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种植术中微创术不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行口腔种植术患者78例,按照随机划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术不技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口腔种植成功情况与手术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口腔种植成功率97.4%(38/39)高于对照组82.1%(32/39),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激素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肿痛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种植术患者治疗中,微创术不技术应用下对提高患者口腔种植成功率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种植术 翻瓣术 微创术不翻瓣技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降低左心瓣膜术后三尖重度返流的外科策略。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完成的137例左心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在进行左心瓣膜手术的同时,对三尖重度返流患者施行Devega成形术,对三尖中度返流的患者用Kay法成形,对轻度三尖返流的患者不作三尖成形。试验组为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完成的96例左心瓣膜手术患者,在进行左心瓣膜手术的同时,对三尖重度返流患者用EdwardsMC3环进行三尖成形,对三尖中度返流的患者用心包片作Devega成形术,对三尖轻度返流伴有右心功能不全、右心房扩大、右心室扩大的患者作Kay法成形术,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1年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利尿剂使用情况、超声心动图三尖返流量、LVEF%。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年随访NYHA心功能分级无统计学差异,利尿剂依赖情况在术后1年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术后1年利尿剂依赖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年超声心动图评价LVEF%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及1年三尖返流程度有显著差异,试验组三尖返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积极的三尖成形策略可以降低左心瓣膜术后三尖返流的发生。

  • 标签: 左心瓣膜手术 三尖瓣 返流 外科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外科手术内穿支皮的临床运用情况,进而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6年3月接收手部创面修复患者50人,全部患者入院之后都使用穿支皮带蒂转移方法进行修复,并且分析患者术后的皮活动状况。结果本次研究内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47名患者皮存活,3名皮坏死,但是对给予患者相应的换药处理后,瘢痕愈合,受区、供区愈合良好,患者手部功能基本上恢复,所有患者都接受为期一年的随访,皮外形质地的评价均为良好,功能评价满意率达到95%。结论在修复手部创面中,运用穿支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血管变异和口径较小等难题,术后的创面恢复良好,皮成活率比较高。

  • 标签: 穿支皮瓣 临床运用 手部创面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游离皮在烧伤整形外科中的应用护理及效果。方法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56例烧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实行游离皮的治疗,并实行针对性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游离皮均在3×3~18×24cm的范围内,且皮的成活率为96.43%。手术后,1例患者感染,3例患者小面积坏死,2例患者发生血肿症状,剩余50例患者均获得较好的恢复效果。结论烧伤患者通过游离皮治疗联合针对性护理,临床效果较佳,同时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游离皮瓣 烧伤整形外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聚乳酸脂膜对于防止开颅去骨减压术后皮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5月至2015年2月间在院具有去骨减压术适应症的患者82例,按照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原则将上述82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治疗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于颅骨缺损处的硬脑膜和皮之间放置聚乳酸脂膜,用于防止手术后的皮和硬脑膜发生粘连。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不放置聚乳酸脂膜。6个月后均再行颅骨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发生皮粘连的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皮粘连率显著小于对照组(12.5%vs71.4.%),并且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也较对照组短,同时术后并发症也较对照组少,上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治疗组的患者放置聚乳酸脂膜,术后无排斥反应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研究表明,在进行去骨减压术时,放置聚乳酸脂膜于皮和颅骨缺损处的硬脑膜之间,可以有效的防止再行颅骨修补术时发生皮粘连的情况,同时还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去骨瓣减压术 聚乳酸脂膜 颅骨修补术 术后皮瓣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二尖机械置换术后出现人工心脏瓣膜-患者不匹配(PPM)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共30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37例,女性165例,年龄23~65岁(46.95±11.31岁),手术方法均为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置换术,术后随访1年,按照随访的有效口面积指数(EOAI)≤1.2cm2/m2定义为PPM,分为PPM组及非PPM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围手术期及术后各项指标。结果术后1年出现PPM现象共61例,发生率为20.20%,其中使用25mm双叶32例(52.46%)、27mm双叶25例(40.98%)。PPM组在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体表面积、EOAI、平均跨压差及肺动脉压力与非PPM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PPM组术前、术后肺动脉压有统计学差异(P<0.001),PPM组术前、术后肺动脉压无统计学差异(P=0.07)。结论二尖置换术后出现PPM对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尽量使用较大型号的双叶机械以降低PPM现象的发生率。

