胞质中,但在癌旁组织中亦有表达;胃癌组织中RhoA表达阳性率与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oA蛋白在胃癌患者中呈高表达,且表达阳性率与临床病理存在紧密的联系,加强RhoA测定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 标签: RhoA蛋白 胃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法
  • 简介:摘要内脏脂肪素(visfatin)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在内脏脂肪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性,同时在不同的机制作用下,会参与肿瘤的病变,因此近年来多数学者开始介入到visfatin的研究当中,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visfatin有望成为一种肿瘤的标记物,同时其在肿瘤中究竟起到怎样作用机制,通过对其机制进行研究有望成为治疗肿瘤新的起点站。

  • 标签: 肿瘤 visfatin 脂肪组织
  • 简介:摘要TSP-1蛋白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表达增高,提示它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肿瘤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女性乳腺肿瘤患者(共56个病灶,其中16个良性,40个恶性)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评估造影增强模式,记录各项参数。对切除标本进行VEGF免疫组化染色并评分,分析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强化程度、增强方式与VEGF表达显著相关(P<0.05)。尤其是高增强、周边放射状增强均多见于VEGF高表达组。恶性组的达峰时间增快,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较良性组增高(P<0.05)。结论乳腺肿瘤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与VEGF表达具有良好相关性,两者综合评价乳腺肿瘤不仅能帮助鉴别肿瘤良恶性,还能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超声造影检查 乳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在动物模型中探讨吗啡耐受过程中,Hedgehog信号通路在脊髓水平表达的时空变化规律的影响。方法建立吗啡耐受的动物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组A生理盐水+吗啡组,组B生理盐水对照组,组C空白对照组,组Dcyclopamine+吗啡组,组Evismodegib+吗啡组,组FRobotnikinin+吗啡组,组GShh-IgG+吗啡组。在不同时间点检测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吗啡耐受组注射结束后1~5d脊髓SHH、Ptch1和Smo表达上调,而Gli1在吗啡注射结束后7d时表达上调;在不同位点抑制Hh信号通路后,TWT均较吗啡耐受组延长;激活Hh信号通路后,TWT均较吗啡耐受组缩短。结论Hedgehog信号通路与吗啡耐受密切相关,抑制Hh信号通路后,能够抑制或延迟吗啡耐受。

  • 标签: Hedgehog信号通路 吗啡 耐受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溶液复苏后大鼠肺脏HSP70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Sham)、休克组(Shock)、乳酸林格液组(RL)、高渗盐溶液组(HS)、高渗盐己酮可可碱组(HS-PTX)。模型成功后分别使用RL、HS、HS-PTX行液体复苏疗法。复苏24h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肺脏,采用免疫组化来评估肺脏的Hsp70表达水平,用Elisa方法检测肺组织内TNF-α和IL-6表达水平。结果IL-6、TNF-α水平HS-PTX组与HS组、RL组和Shock组比较,肺组织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较Sham组略显升高。肺组织Hsp70表达水平测定HS-PTX组较HS组、RL组和Shock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HSPTX可以减少IL-6、TNF-α的表达,对肺组织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SP70表达增加有关。

  • 标签: PTX Hsp70 肺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观察同型半胱氨酸致肾脏足细胞损伤的机制,进而为同型半胱氨酸致肾脏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培养小鼠肾脏足细胞后,并用0,10,20,60,80μmol/L同型半胱氨酸干预,采用MT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同型半胱氨酸干预下足细胞的抑制率。提取足细胞RNA,进行逆转录后采用qRT-PCR的方法检测肾脏足细胞miR-92a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为10、20、60和80μmol/L足细胞存活率下降,并且呈浓度依赖性。qRT-PCR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作用下,miR-92amRNA表达随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增高,表达增多。结论miR-92a可能参与了同型半胱氨酸导致的肾脏足细胞损伤。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 足细胞损伤 miR-92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Survivin表达情况对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放射治疗,将其放疗敏感性作为依据,将其分为放疗不敏感组与放疗敏感组两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urvivin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urvivin蛋白表达和晚期乳腺癌的放疗敏感性之间存在负相关;放疗不敏感组的Survivi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放疗敏感组,细胞凋亡指数低于放疗敏感组;放疗前后,放疗不敏感组的Survivi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放疗敏感组。结论Survivin表达情况与放疗敏感性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可以将其用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 标签: 乳腺癌 Survivin表达情况 放疗敏感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为观察组,根据梗死程度分为三组,轻度患者10例为A组,中度患者10例为B组,重度患者10例为C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为对照组,均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B组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A组(P<0.05)。C组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A组和B组(P<0.05)。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具有正相关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且病情越严重,升高幅度越大,二者呈明显正相关性。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脑梗死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