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团队式急救模式培训在急诊护士急救技能训练中的实用效果。方法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在2012年9月到2015年9月之间收治的321例急诊科患者住院期间接受急诊科护理的资料,观察采用基于团队式急救模式培训在急诊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判断出团队式急救模式培训在急诊科急诊护士急救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性。结果团队式急救模式培训在急诊科急诊护士急救技能训练的应用过程中,有利于提升急诊科患者对于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对急诊科患者的护理有着全面的促进效果。结论团队式急救模式培训在急诊科急诊护士急救技能训练中有着较高的实效性,在临床和护士技能训练过程中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团队式急救模式培训 急诊科患者 急诊护士急救技能训练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在脑卒中重症患者急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对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分别为11.25%、3.75%,均较对照组的27.50%、13.75%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脑卒中患者采取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可以明显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具有在临床上大力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动态急救护理 重症 脑卒中 并发症 死亡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急救护理中动态急救护理模式以及常规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得到观察者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提供动态急救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根据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的比较,得出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更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在儿科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可使患儿的救治更加及时,并使患儿的治疗更加有效,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动态急救护理模式 常规护理 儿科急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急救护理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有72例需急救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8),对照组行常规的临床急救模式进行急救,研究组行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急救,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为(70.3±15.4)min,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3.5±1.1)分,研究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为(42.8±13.2)min,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4.2±0.5)分,组间比较(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急救护理中应用,缩短了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得到了患者家属的认可,是临床可以推广应用的抢救模式

  • 标签: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急救护理质量 干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脑梗塞患者采用急救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急诊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接收的88例脑梗塞患者作为护理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8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均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44例患者给予急救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差异。结果经不同急救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抢救成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且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相对较高,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脑梗塞患者给予急救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显著提升患者急救成功率,降低患者预后风险,提高康复水平。

  • 标签: 脑梗塞 急救护理 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救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60)和常规组(n=60)。常规组急救中应用传统模式,实验组急救中应用一体化急救模式,观察两组抢救效果。结果实验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科救治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住院前死亡率、转送意外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开展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其能够明显缩短急救时间,提升患者生存率。

  • 标签: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重型颅脑损伤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抢救脑卒中的过程中应用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提供相关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2例脑卒中的患者作为此次探究性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8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1人。对照组常用常规的急救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由三级护士构成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抢救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完成时间、接诊所用时间、专科治疗所用时间,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并统计两组患者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完成时间、接诊所用时间、专科治疗所用时间较短,致残率、死亡率较对照组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抢救脑卒中的过程中应用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能够明显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更高,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三级护士构成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 常规急救护理模式 脑卒中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应用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对其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进行医治的脑卒中患者126个,均等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63个。A组的患者采取传统的急救护理,B组的患者则成立急救护理小组对其进行护理,调查并统计两组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和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分别为3例和7例,B组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分别为1例和4例;经过对两组患者的调查发现,A组患者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为81.67%;B组患者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为为95.93%,大大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成立急救护理小组对其进行救治比起传统的急救护理更加有效,能够促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显著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如果能够大大应用于临床,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

  • 标签: 脑卒中 急救护理小组模式 抢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模拟羊水栓塞急救演练通过设置一种逼真的工作场景或管理系统让被训练者按照一定的工作要求,完成一个或一系列任务,从中锻炼某方面的能力。目前,模拟训练已应用于产科,借此使产科抢救规范化、程序化,建立一种条件反射;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或预见性发现病情变化,果断应对,默契配合,整合了多项急救操作和专科操作于一体,充分体现了演练的实用性、有效性。通过专科急救演练,使助产士和产科医生在急救的基本技能、专科技能以及综合能力和整体协调能力均得到提高。

  • 标签: 羊水栓塞 急救演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责任制全程护理模式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5例院前急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应用责任制全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院前急救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急救出错率、院前死亡率以及院内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的护理技能、心理护理、沟通能力、服务态度4个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中应用责任制全程护理模式可减少急救出错率及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院前急救 责任制全程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因为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社会性强、时间紧急、随机性强、急救环境条件差,并且院前急救所进行的是遭受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抢救。因此应加强院前急救知识、技术的学习与培训,组织实施急救技能的演练,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保护医院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 标签: 院前 急救中心 创伤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院前急救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制标准化沟通模式交接表,依据标准化沟通交接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病情等情况,按照交接表中的项目,依次评估。结果应用标准化沟通交接模式后,患者转运交接的平均耗时缩短,转运交接异常事件发生率降低,患者或家属对院前急救工作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院前急救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有助于缩短交接的平均耗时,降低交接中异常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交接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

  • 标签: 标准化沟通模式 院前急救 转运 交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33例,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急救护理,并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恰当的急救护理后,其护理有效率为93.93%。结论采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按照霍尔三维结构模式理论,建立三维护理管理模式,逻辑维培养院前急救护士的批判性思维,改善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护理逻辑思维。时间维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知识维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知识的培训,提高整体护理水平。院前急救中运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持续改进质量结果,三维法护理培训后,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大幅提高,急救意识增强,反应能力加快,医、护、驾配合更协调。患者急救成功率前后由81.02%提高到87.62%,患者满意度由81.98%提高到92.85%。结论三维护理管理模式保障院前急救护理流程顺利开展,提升了院前急救护理水平、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院前急救 危急重患者 三维法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为了适应急救医学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加强院外急救势在必行。院外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患者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现就外伤的院外急救谈谈体会。

  • 标签: 院外救护 外伤 现场救护 途中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对比我院院前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前后院前急救的各项指标。结果护理流程改造后,院前急救效果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中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有利于缩短出诊反应时间,改善抢救效果,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流程 急救时间 抢救成功率 出诊反应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在多发伤急诊患者中的抢救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间78例多发伤急诊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抢救,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抢救,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痊愈的19例,治疗有效的15例,治疗无效的5例,总有效率为81.2%;对照组患者痊愈的11例,治疗有效的13例,治疗无效的15例,总有效率为61.5%,两组患者比较P<0.05。实验组生存人数为35例,死亡人数为4例,生存率为89.7%;对照组患者生存人数为27例,死亡人数为12例,生存率为69.2%,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能够缩短患者急救时间,提升患者救治率。

  • 标签: 一站式急救护理 多发伤急诊患者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应用在院前急救救护车和急救物品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5年3月到2017年2月接受的因危重症实施院前急救的62例患者,按照管理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参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而研究组则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再采取细节管理措施,对比两组的管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对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的整体管理工作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院前急救救护车以及急救物品采取完善的细节管理措施能够促进整个急救工作水平的进步,不仅提高了急救患者对院前急救工作的满意度,而且还能够增强院前急救效果,对于确保实施急救患者的生命安全而言意义十分重大,值得在今后的相关工作中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院前急救 救护车 急救物品 细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