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并发肺部真菌感染30例案例护理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共30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方式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护理有效率为73.3%,无效率为23.3%,并且有1例患者死亡。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正规的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当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能减少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十分值得在临床上加以重视。

  • 标签: 血液病 肺部并发症 真菌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继发性恶性血液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报道6例肿瘤患者继发白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析其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AML潜伏期分别为16年、4年、4年,其中2例随访48及10个月均处于缓解状态,另1例随访2个月死亡;1例MAL潜伏期为4年,随访18个月死亡;1例MDS潜伏期为2年,随访7个月死亡;1例ALL(ph阳性)潜伏期9年,随访15个月处于缓解状态。结论肿瘤患者采用烷化剂、蒽环类、紫杉醇类药物化疗以及放疗可导致发生s-AML/s-MDS。部分药物累积剂量超过标准剂量时风险进一步提高。s-AML/s-MDS临床特点与原发性白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似,预后差。

  • 标签: 肿瘤 继发性 恶性血液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患者化疗后并发严重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16例接受化疗的血液患者。结果116例患者中有11例并发严重肺部感染,发病率9.48%,粒细胞缺乏≥7天患者中,严重肺部感染发生的发病率为%,并发真菌感染的患者中,严重肺部感染的发病率4.28%。结论粒细胞缺乏≥7天、真菌感染是血液患者化疗后并发严重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粒细胞缺乏≥7天、真菌感染预后差,粒细胞恢复正常者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0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后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护理后病情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明显控制,治疗成功率较高。结论对恶性血液疾病和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实际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并发症 护理干预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恶性血液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恶性血液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8例,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结果28例患者中肢体肿胀完全消失20例,消失时间为3~14天,彩超复查血管再通或侧肢循环形成。剩余8例均肢体肿胀均不同程度缓解,其中4例于肿胀消退后20天及8天又复发血栓形成,其中自动出院2例,再次应用以上治疗1周2例,肢体肿胀消退。结论实际中恶性血液出现DVT的原因主要包括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静脉血液瘀滞、血小板异常。DVT临床诊断在依据临床表现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考虑影像学检查结果。通过溶栓治疗能够溶解新鲜血栓,但溶栓治疗同时还需对抗凝剂进行应用。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肢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念珠菌在普通血液患者体内的定植状况,同时观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形成原因。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之间的57例普通血液患者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定期的体液化验,包括血液、尿液、唾液等。借助显微镜提取体液中的真菌并对其进行培养观察,尤其注意对侵袭性真菌感染者重点检测。结果所有57名患者的真菌定植状况都比较乐观,实验表明白细胞的数量与抗生素的使用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其中23名患者的真菌培养中成功分离出白念珠菌占比79%的念珠菌,呈现出稳定的定植率。当白细胞在血液中每升的分布数量小于0.5109时,它会成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唯一形成原因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念珠菌在普通病房恶性血液患者体内的定植情况非常稳定,从其中分离出来的白念珠菌是罪魁祸首。同时,体液中白细胞含量过低会在无形中提升侵袭性真菌的感染能力。

  • 标签: 血液病 患者 念珠菌 侵袭性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1用于治疗恶性血液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2月~8月诊治的恶性血液疾病患者54例进行分析,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27例,研究组患者在化疗后进行白细胞介素11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指标参数值。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均好于对照组。结论在恶性血液化疗后采用白细胞介素11进行治疗能够缓解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促进血小板的生成,预防血小板下降的危险情况,临床治疗意义积极。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1 恶性血液病 化疗 血小板减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使用用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40例恶性血液并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患者对于治疗效果基本满意,同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现象也比较少。结论用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能够产生良好的抑制真菌感染的作用。同时应当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全面性和针对性护理,从而促使治疗效果能够得到提升。

  • 标签: 两性霉素B 治疗效果 肺部真菌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血液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分析血小板输注对血液患者的影响。结果大部分患者在血小板输注治疗后病情缓解,有小部分患者出现病情加重,随着血小板输注次数的增加,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明显高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大部分血液的必要措施,但临床应避免或减少多次输注,并根据患者疾病类型的需求按照适当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血小板输注 血液病 临床疗效 输血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2012年2月到2015年7月选择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血液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强化临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对于护理服务态度、输液流程安排、静脉输液技术的满意度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渗漏性损伤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40.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比较常见,强化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血液病 静脉渗漏性损伤 护理干预 满意度
  • 简介:(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中医四川宜宾644200)摘要中医护理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然而,中医护理在临床上应用却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有中医护士严重短缺、护理人员配置不足、激励机制不健全、领导重视不够、人才应用不合理等。要提高和发展中医护理必须合理应用人才、护理人员到位、护理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争取领导关心,赢得领导理解和支持。

  • 标签: 中医院 中医 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95-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加环素治疗恶性血液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恶性血液合并感染患者使用替加环素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中,14例患者治疗有效,8例患者无效,有效率63.6%。14例粒缺期患者有7例治疗有效,有效率50%。替加环素使用时间平均为(8.36±0.68)d,起效时间平均为(4.79±0.45)d。患者耐受性好。7例恶性血液未缓解患者,治疗都无效。结论替加环素治疗恶性血液合并感染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常规抗感染治疗疗效不佳时可考虑使用替加环素提高疗效,对于粒缺期感染患者疗效亦较好,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少。

  • 标签: 替加环素 恶性血液病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去白细胞输血对恶性血液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影响情况。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接收的恶性血液患者共50例(治疗组),接受去白细胞输血;同期选择恶性血液患者共5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接受常规输血,对2组入选患者免疫功能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入选患者NK细胞的活性、T4/T8细胞以及T4细胞值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恶性血液患者治疗中推行去白细胞输血方案效果突出。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细胞活性 去白细胞输血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患者PICC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2月—9月本院未开展品管圈活动时接诊的血液PICC置管患者34例为对照组,另择2017年2月—9月本院开展品管圈活动时接诊的血液PICC置管患者34例为实验组。分析两组PICC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PICC并发症发生率为20.59%,比对照组的47.06%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显著降低血液患者发生PICC并发症的几率,提高预后效果,确保临床治疗工作顺利开展。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血液病 PICC并发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层中医建立中医护理小组的意义。方法成立中医护理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和职责;建立中医护理质量监督体系,在全院范围内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新项目,学习并实施辨证施护;进行中医护理理论与技能培训;开设中医护理门诊及社区宣讲活动。结果全院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氛围浓厚,中医养生知识得到推广,有效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患者的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护士的中医理论及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讨论基层中医医院构建中医护理小组可以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护理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小组 构建 成效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在医院诊室观察英国留学生与在校中医专业学生的交流,从学生为其翻译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当前中医校学生的英语需求及英语教学现状,并对中医校英语教学角色与模式的转变提出自己的建议。

  • 标签: 中医英语 中医翻译 英语教学
  • 简介:摘要通过《黄帝内经》对治未的认识和现代中西医对养生保健的研究,阐明中医体质辨识是治未的基础,只有正确进行体质辨识,才能使得评估和干预正确无误,进一步说明体质辨识在中医治未病中的重要性.

  • 标签: 中医 治未病 体质辨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了解血液透析的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以及主要构成方面的知识,加强对血液透析的维护保护,提高工作人员对血液透析机的维护保养意识,并探讨血液透析机的相关维护保养方法,以供参考。

  • 标签: 血液透析机 维护保养 温度定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1月120例医院血液透析室收治的患者,随机将入选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医院感染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在医院感染、护理差错、医患纠纷等方面的发生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医院感染、护理差错、医患纠纷等方面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血透室使用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从而减少各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医院 血透室 医院感染 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