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病因分布特点以及临床诊断方法,以为慢性咳嗽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编制提供参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慢性咳嗽病60例患者,结合病因差异推行个性化治疗办法。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中确诊56例,确诊率为93.3%,其中单一病因咳嗽81.7%(49/60),二重病因10.0%(6/60),三重病因1.6%(1/60)。56例患者一经确诊后就给予个性化治疗方案,52例患者咳嗽症状得到临床控制(92.9%),其余4例为显效(7.1%)。结论解剖学诊断程序与诱导痰细胞分类检查是慢性咳嗽确诊的主要方法,结合咳嗽病因的差异性编制治疗给药治疗方案能够取得较好,该检查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咳嗽 病因分布 诊断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对其耐药性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23例ICU医院感染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就诊资料,对其病原菌分布、耐药性进行分析,做好详细统计。结果本组23例患者共分离出68株病原菌,分别为革兰氏阴性菌60例,革兰氏阳性菌5例,真菌3例,其中革兰氏阴性菌所占比例最高(P<0.05);检出前三位菌种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三种菌种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的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性较低。结论ICU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对多种抗生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应不断强化监测力度,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最大程度避免耐药菌。

  • 标签: ICU 医院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长住院日病例的分布特征,探讨缩短超长住院日的措施,为医院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从2017年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库中选择住院日大于或等于30日的病例共1238例,分析其性别、年龄、住院日、疾病分类、出院科室、病例分型等的分布情况。结果超长住院日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51;住院天数主要集中在30~39天,占48.2%;60岁以上例数最多,共有496例,占40%;排名前三位疾病类型分别是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循环系统疾病;排名前三位出院科室分别是肿瘤科、康复医学科、骨科。超长住院日病例中主要是C型病例,有857例,占69.2%。结论对住院日进行监控;加强科室管理及重点病种控制;提高门诊医疗水平,建立良好转诊制度是控制住院时间延长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超长住院日 分布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分布特征及对抗生素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2.01.01至2014.12.31在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做好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的分析。结果分离到的179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主要分布为痰液137株(76.5%),血液15株(8.4%),尿液8株(4.5%)。该菌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区(30.7%)呼吸科(24.0%)和神经外科(17.3)。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机制复杂,而且对常用的多种抗生素具有天然耐药性,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对其敏感率较高分别为73.7%和60.7%。结论临床医生应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并采取积极的措施以有效控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机制复杂,而且对常用的多种抗生素具有天然耐药性,所以根据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菌素十分重要。

  • 标签: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临床分布 抗生素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用于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2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A组,25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为B组,并选择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检测结果。结果A、B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可有效诊断缺铁性贫血,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体积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中医证侯分布特点及证型演变特点。方法选择我院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肺炎患儿1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小儿肺炎的中医证侯分布特点及证型演变特点。结果发病年龄、季节和小儿肺炎的中医证侯分布存在相关性,而病原体和小儿肺炎的中医证侯分布则没有相关性。结论在小儿肺炎的疾病发展中,中医证侯表现为动态发展的过程,这样在不同的时段中医证型也具有各种的特点。

  • 标签: 小儿肺炎 中医证侯分布特点 证型演变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部脂肪组织分布与结石性胆囊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腹部MRI检查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9例为病例组,同时收集腹部MRI扫描正常者36例为对照组,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腹腔脂肪组织含量(VAT)、腹壁脂肪组织含量(SAT)、腹部脂肪含量组织(TAT)及VAT/SAT的差异性,评价腹部脂肪分布与结石性胆囊炎的相关性。结果结石性胆囊炎与对照组间VAT、VAT/SAT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石性胆囊炎组的腹内脂肪堆积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部脂肪含量及其分布与结石性胆囊炎发病密切相关。

  • 标签: 腹部脂肪分布 结石性胆囊炎 MRI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菌株来源,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DL-96自动细菌鉴定系统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用WHONET5.6统计方法回顾性分析其来源与科室分布。结果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66株,其中分离科室居于前两位的是呼吸科、ICU,分别是63株和32株。标本来源中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最多的标本是痰液及分泌物,其中痰液138株,所占比例为83.2%;分泌物12株,所占比例为7.2%。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院内ICU、呼吸科。菌株来源最多的就是痰液,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分布 菌株来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5-HT1A受体PET显像剂18F-MPPF在健康人脑部的正常分布,摸索合适的图像分析方法,建立人体中枢神经系统5-HT1A受体PET显像的方法学。方法使用18F-MPPF对9例正常人进行脑部5-HT1A受体显像,利用感兴趣区(ROI)方法,获得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比值(RI,ROI放射性计数/小脑放射性计数-1),进而分析显像剂在各脑区的分布情况。结果18F-MPPF注射后,正常人杏仁核、海马结构、扣带回、颞极、岛叶、中缝核群的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比值(双侧均值)分别为4.47±1.23、5.29±1.32、1.52±0.42、2.46±0.64、2.67±0.64、2.94±0.69。结论18F-MPPF在脑内的摄取与5-HT1A受体分布基本一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5-HT1A受体PET显像剂;规范的图像采集和分析方法有利于保证显像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神经分子影像学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5-羟色胺受体 18F-MPPF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年龄为界点抑郁症临床特点与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心理课科及精神科门诊就诊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进行分组并采集相关信息,统计分析其临床特点与证候要素分布情况。结果各组患者HAMD总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主要病变部位为心,主要病性为阳郁。结论针对不同年龄抑郁患者临床应给与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期为抑郁症“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辨证治疗提供有力的借鉴。