  • 标签: 瓣膜-患者不匹配 二尖瓣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标准大骨减压术、常规骨开颅术分别治疗颅脑损伤(重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颅脑损伤(重型)患者,共5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骨开颅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减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在临床上治疗效果进行科学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前的颅内压和GCS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和GCS评分都有所改变,观察组的颅内压明显比对照组低、GC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颅脑损伤(重型)的治疗过程中,通过利用标准大骨减压术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明显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显著增强,与常规骨开颅术的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骨瓣开颅术 颅脑损伤(重型)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标准大骨术与常规骨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治疗的重型脑外伤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给予实施标准大骨术,对照组实施骨开颅术,对比两组手术恢复优良率、术后患者颅内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恢复优良率、术后患者颅内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型脑外伤采用标准大骨术其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颅内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骨瓣开颅术 脑外伤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将产前超声检查应用于基层医院的胎儿足内畸形筛查中,评价及分析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参加研究的数据源自于2017年4月至2017年12月本医院收入和开展诊断及治疗的6例孕妇,6例孕妇均接受产前超声检查,分析及总结胎儿的足内畸形情况。结果6例胎儿的四维超声成像都成功,都检出异常,其中,3例胎儿怀疑存在左足内,1例胎儿怀疑存在双足内,1例怀疑右足内、左足外翻,1例胎儿存在多发畸形,怀疑存在右足内。6例胎儿经随访后都存在足内畸形。结论对孕妇开展产前超声筛查有助于检出胎儿足内畸形,在基层医院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产前 超声筛查 胎儿 足内翻畸形
  • 简介:摘要膝骨性关节炎作为机体关节退行性病变的一种,多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鉴于医药技术的优化,国内外学者纷纷加入膝骨性关节炎治疗研究中,以治疗观念的改进为前提,为其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对此,笔者着重思考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治疗研究进展,以供借鉴。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膝内翻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内性乳头状瘤(IPB)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超声检查声像图所表现的异同点。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膀胱内性乳头状瘤患者85例作为A组,选择同期入院治疗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115例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病灶声像图的异同点。结果IPB患者年龄显著低于膀胱细胞癌,B/T值小,L/T值大,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灶形态相对比较规则,回声较均质,边缘光整,对于IPB患者来说病灶多为高回声,乏血供,而移行细胞癌患者的病灶为中等回区,供血比较丰富。结论膀胱内性乳头状瘤和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声像学表现相似度比较高,病灶部位、形态、回声和血流等指标是进行声像学鉴别诊断的特征。

  • 标签: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 膀胱移行细胞癌 超声检查 声像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尖关闭不全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对30例二尖关闭不全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二尖关闭不全患者经手术治疗,术后死亡1例(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手术治疗二尖关闭不全心功能的改善明显,瓣膜修复术比人工瓣膜置换术的死亡率低,长期存活率较高,血栓栓塞发生率较小。

  • 标签: 二尖瓣关闭不全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运用骨钩辅助复位存在难复性髋内的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39例于我院骨科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的存在难复性髋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资料。骨钩辅助闭合复位17例,有限切开复位22例。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TAD、螺旋刀片滑动距离、髋关节Harris评分、血管神经损伤等指标。结果平均随访11.8±2.1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均达到骨性愈合,未出现螺旋刀片切出等内固定失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钩辅助闭合复位组均显著短于切开复位组(P<0.01)。TAD、螺旋刀片滑移距离、Harris髋关节评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复位不良,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结论骨钩辅助闭合复位在治疗存在难复性髋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中能够取得良好疗效,该类患者应优先考虑闭合复位。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钩 难复性髋内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手法矫正与绷带外固定治疗先天性马蹄内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我院就诊的148例先天性马蹄内足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痊愈36足(22.22%),显效77足(47.53%),有效17足(10.49%),无效32足(19.75%);治疗后6个月,痊愈85足(52.47%),显效32足(19.75%),有效20足(12.35%),无效25足(15.43%)。治疗后跟腱延长长度和踝关节被动跖屈度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早期手法矫正与绷带外固定治疗先天性马蹄内足的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足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早期手法矫正 绷带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皮移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通过对近期本院18例皮移植术的患者的全方位护理,18例患者均移植成活。结论皮移植术后做好优质的护理,对于皮移植的成功以及并发症的预防至关重要。

  • 标签: 游离皮瓣移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组织修复术后适宜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已进行口腔颌面组织修复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常规的口腔护理,实验组行改良后的口腔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口腔中术区的红肿和疼痛程度、缝合处的分泌物情况以及口腔的清洁度、舒适度等方面。结果实验组的各方面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显效率为84.44%,高于对照组(57.78)(P<0.05);口腔中术区的红肿和疼痛程度更轻,缝合处的分泌物更少,口腔的清洁度及舒适度更好。结论对于口腔颌面组织修复术后的患者,改良后的口腔护理方法较常规护理的效果更显著,有助于缩短患者伤口恢复的时间,预防术后的感染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使口腔有更好的舒适度。

  • 标签: 口腔颌面 组织瓣修复术后 口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与游离皮修复腕部电烧伤创面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腕部电烧伤患者41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带蒂腹部皮组、吻合血管游离皮组,予以进一步治疗。结果吻合血管游离皮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带蒂腹部皮组,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带蒂腹部皮会显著影响到患者整体功能,不适合对手部精细功能、外形要求高的患者;而游离皮可适用于对手部外形以及精细功能要求高的患者,整体感觉最佳。

  • 标签: 带蒂腹部皮瓣 吻合血管游离皮瓣 腕部电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例去骨减压术后脑积水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行去骨减压术后患有脑积水的30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患者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有年龄、GCS评分、血肿位置、蛛网膜下腔出血、伤后手术时间以及术后颅内压。结论去骨减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脑积水,对其临床可控因素进行预防,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去骨瓣减压术 脑积水 危险因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灵敏高效的观察指标对皮移植术十分重要。针对护理人员循环观察经验有限的科室,我们设计了“再植肢(指)和组织移植术后循环观察表”,指标全面,内容丰富,实现了循环观察的灵敏性、瞬时性和汇总性。通过对我科106例皮移植手术后的实际运用,能及时早期发现血管危象,对挽救皮,减少皮局部坏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皮瓣 血管危象 表格 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