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黏液型铜绿假单菌分泌粘液形成生物保护膜的原因,研究其临床药敏谱,给临床提供可靠地实验结果,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2016年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黏液型铜绿假单菌67株作为研究对象,上机鉴定,鉴定出是铜绿假单菌后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试黏液型铜绿假单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活性,记录分析结果。结果67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菌对美罗培南、舒普深的敏感率为100%,亚胺培南的敏感率97.2%,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的敏感率为86.9%,多粘素E的敏感率为80.6%,而哌拉西林的敏感率为48.6%,氨曲南的敏感率为22.2%。结果显示美罗培南、舒普深效果最好。结论本文研究发现,黏液型铜绿假单菌因其分泌粘液,形成无色清亮透明菌落,上机无法完成药敏实验,因此可以选择敏感性高的美罗培南、舒普深等药敏纸片进行药敏实验。

  • 标签: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药物敏感试验 耐药 生物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菌在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菌株来源,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DL-96自动细菌鉴定系统检测铜绿假单菌,用WHONET5.6统计方法回顾性分析其来源与科室分布。结果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检出铜绿假单菌166株,其中分离科室居于前两位的是呼吸科、ICU,分别是63株和32株。标本来源中分离铜绿假单菌最多的标本是痰液及分泌物,其中痰液138株,所占比例为83.2%;分泌物12株,所占比例为7.2%。结论铜绿假单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院内ICU、呼吸科。菌株来源最多的就是痰液,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分布 菌株来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内科病房感染铜绿假单菌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0月间接收的呼吸内科患者62例,对感染患者的标本按照微生物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且将常用的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菌对加替沙星的敏感性最高,敏感率为100%。结论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药敏结果等,对用药进行合理的控制,保证用药的有效性。

  • 标签: 呼吸内科 病房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菌的多重耐药性。方法采用目标检测法,选取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89例为标本,对患者进行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分离病原菌209株,具有耐药性的菌株51株,占据病原菌的24.40%;具有耐药性的菌株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34株,占耐药菌耐药性的66.67%。如肺炎杆菌、大肠杆菌、阴沟杆菌、粘质沙雷菌、枸橼酸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等;铜绿假单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对不同的抗生素耐药性能不同,占据革兰阴性杆菌10例,占耐药性的29.41%,占多耐药性的14.71%。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以铜绿假单菌比例较高,是感染病原菌的主要来源,早期对铜绿假单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为预后避免其发展为多重耐药球菌提供临床依据,值得临床广为采用。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枯草杆菌联合蒙石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段自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选定本院儿科收治的急性腹泻患者8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分对照组(44例,蒙石治疗)、研究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枯草杆菌治疗),比较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症状消失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45%)显著比对照组(70.45%)高,P<0.05。结论枯草杆菌与蒙石联合可有效改善儿童急性腹泻患者腹泻、腹痛症状,促进机体康复,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枯草杆菌 蒙脱石 急性腹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赖氨葡锌颗粒联合蒙石散和双歧杆菌杆菌三联活菌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120例小儿腹泻患儿中随机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蒙石散和双歧杆菌杆菌三联活菌颗粒的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赖氨葡锌颗粒联合蒙石散和双歧杆菌杆菌三联活菌颗粒的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3%,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氨葡锌颗粒联合蒙石散和双歧杆菌杆菌三联活菌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赖氨葡锌颗粒 蒙脱石散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颗粒 小儿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歧杆菌联合蒙石散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所致腹泻的功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0例轮状病毒所致腹泻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应用双歧杆菌联合蒙石散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所致腹泻,显效的有63例(63.0%),有效的28例(28.0%),无效的9例(9.0%),总有效率为91%。结论应用双歧杆菌联合蒙石散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所致腹泻具有显著的功效,可以提高患儿腹泻的临床治疗功效,缓解各项症状,具有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轮状病毒 双歧杆菌 蒙脱石散剂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腹泻患儿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与蒙石散两种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过去我院收治的腹泻疾病患儿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蒙石散,治疗组患儿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比较两组患儿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腹泻疾病药物控制总有效率、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总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用药期间仅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15例,差异显著(P<0.05);腹泻疾病药物控制总有效率达到93.3%,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显著(P<0.05);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泻患儿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效果更为明显,用药时间更多,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腹泻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蒙脱石散 小儿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两者比较来评价奥平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奥平组40例,女18例,氯平组40例,治疗前经3天清洗期后开始用药,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末分别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分,结果奥平组40例中,显效6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87.5%;氯平组40例中,显效6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90.0%。两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 氯氮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蒙石混悬液药物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与药物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给予试验组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蒙石混悬液药物治疗,给予对照组单纯思密达治疗。结果(1)试验组药物疗效总有效率95%显著优于对照组8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蒙石混悬液药物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轮状病毒性肠炎引起的腹泻等症状。

