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护理人员只有意识到疮的危害性,掌握其防治技术,才能自觉有创造地做好防治工作。①敷料的种类②局部药物治疗③局部物理疗法④负伤治疗.寻求一种效果显著,操作简便,经济适用的护理技术是我们护理工作者的追求。

  • 标签: 压疮 敷料 药物治疗 物理疗法 负压伤治疗
  • 简介:摘要VSD技术最初设计应用于开放骨折创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VSD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取得了良好的医疗和社会效益。本文综合相关文献,对VSD技术在不同类型创面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总结,以变进一步拓宽VSD技术的应用领域。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创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道下修复术的临床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尿道下患者36例行尿首下修复术治疗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经治疗一期愈合34例,发生尿瘘2例,行二期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尿道下裂修复术 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脑挫伤并脑内血肿(常见枕部着力的额颞部对冲伤)患者的手术方法以及手术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3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脑挫伤并脑内血肿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预后评分平均分(3.01±1.22)分,对照组患者术后预后评分(4.72±0.98)分,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为77.5%,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挫伤并脑内血肿患者进行手术时,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本科2009年1月~2010年8月期间152例患者其中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皮肤组织缺损伤132例,皮肤套脱伤4例,感染性伤口10例,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外露6例均在彻底清洁创面后行VSD负封闭引流术治疗7~14天。结果拆除负引流装置后,创面均见大量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行游离植皮或皮瓣移植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负封闭术在骨科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转变了传统换药、引流方式,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治愈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术 临床应用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封闭引流(VSD)治疗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四肢创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8月临床收治的43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手术清创,应用持续封闭负引流敷料覆盖创面治疗7~14天后,在创面上植皮或皮瓣转移或直接缝合伤口,观察创面修复情况。结果38例患者使用一次VSD治疗后行二期植皮创面修复,5例患者行2~3次VSD治疗后植皮创面修复,植皮全部成活。结论VSD能彻底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分和分泌物,促进创面的愈合,减少创面污染,明显缩短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时间,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软组织缺损 清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负吸引技术在外科延迟愈合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后伤口延迟愈合的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自制的负吸引装置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湿性换药方法处理伤口,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换药频率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伤口均全部愈合,观察组患者伤口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换药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负吸引技术在外壳延迟愈合伤口护理中的应用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外科 延迟愈合伤口 护理 负压吸引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侧切与会阴自然伤的优缺点,以达到降低会阴侧切率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阴道分娩的720例产妇进行分析,其中会阴侧切407例为研究组,自然伤235例为对照组,观察新生儿并发症及会阴体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产伤、头皮血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就会阴伤及愈合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然伤在巨大儿减少的情况下,不增加母儿的危险,且愈合好,医师应严格控制会阴侧切指证,从而使会阴侧切率下降。

  • 标签: 会阴侧切 会阴裂伤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尿道下围手术期中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小儿尿道下患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2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0d内排便次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52%,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57%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尿道下围手术期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尿道下裂 综合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研究和探索手术室预防疮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措施.回顾性分析和查阅手术室疮的相关护理资料,评价和总结疮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等。局部长期受压和抵抗力低下是产生疮的主要原因,患者年龄、体重、患病类型和心理情况是影响疮的重要因素。手术室患者长期仰卧在床上,局部组织持续受到压力,容易发生疮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恢复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手术室 压疮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因压力或复合剪切力、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本文从疮评估、危险因素、分期、预防、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通过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减轻压疮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以及给家庭、社会带来的负担。

  • 标签: 压疮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疮采用新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发生Ⅲ期压疮患者9例,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同意采用本科使用的新的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在1~2周不同时间内治愈。结论疮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概率较高,而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各异,收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对疮给予鸡蛋清及鸡蛋内膜的敷贴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经济实惠,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同时能够促进创面愈合。同时对创面进行红外线照射能够促进血液新陈代谢,对组织产生热作用、消炎作用及促进再生长作用。

  • 标签: 压疮 治疗 鸡蛋清 鸡蛋内膜 红外线照射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肿瘤晚期卧床的病人预防疮的护理经验。方法对62位晚期肿瘤患者疮易发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其中22例疮患者,除3例患者病情恶化未愈自动出院外,其余均愈合出院。结论晚期肿瘤患者是疮高发人群,护理人员应当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不但可以减少疮的产生,缓解患者的病痛,同时提高护理的服务质量。

  • 标签: 压疮 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降低老年高危疮患者发生疮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120例高危疮患者参与研究,本次研究时间范围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将120例高危疮患者分成两组,60例患者为一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老年高危疮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其疮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老年高位疮患者出院后疮发生率分别为38.33%和16.67%,可见观察组患者对照组高危疮患者疮发生率比较起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老年高危疮患者的疮发生率,从而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老年高危压疮患者 降低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封闭引流术中创面面积大小与负值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在奉贤区中心医院骨科接受负封闭引流术的患者120例。将研究对象按照创面面积大小来设定负值。将创面面积在20~50cm2负引流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一组30例和对照一组30例;将创面面积在51~100cm2负引流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二组30例和对照二组30例;分析比较这两对患者负引流后的引流量、堵管等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两对患者在引流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差异,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负封闭引流术中,可以根据创面面积来调节相应的负值,有利于创面的引流,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负压值 创面面积 负压封闭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小儿洗胃中使用可循环电动低负吸引术进行治疗的疗效实行探讨。方法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这个时间段中我院进行小儿洗胃的病例有16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有8例患者洗胃运用传统手持注射器抽吸法的为常规组,余下8例患者洗胃运用可循环电动低负吸引器的组为改进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检查,并分析检查指标。结果改进组的包含有洗胃时间、洗胃液反流等检查指标显著比常规组的优异。结论改进组患者使用可循环电动低负吸引器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洗胃 可循环 电动低负压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植皮术后应用负封闭引流技术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市医院诊治的深Ⅱ度烧伤患者42例,依据对患者进行的治疗方法不同,可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各21例,其中实验组深Ⅱ度烧伤患者在植皮术后采用负封闭引流术,常规组深Ⅱ度烧伤患者采用基本的常规换药法对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深Ⅱ度烧伤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方式下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深Ⅱ度烧伤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方式下的临床效果比较,实验组深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优于常规组深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效果,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深Ⅱ度烧伤患者的治疗,使用负封闭引流术更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对患者伤口的愈合有良好的帮助,可减少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出现,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深Ⅱ度烧伤 负压封闭引流术 植皮术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