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本院1例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复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临床上主要症状为难治性癫痫。镜下由肿瘤性胶质细胞和发育不良的节细胞构成。手术切除预后良好。结论节细胞胶质瘤较少见,易于多种肿瘤混淆,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并进行相应的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鉴别。

  • 标签: 节细胞胶质瘤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脑胶质瘤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选我院具有完整的脑胶质瘤病例资料的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脑胶质瘤预后的因素。结果比较患者的年龄、切除病灶程度、病理分型、肿瘤大小、KPS评分以及MGMT蛋白表达各因素之间生存时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上述因素会对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患者的性别和肿瘤数目间生存时间对比,差异不显著,统计学意义不明显(P>0.05),提示二者不能影响预后;KPS≥70分表现为良好独立预后因素,若KPS得分越高,表明预后效果越好;年龄≥40岁、部分病灶切除、病理分型Ⅲ~Ⅳ级、肿瘤直径大于5cm表现为影响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讨论影响脑胶质瘤预后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切除病灶程度、病理分型、KPS评分、肿瘤大小,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病患手术在接受治疗后应化疗治疗,能够促进延长中位生存期。

  • 标签: 脑胶质瘤 预后因素 独立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联疗法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于我门诊进行诊治的5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病患者,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分别为A组和B组,A组只给予三联疗法(即使用雷贝拉唑药物、克拉霉素药物以及阿莫西林药物来进行治疗),B组在三联疗法服用两个小时后,再给患者服用双歧杆菌胶囊。对比两组患者不良现象的产生情况、被有效治疗的情况以及6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在不良现象的产生上,A组产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为5例(占比为20.00%),B组产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为4例(占比为16.00%),两组在不良反应的产生上不存在差异(P值大于0.05);在被有效治疗的情况上,A组总被有效治疗的例数为19例(占比为76.00%),B组总被有效治疗的例数为24例(占比为95.00%),两组在总被有效治疗的例数上存在差异且显著(P值小于0.05);在6个月之后的复发情况上,A组复发的例数为4例(占比为16.00%),B组复发的例数为1例(占比为4.00%),两组在复发情况上存在差异且显著(P值小于0.05)。结论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病的治疗上,相比较常规只施展三联疗法而言,在三联疗法上还同时给予双歧杆菌胶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被有效治疗的例数,同时还能够减少患者的复发现象,在安全性也具有一定的保障,该联合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三联疗法 双歧杆菌胶囊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病 治疗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克雷伯杆菌肺炎患者的诊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及早使用有效抗生素是治愈的关键。

  • 标签: 克雷伯杆菌肺炎 诊疗
  • 简介:摘要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较为棘手,常规应用四联根治疗法很难获得满意疗效。结合临床工作实际,为了提高临床疗效,根据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本特点,总结为中焦气化失常,湿热毒邪内蕴,正虚邪盛,门诊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Hp感染,与常规四联根除疗法相比,明显提高根除率,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半夏泻心汤 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氏杆菌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布氏杆菌病患者30例的临床护理方法措施进行分析。结果30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做好卧床休息,做好对症护理及用药护理工作,采取必要时隔离消措施。

  • 标签: 布氏杆菌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显微外科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出现较少、复发率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外科治疗脑胶质瘤安全有效,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显微外科 脑胶质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人群胶质母细胞瘤是脑恶性肿瘤,预后极差,目前国内尚无明确的治疗指南。本研究主要探讨老年胶质母细胞瘤生存期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法。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单存因素生存分析,老年胶质母细胞瘤生存期与患者的治疗方案(放疗、手术局部切除、手术全部切除)、年龄(<75岁、>75岁)、是否服用替莫唑胺、KPS评分(<70分、70~90分、>90分)等因素有显著性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存期与肿瘤部位(额、颞、顶、枕叶)、大小(<4cm、>4cm)无显著性关系,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老年胶质母细胞瘤生存期中患者的治疗方案(手术全部切除)、服用替莫唑胺、KPS评分越高(<70分、70~90分、>90分)等因素为保护性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越大表现为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期与肿瘤部位(额、颞、顶、枕叶)、大小(<4cm、>4cm)等因素的分析提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老年胶质母细胞瘤生存期中患者的治疗方案(手术全部切除)、服用替莫唑胺、KPS评分越高(<70分、70~90分、>90分)等因素为保护性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越大表现为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大小及肿瘤部位对中位生存时间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老年胶质母细胞瘤 手术切除 替莫唑胺 KPS评分 年龄 生存期
  • 简介:摘要随着神经电生理监测、显微外科器械,超声吸引器,激光手术刀以及ICU监护的不断发展,脑干肿瘤的手术治疗更加安全1。脑干肿瘤患者的术后病情观察与护理至关重要,现将2015年8月25日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四病区收治的脑干、右侧丘脑胶质瘤患者1例的护理,不仅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双方关系,还可使患者疼痛程度得到明显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与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脑干 右侧丘脑胶质瘤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总结了1例非典型布病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了解患者情况、心理护理、发热多汗时的护理、体温的观察疼痛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饮食的护理及医护人员的保护措施。

