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方法从服务群众成效、资源利用成效、慢病管理成效3个维度15个条目对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制工作进行效果评估。结果经过6年实践与探索,家庭医生服务群众成效、资源利用成效、慢病管理成效3个纬度15个条目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结论大团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可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或借鉴,同时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完善政策,以合同法的角度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约束机制、优化医疗保险支付模式改革,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建设,保障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落实。

  • 标签: 远郊农村 家庭医生制 服务模式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医生高血压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同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12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采用家庭医生管理模式对其进行管理,观察这些患者在采取社区家庭医生管理模式前后的血压值变化,及其遵医行为的变化。结果采用家庭医生管理模式后,120例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较接受家庭医生模式管理前明显降低(P<0.01),并且较好地掌握高血压知识人数、遵医嘱服药人数、坚持血压监测人数均明显增多(P<0.01)。结论社区家庭医生高血压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增强其遵医行为。

  • 标签: 社区家庭医生 高血压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对空巢老人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利用全科团队平台结合家庭医师责任制签约工作进行入户和社区门诊相结合的方法,随机抽取120名长期居住在上钢街道并与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协议的,年龄≥65岁的患有2型糖尿病的空巢老人(没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神智理解力清晰,生活可自理)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择就诊过程中未选择家庭医生服务的120名年龄≥65岁的患有2型糖尿病的空巢老人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糖尿病基本知识进行问卷调查,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糖(清晨空腹、餐后2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并记录。结果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糖尿病知识知晓度更高,P<0.05;用干预前两组清晨空腹、餐后2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相似,P>0.05;干预2年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清晨空腹、餐后2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对空巢老人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大,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认知,有效改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社区家庭医生服务 空巢老人糖尿病患者 血糖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家庭医生PDCA循环医疗护理模式下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经验。方法选择乌鲁木齐市扬子江社区2016年3月2018年4月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书的135例高血压患者,采用PDCA循环医疗护理模式,分析患者管理前后血压和生活方式改变评分。结果管理后患者血压恢复好,生活方式明显改善。结论采用PDCA循环医疗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控制患者在院外的血压水平,对于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家庭医生 PDCA循环医疗护理 高血压 血压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安康市汉滨区老年人对健康知识认识、行为情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老年人健康服务提供依据。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安康市汉滨区抽取已加入家庭医生健康管理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老年人的一般情况、对健康的认知、生活行为等内容。采用一般统计分析方法对老年人健康知识认识和行为方式现状分析;利用分类树模型对影响健康相关认知及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安康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知识平均得分为13.5±1.4分(共15分);总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0.0%,“献血对健康是否有害”及“保健食品是否可以代替药品治病”两个问题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70.8%和74.2%;健康行为平均得分为8.8±1.3分(共10分);部分老年人存在不健康生活行为,如与家人合用毛巾(24.2%)、抽烟(11.0%)、饮酒(13.0%)等。分类树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健康相关认知的可能影响因素有首选就诊机构、性别、文化程度和年龄;健康相关行为的可能影响因素有性别、婚姻状况、个人月平均收入和首选就诊机构。结论安康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健康行为持有情况尚可,但仍有进一步提高的余地,应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不同特征的老年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服务

  • 标签: 家庭医生服务 健康知识 健康行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家庭医生签约对社区高脂血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中心就诊并签约的高脂血症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将这13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血脂控制效果。结果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血脂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可以有效降低社区高脂血症人群的血脂水平,适合在社区推广应用。

  • 标签: 家庭医生 签约 高脂血症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和分析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参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叶榭镇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接受常规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基础上,由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参与患者的社区康复管理,主要从健康教育、服药指导、社会功能训练、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等方面开展个案管理和综合康复。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功能活动调查表(FAQ)、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等进行评定,通过1年的随访管理,分析家庭医生服务参与前后研究对象康复作用和管理效果。结果通过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参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管理1年后,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参与管理前,随访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5,P值<0.01),疾病复发住院率管理后明显下降。5张评定量表在参与管理过程中三个时间段进行了比较,患者在管理中期(6个月)和管理结束时的BPRS、SDSS、FAQ、MRSS得分均显著低于管理前,管理后期ITAQ得分高于管理前,家庭医生制团队参与管理前后量表评分差异明显,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参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减少疾病复发住院率。

