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Organism,MDRO)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科学的防控应该是基于对MDRO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运用循证依据实施各项防控措施,并通过持续改进来阻断MDRO的流行和传播。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及防护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消化中西医科住院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12例,对其采取相应的隔离及防护,并进行健康指导。结果12例患者痊愈出院未发生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结论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护理的首位工作是防范控制暴发流行。

  • 标签: 多重耐药菌感染 预防及控制 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多重耐药菌在ICU病房的医院感染爆发流行。

  • 标签: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 预防控制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索重症监护室中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综合干预后的临床效果与实际评价。方法通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在重症监护室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的48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在1月到7月选取24名患者,8月至次年2月按照年龄大小、进入ICU时间和病情状况相似为原则同样选取24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24例通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常规控制手段进行控制感染,观察组24例则是通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综合干预方式进行控制。在病情治疗完成后,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通过两种不同方案进行控制的临床效果,探索其在临床上控制感染的应用前景。结果两组患者在感染控制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通过综合干预方式进行控制的观察组对比通过常规干预手段进行控制的对照组,能更好的避免ICU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以免引起大面积医院感染,其差异显著,P<0.05。结论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综合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荐与应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重症监护室 综合干预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适合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400例,统计调查对象的MDRB菌株数量、主要感染部位等信息,分析多重耐药菌的耐药现状、临床分布特点。结果调查样本中共统计出31例MDRB,MDRB感染率为7.75%;医院感染患者有24例,共发生37次感染,其中,呼吸道感染23次,占62.2%,皮肤软组织感染8次,占21.6%,泌尿道感染4次,占10.8%,血液感染3次,占8.1%,其他感染5次,占13.5%。结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的有效降低离不开监测力度的加强和消毒隔离的及时性,并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MDRB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从而有效地控制感染。

  • 标签: 感染控制科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点和护理措施。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重症监护病患70例,对所有病患细菌培养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了解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并对本组病患护理干预前/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70例病患共送检细菌培养标本840份,检出致病菌126株,其中有108株为多重耐药菌,占总比例的85.71%,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最为常见,其次是肺炎克雷伯杆菌。多重耐药菌在呼吸系统中最为常见,其次是血液系统和泌尿系统。护理干预后本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比干预前明显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充分了解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点,有助于制定出针对性较高的护理方案,减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控制效果。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临床特点 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多重耐药菌属于临床一直所关注问题。在其类菌种的作用下,将促使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影响到患者恢复。故此,在实际医疗工作中,更需要采取合理措施,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有效预防。本文就侧重针对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研究情况加以摸索。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多重耐药菌感染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新毕业护士角色转换压力的因素。方法采用方便及整群抽样法选取296名新毕业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大陆版新毕业护士角色转换压力问卷进行调查,并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法分析影响压力程度的因素。结果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教育程度、在校期平均课业成绩、是否已准备好从事临床工作、是否可胜任临床工作是新毕业护士角色转换压力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25.4%。结论新护士角色转换压力受多因素影响,需综合干预以协助其顺利渡过角色转换期。

  • 标签: 新毕业护士 角色转换压力 影响因素 对策探讨
  • 简介:摘要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比例发生了变化,即双性化持续增长,其他类型性别角色均有下降趋势;大学生性别角色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年级、专业上不存在差异;性别角色异性化者仍占据一定比例。