  • 标签: 年龄 抑郁症 临床特点 证候要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植入静脉输液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60例植入静脉输液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植入静脉输液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综合护理 并发症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肪分布不同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WC)、计算体重指数(BMI),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化学发光法测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将所有患者按体重指数分为正常、超重、肥胖三组,分析BMI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再按腰围将各组分为腹型肥胖亚组和非腹型肥胖亚组,再比较各组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腰围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间对TSH进行秩和检验,TSH(Z=35.869,P<0.001)在三组间位置不全相同,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中,TSH与BMI(r=0.878,P<0.001)呈现正相关,各组腹型肥胖与非腹型肥胖中,TSH、FT3、FT4间分布均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BMI有正相关性,与WC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脂肪分布 甲状腺激素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567例健康体检人群颈椎病分布特点。方法选取本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体检中心接收的1567例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诊断分析各因素下颈椎病的患病率以及各型颈椎病分布比。结果1567例体检者,颈椎病患者986例,患病率62.92%,19~30岁年龄段体检人群,男性颈椎病患者明显多于女性(P<0.05),31~45、46~60及61~75岁年龄段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P<0.05);相对来说习惯高枕睡眠、长期使用电脑、长期伏案工作、缺乏体育锻炼、经常驾车以及工作中经常重复某一固定动作的体检人群患病率更高,其中经常驾车的患者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其他情况下女性患者均显著高于男性(P<0.05);婚姻状况对颈椎病患病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型颈椎病比较,长期使用电脑和长期伏案工作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和混合型颈椎病中患病比更大(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颈椎病与年龄、性别、习惯高枕睡眠、长期使用电脑、长期伏案工作、缺乏体育锻炼、经常驾车、工作中经常重复某一固定动作显著相关,颈椎病患者应合理改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

  • 标签: 体检中心 颈椎病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的时间分布现状。方法研究者根据调查问卷进行访谈和观察,共收集50例急性心肌梗死且行PCI术救治的患者。结果本研究对象的求治延迟时间为39.14(32.00),转运延迟时间为59.62(19.45),院前延迟时间为98.11(37.30)。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延迟 时间 分布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并借助于聚类分析方式对其中医证型展开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我院接收诊治的慢性咳嗽患者150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探究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并借助于聚类分析方式对其中医证型展开探讨。结果选取150例慢性咳嗽患者中,单一因素致病患者、二重因素致病患者、致病因素不明患者对应的例数分别为143例、5例、2例。致使慢性咳嗽症状产生的因素包含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急性支气管炎、感染诱发咳嗽、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咳嗽、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其他病因等,借助于聚类分析方式对中医证型展开分析可知,患者的中医证型包含以下五种痰湿阻肺证,痰热郁肺证,风寒犯肺、肺气亏虚证,肝胃不和、肝火犯肺证,阴虚肺燥证等。结论在慢性咳嗽病症中,主要致病因素为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咳嗽、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等,借助于聚类分析方式有助于了解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而为临床后续相关诊治处理提供可靠、有效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慢性咳嗽 病因分布 中医证型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从病原学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24例手足口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整合分析。结果由时间分布可知,手足口病的发病时间较为集中在4~7月份,在4月份呈增长趋势,在6月份到达峰值后,逐渐降低,从人群分布结果可知主要发病人群集中在1~3岁的儿童人群。发病区域主要为幼儿机构、学校等公共场所。结论引导儿童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加强学校、家庭与个人预防措施,有利于预防手足口病。

  • 标签: 手足口病 三间分布 流行病学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通过对《中药药理学》189味中药进行计算机分析,发现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中药有61味。其中,安神药中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中药所占比例最多,为100%;其次为平肝熄风药,有镇静催眠作用的占87.5%;开窍药居第三位,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占80%;居第四位的是解表药,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占68%;温里药居第五位,有50%的药物有镇静催眠作用;祛风湿药居第六位,有40%的药物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而在其他药物中,虽然也有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存在,但分布比例较低,不超过40%。通过对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中药进行分析,显示与传统中医的治则基本一致。

  • 标签: 镇静 催眠作用 中药分布 计算机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围手术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2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前25例患者中,第一类证9例,第二类证9例,第三类证7例,分别占总数的36.0%、36.0%、28.0%;手术后25例患者中,第一类证13例,第二类证8例,第三类证4例,分别占总数的52.0%、32.0%、16.0%。结论乳腺癌围手术期中医证候手术前主要为实证,手术后主要为虚证,将其分布规律初步制定出来能够将有效参考提供给临床诊断及评价疗效。

  • 标签: 乳腺癌 围手术期 中医证候 分布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该院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血培养标本进行监测及检测,阳性标本分离菌株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连续两年共7590例血培养标本,分离出阳性标本1092株,阳性率为14.39%,其中革兰阳性菌378株,占34.62%,革兰阴性菌698株,占63.92%,真菌16株,占1.46%。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高度敏感。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第三代头孢、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高。结论血培养病原菌种类比较复杂,耐药性强,定期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 标签: 血培养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通过对《中药药理学》教材所载407味中药的药理作用进行计算机分析,发现具有抗炎作用的220味。本研究通过分析有抗炎作用的中药分布,观察了中医治疗炎症相关疾病的用药规律,将抗炎作用与中药功效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为深入挖掘临床用药规律及探讨中药治病机理具有一定指导性意义。

  • 标签: 抗炎作用 中药分布 计算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