  • 标签: 轮状病毒性肠炎 复方嗜酸乳杆菌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分裂患者应用氯平治疗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精神科2014年2月-2016年2月接治的376例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用药前后患者的白细胞计算情况。结果在本组患者中,55例患者用药后白细胞计数受到影响,发生率14.6%;其中,白细胞计数增高47例(12.5%),白细胞计数降低8例(2.1%);单用30例(54.5%),联合用药25例(45.5%),差异不显著,不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精神疾病患者,长时间应用氯平治疗会对白细胞计数产生影响,因而在用药过程中必须加强白细胞计数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氯氮平 精神分裂症 白细胞计数
  • 简介:呼吸道合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其感染后常发生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且与婴幼儿哮喘发病有关。近年研究发现,其发病机制包括病毒与宿主受累细胞损伤、炎症、体液和局部免疫反应及高反应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免疫荧光检测和PCR技术快速、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利巴韦林、免疫球蛋白及干扰素常能达到早期病因治疗,尚在试制的呼吸道合病毒新型疫苗及基因治疗研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婴幼儿 诊断 治疗中图分类号R3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434-0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子宫垂患者的术前护理方法。方法对43例重度子宫垂患者根据其年龄以及心理差异,给予相应的术前护理措施。结果术前积极准备及精细的心理护理,43位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术后伤口均为一期愈合。结论重度子宫垂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在术前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和正确的健康指导,积极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可为手术成功提供保证,大大提高了术后伤口一期愈合率。

  • 标签: 子宫脱垂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联疗法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于我门诊进行诊治的5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病患者,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分别为A组和B组,A组只给予三联疗法(即使用雷贝拉唑药物、克拉霉素药物以及阿莫西林药物来进行治疗),B组在三联疗法服用两个小时后,再给患者服用双歧杆菌胶囊。对比两组患者不良现象的产生情况、被有效治疗的情况以及6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在不良现象的产生上,A组产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为5例(占比为20.00%),B组产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为4例(占比为16.00%),两组在不良反应的产生上不存在差异(P值大于0.05);在被有效治疗的情况上,A组总被有效治疗的例数为19例(占比为76.00%),B组总被有效治疗的例数为24例(占比为95.00%),两组在总被有效治疗的例数上存在差异且显著(P值小于0.05);在6个月之后的复发情况上,A组复发的例数为4例(占比为16.00%),B组复发的例数为1例(占比为4.00%),两组在复发情况上存在差异且显著(P值小于0.05)。结论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病的治疗上,相比较常规只施展三联疗法而言,在三联疗法上还同时给予双歧杆菌胶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被有效治疗的例数,同时还能够减少患者的复发现象,在安全性也具有一定的保障,该联合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三联疗法 双歧杆菌胶囊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病 治疗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垂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方法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直肠垂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抗感染治疗5~7天,禁食3天,流质3天,卧床休息控制排便5~7天。术后7天左右拆线,所有患者治愈39例,好转1例,经6~8个月回访无复发。结论一旦确定存在直肠粘膜垂应积极处理。包括肠道训练、调节饮食、防治便秘、必要时手术治疗。

  • 标签: 直肠脱垂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克雷伯杆菌肺炎患者的诊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及早使用有效抗生素是治愈的关键。

  • 标签: 克雷伯杆菌肺炎 诊疗
  • 简介:摘要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较为棘手,常规应用四联根治疗法很难获得满意疗效。结合临床工作实际,为了提高临床疗效,根据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本特点,总结为中焦气化失常,湿热毒邪内蕴,正虚邪盛,门诊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Hp感染,与常规四联根除疗法相比,明显提高根除率,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半夏泻心汤 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氏杆菌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布氏杆菌病患者30例的临床护理方法措施进行分析。结果30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做好卧床休息,做好对症护理及用药护理工作,采取必要时隔离消措施。

  • 标签: 布氏杆菌病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