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流行腮腺炎并发胰腺的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流行腮腺炎并发胰腺的患儿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隔离,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心理干预。结果实验组腹痛的缓解时间、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住院时间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流行腮腺炎并发胰腺的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缓解患儿的腹痛症状。

  • 标签: 护理干预 流行性 腮腺炎 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地区流行腮腺炎流行特征,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14-2016年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流行腮腺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归纳腮腺流行情况,提出具有针对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流行腮腺炎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且主要发生于冬季与春季;其中,男女所占比例分别为65.52%和34.48%,16岁及以下年龄的患者是流行腮腺炎的高发人群,其所占比例高达87.07%。结论依据流行腮腺炎流行特征,应用针对预防控制措施,从而控制其传染源、阻断其传播途径,最终有效控制该疾病的流行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特征 预防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百色市田东县思林镇一起流行腮腺炎爆发流行特征,为本次流行腮腺炎暴发流行特点提供预防和控制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该次流行腮腺炎的基本情况、疫情包括病例、时间、性别、住宿及年龄分布等特征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采取隔离观察、治疗,预防接种,并加强易感人员监控、强化病情监测等措施,密切观察所有患者临床治疗及预防控制效果。结果此次流行腮腺炎的基本情况主要为在校小学生,总发病率为36.75%,男性发病率为48.94%,女性为51.06%,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段发病分布为7~8岁发病率最高44.68%,其次为3~6岁为31.91%,最低为两岁以下及11~15岁年龄段,分别为4.26%、8.51%,年龄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校属于半封闭式管理模式,人群密集、居住及学习环境空气流动低、卫生状况差及大多农村儿童流行腮腺炎疫苗接种不全等因素,导致流行腮腺炎易暴发流行。作为乡村免疫防疫工作者,须做好疾病的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加强疫情报告制度,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易感者,以减少该病的流行

  • 标签: 腮腺炎 爆发流行 疫情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流行腮腺炎的临床转归及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300例小儿流行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特征、治疗方式、临床疗效等效果。结果300例患儿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年龄10个月~12岁,高发年龄为4~7岁,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2月到次年3月,临床以开口痛、咀嚼痛、腮腺及邻近腺体肿大、发热等临床特征较为明显,对症处理配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流行腮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抗病毒治疗。结论小儿流行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较为明显,一旦发现需及时就诊,接种疫苗,建立疫情上报制度,加强健康宣教,可预防小儿流行腮腺炎的发生。

  • 标签: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临床转归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流行腮腺炎的临床护理及其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6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流行腮腺炎患儿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开水和麻油调制如意金黄散外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2.5%。结论用温开水和麻油调制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流行腮腺炎,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使用方便,无不良反应,适用于临床,深受患儿及家长的青睐。

  • 标签: 如意金黄散 中药外敷 流行性腮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流行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的小儿流行腮腺炎患儿为对照组,选取32例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流行腮腺炎患儿为实验组,采用上述方法治疗5d;结果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90.63%高于对照组75%,实验组患儿退热时间(3.52±1.12)d、、疼痛消失时间(4.68±1.48)d以及肿胀消失时间(6.75±2.11)d均短于对照组(5.01±1.42)d、(7.85±1.87)d、(9.05±2.15)d,且P<0.05;结论对小儿流行腮腺炎患儿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迅速,疗效显著。

  • 标签: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热毒宁注射液 疗效判定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流行腮腺炎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预防控制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21例儿童流行腮腺炎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1例病例发病高峰在3~7月,好发年龄为5岁以下儿童。结论加强预防接种,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传染源,重点加强环境和个人卫生条件的改善,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积极宣传手足口病预防保健知识是防止流行腮腺炎流行及其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措施。

  • 标签: 学校 流行性腮腺炎 儿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童流行腮腺炎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痰热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3日~2015年12月3日我院收治的70例流行腮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而观察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痰热清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在退热时间和腮腺肿痛消失时间上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儿童流行腮腺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痰热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减少患儿退热时间和腮腺消肿时间。

