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门诊清创缝合术后不同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在我院行门诊清创缝合术的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完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患者行清创缝合术进行治疗后,给予相同换药方法,对照组患者每天换药一次,研究组患者每2~3天换药一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情况及伤口愈合。结果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对比差异显著,研究组(7.4±1.1)优于对照组(8.7±2.1),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清创缝合术后间隔2~3天换药,更有利于伤口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门诊清创缝合术 换药间隔时间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应用超声造影结合时-强度曲线分析,探析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32例乳腺肿块患者作为样本人群,共计存在乳腺肿块44个,给予44个乳腺肿块超声造影结合时-强度曲线分析。结果恶性乳腺肿块的增强模式具有特异性,时间-强度曲线形态与周围正常组织形态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良性乳腺肿块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相似于周围正常组织形态。结论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应用超声造影结合时-强度曲线分析可以有效鉴别和诊断患者病情。

  • 标签: 乳腺良恶性肿块 鉴别诊断 超声造影 时间-强度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创缝合术后患者首次换药时间对其伤口愈合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本院接受清创缝合手术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术后均需进行换药护理,观察组在术后1d进行首次换药,对照组患者清创缝合术后2d进行首次换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及换药时伤口痂皮损伤发生率。结果清创缝合术后,对照组患者的I期伤口愈合率为76.3%,显著低于观察组的I期伤口愈合率(9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换药时伤口痂皮损伤发生率为2.6%,对照组患者为10.5%,差异显著(P<0.05)。结论清创缝合术后患者首次换药时间在第一天时更利于伤口恢复,可降低伤口痂皮损伤发生率,值得临床考虑采用。

  • 标签: 清创缝合术后 首次换药时间 伤口愈合情况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腹部切口愈合状态不良患者在应用湿性愈合敷料基础上开展护理处置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切实提升针对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治疗护理水平提供经验借鉴。方法择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52例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接受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时间先后次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26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在应用常规愈合敷料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处置,研究组患者在应用湿性愈合敷料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处置,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腹部手术切口愈合实现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以及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腹部手术切口愈合实现时间和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患者在应用湿愈合性敷料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处置,相较在应用常规愈合敷料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处置,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 标签: 湿性愈合敷料 常规愈合敷料 腹部手术切口愈合治疗 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骨折迟缓愈合的患者应用中医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48例骨折愈合迟缓的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中医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对骨折部位施行固定,中医组患者在固定骨折部位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结合中医治疗骨折迟缓愈合的患者,可使患者的骨折愈合缩短,无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骨折迟缓愈合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方法搜集近5年来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相关报道,按照中医、西医、中西结合三个方面进行分类整理,综合分析。结果中医和中西结合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疗效肯定。结论中医药在创面愈合的治疗上有很大优势,结合现代医学已有的科研实验成果,建立有中医药特色的创面修复理论,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肛周脓肿 创面愈合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压疮的湿性愈合疗法的临床效果及成本效益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所收治的68例压疮病患,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采取常规治疗)和观察34例(采取湿性愈合疗法治疗)两组,对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方法治疗下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33(97.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79.41%),且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愈合较短、换药费用较少,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愈合疗法在压疮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能够明显的帮助患者改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利于病患的身体快速恢复,从而提升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

  • 标签: 湿性愈合疗法 护理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疗法对创伤骨科患者骨折愈合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8例创伤骨科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予以保守治疗,研究组58例予以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骨折愈合情况与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58例患者平均骨折愈合(89.36±19.65)d显著短于对照组(101.36±12.58)d(P<0.05);研究组1个月时疼痛评分(2.14±0.63)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交锁髓内固定术应用于创伤骨科患者,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缓解其疼痛。

  • 标签: 不同疗法 创伤骨科 骨折愈合 疼痛
  • 简介:摘要健康饮食指导是在烧伤患者入院时和住院期间都必须做的,是改善患者健康营养状况和促进患者创面愈合的必然方法,烧伤患者在受伤后容易发生营养障碍,由于烧伤后高代谢,分解旺盛,创面渗出以及手术、感染等原因,使全身的消耗增多;还有烧伤后胃肠功能紊乱,对患者的营养吸取和胃肠道对营养的吸收都会造成一定的困难。不良的饮食习惯可导致患者创面的延迟愈合,降低机体抵抗力而并发感染,影响愈后;所以,健康的饮食指导是烧伤患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 标签: 饮食指导 营养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治疗仪在腹部伤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胃肠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微波照射治疗和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愈合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治疗仪能促进伤口愈合,无痛苦,无副反应,操作简单。

