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2年5月~2015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塞昏迷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意识恢复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意识恢复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急性脑梗塞昏迷患者的住院期间,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可以促进患者意识恢复,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我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脑梗塞 昏迷患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进行系统探讨。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7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根据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参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实施积极对症治疗,参照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完成护理后应用FMA量表、ESS量表及ADL量表评测两组患者各项功能康复情况,并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评测,两组患者FMA评分、ESS评分及ADL评分均得到改善,康复组改善幅度更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康复组护理满意度为97.4%,和参照组的89.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临床实践意义重大。

  • 标签: 康复护理 急性脑梗塞 肢体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医院重症医学科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76例脑梗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治疗及护理干预,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100~50分占89.47%90.8%,说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能促进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结论对76例急性脑梗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促进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依从性,减少合并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留置导尿管患者实施改良后护理对尿路感染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急性脑梗塞留置导尿管患者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26例;观察组在留置导尿管期间实施改良后护理措施,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于插管第7天采集尿液检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尿路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6例(19.35%);对照组患者尿路感染11例(42.31%);尿路感染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塞留置导尿管患者实施改良后护理可以降低尿路感染率。

  • 标签: 改良护理 留置导尿管 尿路感染 急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急性患者药物治疗的认知配合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脑梗塞急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4周。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配合护理,记录两组治疗后疗效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76.7%,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塞急性患者药物治疗的认知配合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很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脑梗塞急性期患者 认知配合护理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CT、MRI对急性脑梗塞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入组的100例急性脑梗塞疾病患者分别经过CT和MRI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正确检出率。结果MRI的正确检出率为94%,远高于CT的正确检出率(53%),经数据分析,χ2=43.15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在早期应用MRI检查,能够显著提高病灶的检出率,有利于临床医生的早期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CT MRI 急性脑梗塞 早期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脑梗塞疾病,严重地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就社区老年脑梗塞患者而言,多数人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而是需要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回到家里继续休养治疗。为此,社区护理人员需要为这些患者提供连续不断的专业化护理服务,目的是为了让这些患者在恢复过程中收到预期的效果。

  • 标签: 社区 脑梗塞患者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脑梗塞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脑梗塞后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40例中,基本痊愈6例,占15%;显著进步14例,占35%;进步18例,占45%,无效2例,占5%,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40例中,基本痊愈4例,占10%;显著进步9例,占22.5%;进步14例,占35%,无效13例,占32.5%,临床总有效率为67.5%。护理前后两组病情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偏瘫患者中,早期开展康复护理,可降低致残和致死率,促进患者康复进程。

  • 标签: 脑梗塞 偏瘫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我院脑梗塞偏瘫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相同,研究组加用康复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偏瘫侧肢体运动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偏瘫侧肢体运动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后偏瘫侧肢体运动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

  • 标签: 脑梗塞 偏瘫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55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分组依据为急性脑梗塞护理方法的不同;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常规基础护理+全程优质护理;通过对比住院时间、并发症出现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以突出全程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结果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出现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急性脑梗塞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护理方法选择全程优质护理,可以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有关指标成功改善,可以确保护理满意度得以显著提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急性脑梗塞 应用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塞时间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跨度为2014年12月至2017年8月,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历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用药治疗,实验组则在疾病急性发作期间(1周)实施康复技术干预,对照组则在疾病恢复期(>2周)实施康复技术干预,从而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不同时间康复治疗后,其实验组患者在FMA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在发病早期1周内及时实施康复技术,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尽早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对明显降低致残率具有显著疗效,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早期康复 急性脑梗塞 时间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26例,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奥扎格雷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7.30%,对照组为60.3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凝血指标比较差异不大,治疗后均有一定的改善,但是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可有效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 奥扎格雷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介入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则应用阿替普酶溶栓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介入疗法效果相对较显著,挽救了更多患者的生命,同时也提高了脑部血管再通率,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介入疗法 急性脑梗塞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急性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6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2例实施优质护理作为观察组,32例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与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健康宣教完成率、护理文书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提高脑梗塞急性患者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梗塞 急性期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昏迷患者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方法医院选取了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急性昏迷患者,作为此次观察研究对象。结果此次研究急性昏迷患者的急诊急救,80例患者中有急性脑血管疾病34例(42.5%),酒精中毒9例(11.25%),外伤13例(16.25%),代谢障碍性疾病17例(21.25%),其他不明原因的有7例(8.75%)。经过此次抢救,成功抢救了68例(85.00%),9例患者转院,死亡3例(3.75%)。其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昏迷患者,应提早分析患者昏迷的原因及判断,能够及时的为患者做出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抢救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急性昏迷 急诊 急救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塞患者中通窍化栓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血栓注射及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通窍化栓汤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5天,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NFD(神经功能缺损)以及Ang(促血管生成素)-2和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血清中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的Ang-2和VEGF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但治疗14天时观察组的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7天和14天时,观察组的Ang-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窍化栓汤对于上升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的Ang-2和VEGF含量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

  • 标签: 通窍化栓汤 急性脑梗塞 Ang-2 VEGF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期缺血性脑梗塞患者CT与MRI检查结果。方法以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我院接受诊治的86例急性期缺血性脑梗塞患者为本次研究分析对象,对86例患者分别进行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Resonance,MRI)检查诊断和CT(ComputedTomography)检查诊断。对两种检查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86例接受CT和MRI检查的患者中,发病6小时内的AICI的CT检出率为0.00%,而MRI检出率为34.88%;6~24小时内CT检出率为3.49%,而MRI检出率为27.91%;1~3天内CT检出率为31.40%,MRI检出率为33.72%。由此可以得出,6小时内、6~24小时内MRI检查明显优于CT检查;1~3天内CT检查与MRI检查无明显差异;对小于5mm、5~15mm病灶短时间内CT检查效果较差,而MRI检查效果明显优于CT检查;对于大于15mm病灶CT检查效果有所提升,但MRI检查效果仍明显优于CT检查。结论急性期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采用MRI检查在病情的发现、病灶的数量及病灶检出率等方面与CT检查对比效果明显,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急性期缺血性脑梗塞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心理及如何对其实施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来确诊并收治的200例脑梗塞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作为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作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人性化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及抑郁程度均明显优于仅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脑梗塞康复期患者提供人性化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调解患者心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增强疗效,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宜大力推广。

  • 标签: 心理分析 缓解情绪 语言训练 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