  • 标签: 大学生 性别角色 双性化 异性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创伤性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进行随机对照实验,比较二组病人进行不同护理后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创伤性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控制创伤性骨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与进展,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多重耐药菌感染 创伤性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对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管理的意义,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促进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2015—2016年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多重耐药菌ICU感染防控中的关键环节,从收集资料,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计划,落实措施、检查反馈、存在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以达到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手卫生、耐药菌知识考核合格率由65%提高到85.4%;手卫生执行率由38.1%提高到68.3%;工作人员手监测合格率由78.5%提高到95.9%;消毒效果(物表)监测合格率由85.0%提高到96.7%;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8.6%降至44.1%;预防用药使用率由63.2%降至46.3%,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前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DCA循环法应用于ICUMDRO的感染管理,可提升MDRO防控措施的执行力,降低了MDRO的发生率,确保了ICU院感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PDCA 多重耐药菌菌 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含氯消毒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模拟现场杀菌试验,观察100mg/L、150mg/L、200mg/L、150mg/L4种浓度含氯消毒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作用0.5h、1h、2h的消毒效果。结果4种浓度的含氯消毒剂作用0.5h、1h、2h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杀灭率﹥99.9%;4种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现场模拟杀菌试验的杀灭率﹥99.9%,达到消毒要求。结论含氯消毒剂在150mg/L~250mg/L作用0.5h~2h能有效杀灭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与标准菌株无差异。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菌 消毒剂 消毒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部门合作机制(MDT)对降低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MDRO)发生率的价值。方法我院神经外科于2017年1月开始实行MDT综合干预,并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6年12月(干预前)及2017年1月—2017年6月(干预后)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干预前后神经外科住院患者MDRO检出率和MDRO感染发生率差异。结果干预后MDRO检出率(13/352,3.69%)明显较干预前(22/220,10.00%)低(χ2=9.374,P<0.05)。干预后MDRO感染发生率(13/490,2.65%)较干预前(22/425,5.18%)低(χ2=3.939,P<0.05)。结论MDT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神经外科内MDRO检出率及感染发生率,对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有利。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神经外科病房 多部门合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MDRO)创伤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院治疗的72例FUO合并MDRO患者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6例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细菌学评价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细菌学评价情况优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明原因发热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创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细胞学评价情况均能够通过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不明原因发热 多重耐药菌感染创伤 集束化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使用静脉持续输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MDR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持续输注组和间断静脉输注组,CI组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每次3g,6小时1次,每次静脉持续输注4h;II组予头孢哌酮舒巴坦3g,每隔6小时1次,每次静滴30min。结果CI组和Ⅱ组分别有31例和30例患者最终入组试验;与II组相比,CI组患者第7日PaO2/FiO2的改善情况明显高于II组(P=0.011),ICU机械通气时间从8.9±4.1天减至7.3±3.5天(P=0.043),ICU住院天数从11.3±10.2天降至9.1±8.9天(P=0.039),细菌清除率从50%升至64.5%(P=0.042);两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各2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持续输注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为广大基层医院提供参考。

  • 标签: 头孢哌酮舒巴坦 静脉持续输注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肺炎实施替加环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本科室2015年8月到2017年8月间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肺炎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40,常规治疗)和干预组(n=40,替加环素辅助治疗),对比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脱机成功率较常规组升高,28d病死率、住ICU时间、治疗后炎症水平较常规组降低(P<0.05)。结论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肺炎实施替加环素治疗可提升疗效。

  • 标签: 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肺炎 替加环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疾病管理师在合弄制管理模式中的角色。方法从疾病管理师和合弄制管理模式的概念入手,探讨疾病管理师在合弄制管理模式中的具体角色和作用。结果在合弄制管理模式中,疾病管理师担任着不同角色,是患者身体状况的评估人员、健康知识培养者、健康状况的跟踪者和社区健康指导者。结论在合弄制管理模式中,疾病管理师扮演了诸多重角色

  • 标签: 疾病管理师 合弄制 管理模式 角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前责任护士角色功能合理应用的重要性,能够减少医疗纠纷,缩短检查用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婴儿104例,按数字法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前健康指导,观察组依据护士角色理论来对患儿家属进行指导;观察两组患儿家属的相关知识掌握度、检查用时、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度、检查用时、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责任护士合理应用好自己的角色功能能够改善婴儿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相关方面指标,缩短检查用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天数。

  • 标签: 婴儿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术前指导 护士角色扮演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麻醉学应用PBL教学的价值探讨。方法选取66名我校就读的医学生,进行研究,在麻醉学的教学中,将所有学生分组采用以PBL教学,应用满意度问卷了解学生是否对本次的教学满意。结果经过授课,66名学生全部满意该教学方法,经过师生的意见反馈可知虽然整体的教学时间较长,但是效果好。结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在实际的应用中,有着十分理想的应用效果,该法充分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共同促进该门学科内容的全面掌握,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案做以相应的修改。

  • 标签: PBL教学 麻醉学 角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元化视角下健康管理中心护士角色定位对提高体检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的健康体检者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的总体体检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管理中心的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应该注重护理工作多元化视角的转变,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来提高体检者的满意度,保证健康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 标签: 多元化视角 健康管理中心 护士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