  • 标签: 布重杆菌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口臭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157例单纯口臭患者为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组为对照组,均按要求进行14C呼气试验检测,观察单纯口臭患者口臭的原因是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系。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总感染率为62.4%,对照组总感染率仅为12%,χ2=47.434,OR=15.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口臭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 标签: 口臭 14C尿素呼气试验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体检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240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使用14C尿素试纸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的结果分为阳性组及阴性组,对两组的血脂分析指标及生活习惯进行比较。结果男性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62.5%明显高于女性37.5%;青年(低于30岁)与中年(30~50岁)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要高于老年(60岁以上);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组;吸烟人群、饮酒人群及喜好干硬食物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不饮酒人群及不喜好干硬食物人群,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早期的治疗可以避免质代谢发生异常,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以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体检 幽门螺杆菌 感染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院分离的分枝杆菌菌型及对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对160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4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440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经培养后共获得160株结核分枝杆菌,均为人型结核菌,无牛型结核菌;共检出耐药菌株52株,初治涂阳患者菌株耐药的有40株,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菌株耐药的有12株。52株耐药菌株中,耐异烟肼13株,耐利福平18株,耐链霉素15株,耐乙胺丁醇6株;同时耐2种药物的22株,耐3种药物的8株,还有3株耐4种药物(耐HRES)。结论结核菌耐药是影响治愈率的主要因素,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用药是治疗肺结核的关键。

  • 标签: 结核 分枝杆菌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机制,以便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生素及防治院内感染。方法采用MIC法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两年来我院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93株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表型。结果2015年—2017年93株嗜血杆菌患者,年龄分布主要为60~99岁,下呼吸道标本中的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为1.28%,副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为1.27%。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74.47%,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47.83%。93株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中,57株氨苄西林耐药,其中44株?-内酰胺酶阳性,且氨苄西林均耐药,13株?-内酰胺酶阴性但氨苄西林耐药。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均对环丙沙星,四环素,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美洛培南耐药率低<15%,对复方磺胺耐药率高>80%。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对复方磺胺耐药率最高,其次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内酰胺酶阳性的流感或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的主要耐药机制是产biaTEM型?-内酰胺酶。

  • 标签: 流感嗜血杆菌 副流感嗜血杆菌 下呼吸道 氨苄西林 ?-内酰胺酶耐药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神经外科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再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25例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再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年龄、复发时卡氏评分(KPS)、复发时间、肿瘤切除范围、肿瘤病理分级,并分析再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28例患者中13例全切除,15例次全或者大部分切除。患者总体生存期为2~45个月,平均17.8个月。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复发时KPS评分、复发时间、再手术后肿瘤病理分级、再手术肿瘤切除程度以及辅助治疗是患者再次术后生存期的重要影响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患者复发时KPS评分高、复发时间长是患者再手术预后保护因素,而再手术后肿瘤病理级别高是预后危险因素。结论复发时KPS评分≥70,术后较低的病理级别,复发时间超过6个月的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再手术治疗效果比较好。

  • 标签: 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 再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神经胶质瘤是一种恶性的颅内肿瘤,其来源于神经上皮细胞的癌变所致,也是最常见和病死率最高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生、转移与肿瘤血管的新生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关于神经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但是关于病人的预后依然是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所在,研究者一直尝试从分子角度对胶质瘤的病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提供胶质瘤的诊断标志物和特异治疗靶点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方向,但是成效并不显著。在此,本文将针对神经胶质瘤的临床治疗及其预后进行总结性的归纳和综述,为神经胶质瘤的术后辅助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神经上皮 辅助治疗 基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讨论实施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作用,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门诊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20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于临床实施常规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于临床实施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0%,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实施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后,能够帮助患者迅速缓解症状。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法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不良 功能性 幽门螺杆菌 根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5年12月间于我院住院病人确诊的5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Warthin-starry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感染阳性者355例,其中假阴性患者22例,阳性率为68.27%;男性患者、年龄在30~50岁之间、患十二指肠溃疡、存在吸烟及饮酒习惯的患者,出现Hp感染的几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消化性溃疡Hp感染人群的监测,实施必要的预防措施,以降低Hp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感染 检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82例NTM肺病患者的资料。结果NTM肺病患者以中青年(86%)多见,临床症状较轻,肺部病变范围较广,原发耐药者多见,在一线抗结核药物中,只有乙胺丁醇对少部分患者有效。结论NTM肺病应引起结核科医师在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上的高度重视。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 肺病 耐药
  • 简介:摘要本综述涉及幽门螺杆菌脂多糖(LPS)结构和生物合成的现有知识和分歧。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定植于人类胃黏膜上皮细胞的管腔面。脂质A构成改变阻碍TLR4诱导以及幽门螺杆菌LPS通过以Lewis抗原修饰O抗原来模仿宿主,都促进了免疫逃逸和慢性炎症。至今,尚未获得幽门螺杆菌LPS的完整结构,目前推荐的模型为一种线性结构,其内核由被定义为多聚己糖(Kdo-LD-Hep-LD-Hep-DD-Hep-Gal-Glc)的物质构成的,外核由保守的三糖(-GlcNAc-Fuc-DD-Hep-)组成,连接到由Lewis抗原修饰的多聚LacNAc构成的内核、葡聚糖、庚烷和一个可变O抗原的第三个庚糖上。虽然负责幽门螺杆菌O抗原链合成的糖基转移酶已经被识别和描述,但是在有关核心LPS的合成方面仍存在许多分歧。这些局限性保证了对该胃内细菌会有的足够的诱变和结构方面研究,从而获得其完整LPS结构和相关生物合成路径。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脂多糖结构 生物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