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EEG)和P300在脑梗后脑功能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有脑梗病史病人30人,对照组54人,同时进行EEG和P300检查,分析异常率和相关性。结果脑梗人群中EEG异常占71.4%,P300异常占60%(p均<0.05),两者相关系数为0.535,(P<0.05)。结论脑梗人群脑组织变化异常率高于认知异常率,同时检测EEG和P300可全面反映脑梗塞病人脑组织电位变化和认知功能变化。

  • 标签: 脑电图 P300 后脑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关系。方法根据诊断标准及既往史,采用修定版外显性攻击量表(MOAS)评定其攻击行为,收集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9例(攻击组),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非攻击组),使用多导心理生理检测评定系统进行P300测试。结果攻击组患者较非攻击组患者的N1、P2潜伏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认知功能受损更严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事件相关电位P3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ERP)P300靶P3的特征。方法对40例抑郁症患者和4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P300靶P3测定,将两组的P300靶P3进行特征分析。结果(1)抑郁症组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P300靶P3波幅降低,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抑郁症组P300靶P3的改变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一个脑电生理学指标。

  • 标签: 抑郁症 事件相关电位P300靶P3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脑电指数用于全麻恢复期麻醉深度监测的比较。方法采取随机的原则对来我院行择期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2016年3月—2017年4月),均采取异丙酚-七氟醚复合麻醉,观察在全麻的恢复期的各个时间点患者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双频谱指数、95%边缘频率以及血液动力学参数等情况。结果患者在对呼名有反应的前后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双频谱指数以及95%边缘频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患者对呼名有反应的数据差异较双频谱指数以及95%边缘频率更加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双频谱指数以及95%边缘频率等指标均可以用于全麻恢复期麻醉深度监测,但是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对于患者的深度监测更加敏感,且该指标可以区分有意识以及无意识,可以作为预测意识恢复的最好的指标。

  • 标签: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脑电指数 全麻恢复期麻醉深度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状况与生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感染科32名护理人员、普通病房护理人员30名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均接受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测评,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护理人员心理状况与生活事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SCL-90评分内强迫症状、躯体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偏执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工作学习、家庭生活、负性事件值、社会及其他和LES总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焦虑、抑郁与负性事件值评分及LES总评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问题较其他科室更加严重,不良心理状况与负性生活事件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 标签: 感染科 护理人员 心理状况 生活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事件以及相应预防措施。方法本院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000例ICU患者,对其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现风险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非计划拔管率11%,皮肤完整性受损率19%,差错事故率18.6%,护患纠纷2.2%。结论在ICU护理工作中应不断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及操作考核,增强护士责任心,进而有效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 标签: ICU护理 风险事件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种类、发生原因,统计不同职称和不同时段的发生率,探讨如何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针对对我院截止于2017年年底所上报的所有护理不良事件20起进行资料收集统计,进行最后的分析研究。结果20件护理不良事件中I级16件,Ⅱ级3件,Ⅲ级l件。20件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情况为管道滑脱(30.00%)、跌倒/坠床(30.00%)、用药错误(15.00%)、手术延期(10.0%)、输液相关事件(5.00%)、其他(5.00%)。此次研究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所初级职称护士发生率占比最高,占到全部的65%;而接下来的25%为护师职称。晨、午、夜间占65%,剩余35%发生在正常上班期间。结论我院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中,患者多数属于I级伤害,分析发现,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类别相对集中,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的预防措施也达到预期效果,切实可行。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原因并给予相应对策改善护理质量。方法统计我院2013年3月-2016年2月ICU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及其类型,分析其各自发生的可能原因和潜在风险,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给予相应对策以改善护理质量。结果近一年各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回顾性统计分析各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及潜在风险并给予相应对策确实能降低ICU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这种总结、持续改进在临床工作中应积极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护理不良事件 发生率
  • 简介:摘要医院需要加强对护理风险的管理,尤是在儿科这个科室中。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够减少护理风险对儿童造成的危害,同时,还能够对医院的声誉以及对相关医务工作者的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提升医务工作者的护理质量。本文通过对2013-2015年之间发生的27件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对护理风险进行鉴别、评估、控制与监督。旨在减少儿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次数以及避免对患病儿童及其家长以及对医院带来的巨大经济与精神上的伤害与损失。

