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患者进行单纯切除术和复合式切除术的疗效。方法从本院自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30例,组别分类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对照组(65例)的手术方式为单纯切除术,观察组(65例)的手术方式为复合式切除术(带蒂结膜瓣移植和丝裂霉素C),比较临床疗效和术后复发率。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显然低于观察组;在术后复发率方面,对照组显然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较为显著。结论对患者进行复合式切除术(带蒂结膜瓣移植和丝裂霉素C),可以将治疗有效率有效降低的同时,术后复发率也会有较为显著的下降,疗效显著,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 复合式翼状胬肉切除术 翼状胬肉 术后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患者中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医治的患者(80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40例。此次研究患者均切除术治疗,研究甲组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总结临床情况、视力、散光程度、结膜充血情况、复发情况、痊愈情况。结果甲组的不适症状持续时间、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视力、散光程度均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结膜充血率、复发率、痊愈率均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患者中,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切除术的痊愈率高、复发率低、结膜充血率低、散光程度小、不适症状持续时间短、角膜上皮修复时间短、住院天数短,并明显改善视力情况。

  • 标签: 翼状胬肉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翼状胬肉切除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中切除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在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患者中选取60例作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案分组对照组(n=30)单纯采取切除术治疗,研究组(n=30)则联合应用切除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就2组视力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手术前,2组患者视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患者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中切除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切除术 视力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丝裂霉素C联合切除切除的方法比较。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3月到2017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的8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原发性切除联合手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0.2mg\ml,对照组给予原发性切除联合手术后使用丝裂霉素C0.4mg\ml,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0.2mg\ml切除的复发率为65.0%,对照组手术后使用丝裂霉素C0.4mg\ml切除的复发率为62.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除联合不同应用丝裂霉素C的方法都是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丝裂霉素C 翼状胬肉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和羊膜移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7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羊膜移植治疗)和观察组(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7.5%,且观察组并发症2.5%显著少于对照组17.5%,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效果更佳。

  • 标签: 翼状胬肉 羊膜移植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在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切除的患者之中应用心理护理联合手术前的眼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使用自体结膜移植术来治疗切除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的主体,随机的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研究组的患者进行术前眼位训练以及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患者心理变化的情况以及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经过对比可知,研究组的患者心理的变化相较于对照组的患者明显要好(P<0.05);并且研究组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相较于对照组的患者也明显要好(P<0.05)。结论在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切除的患者之中应用心理护理联合手术前的眼位训练的护理效果较好,对于降低心理的顾虑以及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有较大的帮助,推在临床之上值得推荐广泛使用。

  • 标签: 术前眼位训练 心理护理 自体结膜移植术 翼状胬肉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鳞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提高对本病的意识。方法对1例原发性乳腺鳞细胞癌进行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例患者发病迅速,腋窝淋巴结可见癌转移。组织学为典型的鳞细胞癌形态。免疫组化ER、PR及CerbB-2表达阴性。结论原发性乳腺鳞细胞癌是乳腺罕见恶性肿瘤,临床较易误诊为乳腺脓肿,术后需联合辅助治疗及密切随访。

  • 标签: 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诊断与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海绵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胆囊海绵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以复习讨论。结果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胆囊海绵血管瘤。结论胆囊海绵血管瘤易与胆囊肿瘤相混淆,术后病理可明确诊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常见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胆囊 海绵状血管瘤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深入,先天性梨窝瘘的诊治逐步向微创方向进展,本文主要论述近年来对于先天性梨窝瘘的相关诊疗的进展及特点,为研究先天性梨窝瘘提供科学的治疗参考。

  • 标签: 先天性梨状窝瘘 内镜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型毒毒素治疗踝跖屈肌痉挛的优质护理体会,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52例脑损伤患者踝跖屈肌痉挛的临床资料,均采用A型肉毒素对痉挛肌肉进行多点注射治疗,并应用优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结果52例患者中,43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82.69%。结论优质的护理及健康宣教对提高A型毒毒素注射治疗肌肉痉挛患者的疗效、减少并发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肌肉痉挛 A型肉毒毒素 并发症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内海绵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内海绵血管瘤患者60例作为观察研究对象,总结患者CT及MRI诊断结果。结果(1)颅内海绵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略有差异,脑内型患者CT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或圆形,MRI表现与瘤出血时间有关,多高T2信号、短T1信号;脑外型CT表现为哑铃型或椭圆形病灶,MRI为“葫芦”;(2)ROC曲线分析显示,MRI检测的灵敏度(76.2%)与特异度(78.3%)均显著高于CT检测的灵敏度(56.66%)与特异度(62.34%),但二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91.21%)与特异度(88.78%)均显著高于单纯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颅内海绵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差异,但均能作为颅内海绵血管瘤的诊断指标,二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更高,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CT MRI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乳腺纤维瘤患者,共10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射切口治疗,观察组给予环乳晕切口质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且极大的缩短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乳腺纤维瘤时采用环乳晕切口,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手术和住院用时的缩短,术中出血量少,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环乳晕切口 传统放射状切口 乳腺纤维瘤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放射多切口挂浮线引流术对肛周脓肿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施以传统多切口引流术,观察组接受放射多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7d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恢复正常占比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均无复发情况发生。结论肛周脓肿患者使用放射多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治疗,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效果理想,伤口得到更好更快愈合,且患者术后远期无复发情况发生,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标签: 肛周脓肿 放射状多切口挂浮线引流术 肛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舟骨隐匿性骨折经多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44例腕舟骨隐匿性骨折患者分别接受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检查、多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检查,记录其检查结果,将所得数据经SPSS软件给予相应检验后得出结论。结果44例腕舟骨隐匿性骨折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查完成率为100.00%,接受多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检查对腕舟骨隐匿性骨折患者检出率高达97.73%,而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检出率仅为79.55%(P<0.05)。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可显著提高腕舟骨隐匿性骨折患者临床检出率。

  • 标签: 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 多层螺旋CT 多向调整 多平面重组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鳞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的皮肤镜检查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断为皮肤鳞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患者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皮肤镜检查,同时进行了病理确诊。结果皮肤镜检出皮肤鳞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60例、58例与59例,检出率为100.0%、96.7%和98.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鳞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的皮肤镜检查具有很好的检出率,皮肤镜指征与组织病理相互对应,可为患者提供一种可靠的检查工具。

  • 标签: 皮肤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黑色素 皮肤镜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盘半月板损伤患者经关节镜行全切术及部分切除成形术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的共计31例盘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17例;平均年龄(37.6±17.3)岁;病程22d~3.7年。患者均经关节镜确诊为盘半月板损伤。经保守治疗后症状不能改善,遂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31例患者中,有17例行盘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1组),14例行盘半月板完全切除术(2组)。随访6个月~24个月。术后1个月,Ikenchi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全部患者的异常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一定的改善。总体的手术优良率90.3%,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屈曲、伸直范围)均较其术前有显著的改善。结论临床经手术治疗盘半月板时应最大程度的保留半月板功能;除严重撕裂、无法保留者,尽量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

  • 标签: 关节镜 盘状半月板损伤 全切 部分切除成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腹腔镜袖胃切除术治疗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腹腔镜袖胃切除术治疗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分成参照组(40例)及干预组(40例),参照组入选患者出院后实施常规出院随访,干预组患者在参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种护理方法,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腰围、BMI指数及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腰围、BMI指数及体重,干预组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行腹腔镜袖胃切除术干预治疗的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提高临床干预治疗的整体效果,对控制患者病情及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是临床护理术后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理想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 肥胖症 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