  • 标签: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 利巴韦林注射液 痰热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药物,记录两组支气管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PEF)变化情况(治疗前、后)。结果两组治疗前肺功能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EF、FEV1均较之前有所提高,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效果更为理想,两组组间、组内数据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数据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药物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中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为了解黑龙江省流行腮腺炎(简称流腮)发病水平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腮防治策略、加速控制流腮流行提供科学依据,对黑龙江省2004年~200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2004年~2009年黑龙江省共报告流腮病例3005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14/10万。黑龙江省流腮全年均有发病,但存在两个发病高峰,在4~7月和11月~次年1月。12月和6月是发病最多的月,13个地市都有流腮病例发生,全省流腮病例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下人群,2岁以下儿童流腮发病较少,10~组发病最多。在保持高水平腮腺疫苗常规免疫的同时,提高腮腺疫苗覆盖率和有效接种率,另外要进一步加强流腮疫情的监测与控制工作,及时处理疫情,防止流腮疫情的爆发,从而达到控制流腮流行的目标。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行出血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流行出血热患者30例临床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流行出血热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均度过危险期,达到临床治愈。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就地治疗,不同病期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做好临床病情观察及对症护理工作,为提高存活率。

  • 标签: 流行性出血热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行乙型脑炎的临床疗效及预防控制。方法选取流行乙型脑炎54例临床治疗方法及预防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治愈34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8.9%。结论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治疗药物。应积极采取对症和支持治疗,维持体内水和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点处理好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药物治疗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行出血热(EHF)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10例流行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110例患者中急性肾衰竭98例(89.09%),其中18例患者接受血液净化治疗1~13次(平均4.72次)。110例患者中104例(94.55%)痊愈。结论流行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误诊率高,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经过恰当积极的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出血热 临床特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流行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方法选择本地区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未落实和落实流行传染病预防及控制措施期间的各100例居民,分别分析和研究了具体预防措施、传染病发病率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实施流行传染病防控措施后各种流行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流行传染病进行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能够明显减少传染病的发病率,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流行性传染病 预防 控制 具体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流感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6年我院收治的2556例流行感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月、10~12月两个时间段是流行感冒的高发季节;儿童、青少年是流行感冒的高危人群;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农民、学生等职业的发病率较高。结论应继续提高流行感冒监测力度,大力宣传相关预防控制知识,并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工作,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降低疾病发病率。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流行特征 预防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行出血热患者发热期病毒唑的抗病毒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临床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流行出血热患者均为发热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病毒唑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20例,其中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20例,其中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病毒唑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发热、尿蛋白、少尿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流行性出血热 发热期 病毒唑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市流行感冒的流行特征,从而为临床中建立流感防控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总结我市2013—2017年经哨点医院收集的1632例流感样病例资料,研究其流行特征。结果(1)1632例患者,其中1368例(83.82%)为冬春两季发病;(2)1632例患者,其中0~9岁组523例(38.32%),10~24岁组346例(21.20%),25~34岁组484例(29.66%),提示儿童及青壮年属于高发人群;(3)采集5488份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发现886份(16.14%)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中252例(28.44%)乙型流感、293例(33.07%)甲型H3N1流感、305例(34.42%)甲型H1N1流感、36例(4.06%)混合型。结论冬春两季是我市流感的高发季节,儿童及青壮年是主要防控对象,有关部门应提高流感监测力度,严格观察变异流感病毒的特征,以便合理指导本地区流感防控工作。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流行特征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流行角结膜炎为临床常见眼部传染性疾病,水源污染及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是该疾病主要的传播途径。糖皮质激素是临床常用加速炎症消退药物,具有较好的抗毒、抗、抗休克及抑制免疫应答的作用。采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流行角结膜炎,可有效加快患者眼部炎症消退速度,且可避免遗留角膜上皮混浊。本文即对糖皮质激素类在流行角结膜炎治疗中应用现状及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流行性角结膜炎 应用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对流行乙型脑炎疫苗的可接受。方法选择本市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职的县级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79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接种工作人员对流行乙型脑炎疫苗的可接受。结果本次所有参与调查的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均完成调查问卷,从事乙脑疫苗接种工作的时间为1~29年,平均时间(14.39±12.17)年;18名工作人员认为乙脑发病非常危险,11名工作人员认为乙脑发病非常严重;每个月乙脑预防疫苗接种花费的时间为1~4天,平均时间(2.51±1.17)天,3名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认为乙脑或疫苗不可与麻疹等疫苗同时使用,76名认为按照上级规定进行;家长拒绝给孩子进行乙脑免疫接种的原因有认为乙脑疫苗的效果不佳,担心小儿发生不良反应;74名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认为应加强乙脑疫苗的宣传可以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结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对疫苗临床反应的掌握程度较高,但是对乙脑及其危害的认识程度较低,应加强乙脑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接种率以减少乙脑的发生。

  • 标签: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 乙型脑炎疫苗 可接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