  • 标签: 家庭医生制服务 精神分裂症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药物治疗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合应用对高血压病人生存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选择2014年3月—2017年3月间在我门诊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00例)当成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门诊顺序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而甲组患者加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甲乙两组血压情况、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前,甲乙两组的舒张压、收缩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实施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均小于实施前,实施后甲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均小于乙组,甲组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等评分均大于乙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药物治疗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其血压水平,并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高血压 药物治疗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生存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临终关怀是一种新兴的、特殊的医疗保健服务项目,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家庭医生也在积极开展居家临终关怀。本文根据我国临终关怀工作开展的现状,探讨了家庭医生制度在居家临终关怀工作方面的优越性,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 标签: 家庭医生制度 居家临终关怀 优越性
  • 简介:摘要随着广大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水平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当今社会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如何高效率、便捷地开展全新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创建和谐的健康共同体已成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绵阳市游仙经济试验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自身实际,在开展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工作中全程、全方位巧妙地将信息化与人性化相结合,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信息化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 全科团队 家庭医生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庭医生使用心理干预的手段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维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对象并接受高血压规范管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课题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进行分组,实验组患者为使用家庭医生心理治疗的患者,对照组患者为未经家庭医生心理治疗干预的患者,经过一年的跟踪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在该期间的血压稳定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干预前的平均舒张压为90.33±9.66mmHg,干预后的平均舒张压为86.33±5.66mmHg,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干预前的平均收缩压为156.68±11.63mmHg,干预后的收缩压为143.23±12.63mmHg,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前的平均舒张压为90.52±8.66mmHg,干预后的平均舒张压为91.33±5.65mmHg,两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干预前的平均收缩压为156.68±11.63mmHg,干预后的收缩压为155.23±12.69mmHg,两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单独使用降压药物对于老年患者的高血压控制情况并不理想,需要配合心理干预,增加家庭医生心理干预更有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

  • 标签: 家庭医生 心理干预 老年高血压 血压维持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家庭医生的综合健康素养管理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社区医院医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38例。此次研究乙组常规管理,研究甲组是家庭医生综合健康素养管理,总结健康素养水平、满意度。结果甲组的运动知识评分、基础防治知识评分、膳食治疗知识评分、防治行为评分、心理和药物知识评分、综合健康素养评分都大于乙组,P<0.05。甲组的总满意度大于乙组,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家庭医生综合健康素养管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以及满意度。

  • 标签: 2型糖尿病 家庭医生 签约 综合健康素养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团队护理模式对社区老年居民生活质量和不良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社区200老年居民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社区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对社区老年居民进行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对本社区老年居民进行家庭医生团队护理模式,在护理三个月后比较两组老年居民生活质量和不良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老年居民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老年居民;观察组老年居民SAS、SDS评分较对照组老年居民评分降低,P<0.05。结论家庭医生团队护理模式能够极大的满足老年居民对健康的需求,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并改善老年居民生活质量。

  • 标签: 家庭医生团队护理 社区 老年居民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手术医生习惯档案,及时改进手术室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手术室的服务品质。方法由各专科组成员通过手术配合过程的观察,综合多次同种手术配合,以及各专科组成员间的交流,总结本专科每位手术医生的特殊用物和个人习惯。各专科组于每周二随机对本专科10位手术医生进行满意度调查,反馈手术医生的最新要求和期望,及时补充更新手术医生习惯档案。结果建立手术医生习惯档案,医生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建立手术医生习惯档案,为手术医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充分体现了手术室护士崇高的道德风范,精益求精的职业品格。及时改进手术室护理工作,提高了手术医生的满意度和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效率,减轻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和心理压力。构建了手术室高素质、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品质。

  • 标签: 医生习惯档案 手术室服务品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科-专科联合门诊在乡村医生签约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7月份在白马社区卫生服务站多次开展了全科-专科联合门诊,分析这种联合门诊模式的应用情况。结果开展全科-专科联合门诊服务后,2016年7月份慢性病患者乡村医生签约稳步推进,联合门诊就诊率及治疗方案调整率较高,双向转诊顺利实施。结论在乡村医生签约服务中应用全科-专科联合门诊模式后,基层医疗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推动了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同时促进分级诊疗模式形成,为患者提供了便利,有利于尽早诊疗病患的病情。

  • 标签: 乡村医生签约 全科-专科联合门诊 分级诊疗
  • 简介:作为心理治疗领域的第四势力,家庭治疗已被心理学临床专案人员所采用。在家庭治疗的诸多理论流派申,国内学者对系统家庭治疗介绍颇多。结构家庭治疗是家庭治疗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结构治疗培训班的开展,国内学者也开始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使用此疗法。本文试图简要介绍结构家庭治疗的常用技术,探讨结构家庭治疗对于中国家庭的适用性。

  • 标签: 结构式家庭治疗 结构技术 中国家庭 适用性 系统家庭治疗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化产科服务模式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实施家庭化产科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化产科服务模式能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及护理满意度,提高产科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家庭化产科服务模式 自然分娩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家庭参与护理在儿童热性惊厥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于2017年8月—2018年5月期间,来本院接收治疗的60例儿童热性惊厥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给予治疗组患者家庭参与护理,给予对照组常规方式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治疗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患儿家属对家庭参与护理的满意度为86.67%,对照组患儿家属对家庭参与护理的满意度为70.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热性惊厥健康教育中引入家庭参与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儿护理的有效率,同时增加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缓解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家庭参与式护理 儿童热性惊厥症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中心护理对脑瘫患儿家长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脑瘫患儿100例以及患儿家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护理,研究组给予家庭中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家长掌握康复方法的程度、护理满意率、PALCI评分等。结果研究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8.54%,明显比对照组的80.54%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研究组患儿家长掌握康复方法的程度明显比对照组高,而患儿的PALCI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护理中采用家庭中心护理干预,疗效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家庭中心式护理 脑瘫患儿 生存质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