  • 标签: 风险事件 护理风险管理 儿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原因、发生类型,为防范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ICU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已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种类及原因。结果常见护理风险事件为非计划拔管、皮肤完整性受损、护理纪律、记录、纠纷、差错事故等。结论对常见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及类型进行系统总结,找出问题关键,对减少护理危险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是ICU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

  • 标签: ICU 护理风险事件 原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护理风险管理理念,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证ICU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方法通过对护理风险事件种类统计,分析原因,制定可行、规范的工作制度、操作流程,加强风险意识防范能力培训,并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非计划拔管率、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率、院内感染率,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降低,患者及医生满意度提高。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ICU护理危险事件的发生,对提高ICU护理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ICU护理 风险管理 原因分析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心理受到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临床一线的16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取SCL-90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制自评量表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测评,分析护士心理受到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并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对护士心理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下,164名护士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7.32±10.79分,抑制自评量表评分为53.65±12.75分;护理不良事件对护士心理的影响因素学历、职称、工龄、缺乏护理安全氛围、偏重的处罚模式、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识低(r=0.24、0.18、0.23、0.35、0.48、0.59,P<0.05)。结论护士心理受到护理不良事件影响下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水平,具有焦虑及(或)抑制心理,影响因素具有多样化,与学历、职称、工龄、缺乏护理安全氛围、偏重的处罚模式、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识低等密切相关

  • 标签: 护士心理 护理不良事件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肌电图和脑干诱发电位诊断慢性酒精中毒的辅助定量指标。方法选取我院治疗慢性酒精中毒的患者50例与进行健康检查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4年2月—2015年9月,采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健康检查的患者为对照组;慢性酒精中毒的患者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Ⅲ、Ⅳ、Ⅴ波潜伏期与Ⅲ~Ⅴ波峰间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脑干诱发电位可用于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早期诊断,而肌电图的诊断价值有限。

  • 标签: 肌电图 脑干诱发电位 慢性酒精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抗肿瘤治疗相关肝毒性的相关因素,找出发生肝毒性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收集于2015年1月至2015年2月本院肿瘤科进行化疗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肿瘤类型、有无高血压糖尿病),记录患者化疗用药及化疗周期、化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情况、有无预防使用护肝药物、护肝药物种类及数目、肝脏有无肿瘤侵犯及基础肝病情况等。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化疗前肝功能、预防性使用甲硫氨酸维B、肿瘤侵犯肝脏、肝硬化和使用分子靶向药物与肝毒性的发生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化疗前肝功能异常为抗肿瘤治疗相关肝毒性的危险因素,而预防性使用甲硫氨酸维B则是保护因素。结论抗肿瘤治疗相关肝毒性的危险因素有女性、化疗前肝功能异常,而预防性使用甲硫氨酸维B可以降低肝毒性的风险。

  • 标签: 抗肿瘤治疗 化疗 肝毒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尽管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在经济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得到了提高,生活安全上得到了保障,但实际生产及生活中,依然还会发生很多突发事件,轻者影响人们的生活,重者则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需要通过120“调度”来协调和处理生产及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对此,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对“调度”的了解,分析了“120”调度在突发事件中的协调作用。

  • 标签: 调度 突发事件 协调作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护理不良事件一词被更多地使用,并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临床工作中,不良事件的暴露远低于实际发生的数量。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人们对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兴趣不断提高。本文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识及管理现状进行了如下综述。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科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科2015年1月—2017年11月发生的30起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种类、原因、当事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最主要的原因是违反操作规程和制度,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或沟通不良;护理不良事件的种类主要是跌伤和坠床,标本错误,用药错误等;低年资的临床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当事人。结论根据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种类、高发人群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3例眼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对策,为眼科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至12月上报的13例眼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类型进行分析。结果眼科护理不良事件13例,主要有医患沟通、职业暴露、跌倒和管道滑脱等。结论护理工作中易发生不良事件,应采取针对性对策,提高眼科护理质量。

  • 标签: 眼科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