  • 标签: 微波治疗仪 微波 磁场 热效应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用于急性创伤愈合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急性创伤愈合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进行治疗,并用系统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性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也能提高我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同时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急性创伤愈合 护理 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疗用于老年患者Ⅱ、Ⅲ期压疮创面换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8月带压疮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病患者18例,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按照常规外科换药法处理创面,实验组采用氧疗加常规碘伏消毒,对照组采用碘伏局部消毒换药,治疗7天观察两组创面的愈合情况。结果换药7天后,两组基本痊愈的创面数和各期创面的面积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氧疗加常规碘伏消毒的患者的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77.8%。结论氧疗能增加局部组织含氧量,促进创面的血液循环,保持创面干燥,减少渗出,使组织再生修复加快,促进结痂。

  • 标签: 氧疗 压疮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疗法在骨折迟缓愈合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骨折迟缓愈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迟缓愈合患者采用中医疗法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疗法 骨折迟缓愈合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时采取微型磨钻修整骨折端、交锁髓内钉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的22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患者经X线片复查显示骨折处均愈合,骨性完全愈合为(5~8)个月,平均愈合为(6.2±0.6)个月,骨愈合治疗优良率为86.4%(优8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结论患者自身因素以及临床医生对骨折认识局限性是引起股骨干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常见原因,采取微型磨钻修整骨折端、交锁髓内钉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有助于减少骨折不愈合率。

  • 标签: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 微型磨钻修整骨折端 交锁髓内钉固定 植骨术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阳和散在阴症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阴症肛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术后采用阳和散治疗为治疗组,30例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消毒包扎处理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及疼痛的情况并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术后第7天、术后第11天的疼痛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创面愈合为17.24±2.52d,对照组为24.80±3.60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症肛瘘患者术后应用阳和散处理创面,较常规处理方法能明显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愈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 标签: 阳和散 肛瘘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临床上下肢静脉溃疡(VLU)又被称之为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为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本病患病率约为0.5%~1%。溃疡难以根治,极易复发,以致患者工作与生活质量同步降低1。湿性愈合理论与传统换药方法在本质上存在区别,湿性愈合具有保湿、吸湿及保温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促进伤口自溶性清创,也可以直接或间接促进伤口肉芽组织生长以及上皮化的形成,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存进伤口愈合进程、降低就医成本,所以运用湿性愈合理论对下肢静脉溃疡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将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应用到骨科伤口护理中。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间的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观察组给予湿性愈合治疗护理,实施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平均愈合、平均住院天数和疼痛缓解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愈率、疼痛缓解率明显提高,平均愈合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将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应用到骨科伤口护理中,能显著提高治愈率,明显缓解疼痛,缩短愈合,减少住院天数,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 骨科伤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联合微波理疗促进痔疮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肛肠科手术治疗痔疮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微波理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联合微波理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疗效、创面愈合各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VAS疼痛评分、水肿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联合微波理疗促进痔疮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加快创面愈合,减轻创面的水肿疼痛,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痔疮术后创面愈合 中医 微波理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负压吸引技术在外科延迟愈合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后伤口延迟愈合的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自制的负压吸引装置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湿性换药方法处理伤口,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换药频率及伤口愈合。结果两组患者的伤口均全部愈合,观察组患者伤口平均愈合明显短于对照组,换药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负压吸引技术在外壳延迟愈合伤口护理中的应用可缩短伤口愈合,减少换药次数,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外科 延迟愈合伤口 护理 负压吸引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导尿管的留置时间。方法对100例剖宫产术后导尿管的留置时间进行临床观察。结果55%(55/100)的产妇对留置导尿管感到不适,术后留置导尿管24h者,拔管后第一次排尿顺利占92.0%(46/50),14%(7/50)拔管后出现膀胱刺激征。术后留置尿管12h者,拔管后第一次排尿顺利占98.0%(49/50),无1例出现膀胱刺激征。结论缩短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能减轻产妇的不适,利于膀胱尽早恢复充盈及排空功能。

  • 标签: 剖宫产 留置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