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身体健康的影响,根据其血常规检测结果,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月期间自愿参与机采血小板的102名献血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每2周1次的频率机采血小板,分别对献血献血前、献血后4周和献血后24周的血常规进行检验,观察其变化。结果献血献血前、献血后4周和献血后24周的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多项血常规指标水平对照相仿(P<0.05)。在多次机采血小板期间,献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结论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血常规并无显著的影响,不会损害献血的身体健康,是一种安全的血液捐献方式,能够为临床医疗服务提供重要的支持。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献血频次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无偿献血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选择多种渠道招募调查对象,并以方法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1000份,回收并合格920份,对取得问卷进行分析。结果献血1~3次、4~6次、≥7次者的PCS、MCS评分均明显高于献血0次者;献血≥7次者的PCS、MCS评分高于献血1~3次者,MCS评分高于献血4~6次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无偿献血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明显优于未献血者,且献血次数越多,生命质量越高。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次数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献血心理的情况,找到行之有效的宣传招募方法。方法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0月之间,采选我站自制心理调查问卷,发放给在我站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随机抽取300份心理调查问卷,研究分析献血献血的心理情况。结果经过统计后,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男性与女性性别比较差异不大,同时满足P>0.05,无统计学意义。献血者年龄在18~35岁之间的和年龄在36~55岁之间的两个年龄段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爱心奉献心理的无偿捐献血小板献血者所占比例最多,其次为健康投资心理与免费体检心理。占比较小的为防病心理以及尝试心理,占比最小的为隐匿心理,各项心理情况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18~35岁年龄段的献血者进行爱心、奉献精神宣教,可以更容易让人加入到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的队伍中来。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心理 调查 招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献血心理状态与献血不良反应的关系,保证献血者的正常心理状态。方法对720名不同献血心理的献血者,包括无偿型、体检型、储蓄型三类,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三种献血心理状态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显著性差异,奉献心理出现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其他两种心理状态。结论恰当调整献血献血前心理状态有利于减少献血不适,减少献血者的心理畏惧感。

  • 标签: 献血者 献血不良反应 献血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020名铁路机车乘务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铁路的安全生产和健康促进提供资料。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铁路机车乘务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铁路机车乘务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阳性总项目数均高于全国常模;动车机车乘务与普通列车机车乘务之间在各因子上均存在差异。结论机车乘务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常模,不同机车乘务之间也存在差异,动车机车乘务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普通机车乘务

  • 标签: 机车乘务员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究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疗养的效果,改善患者生活品质,提高患者健康意识水平。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老年高血压疗养200名,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名。其中对照组采用正常疗养方式,观察组利用健康教育。结果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的患者的行为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压变化值较对照组,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到老年高血压疗养中,效果显著,改善了老年高血压疗养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其健康程度,大大减少了高血压疗养的发病率。

  • 标签: 健康教育 老年高血压 疗养员 效果
  • 简介:摘要对献血者进行准确的健康征询具有重要意义,可保证血液的治疗和减少输血的风险。几年来,随着社会义务献血的宣传,献血者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献血健康征询工作在献血环节中至关重要,是影响血液安全的重要部分。目前,标准化沟通方式已经成为献血健康征询工作的重要借鉴,可有效保证健康征询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健康征询 献血者 标准化沟通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献血点与流动献血车的全血采集人群结构,为招募及采集低危固定献血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市2015年固定献血点与流动献血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及献血量等。结果在我市无偿献血的人群中,流动献血献血者以18~35岁人群为主,固定献血点捐献全血者以36~60岁人群为主;在两种献血点捐献全血者,男性多于女性;中小学历献血者多于中专以上学历者;流动献血车的复检淘汰率高于固定献血点。结论在我市血液采集中,以流动献血车采血为主,以18~35岁、男性及中小学学历者为无偿献血人群主体,应注重优化流动献血车的采血方式,以提高血液采集数量与质量。

  • 标签: 流动献血库 固定献血点 全血 人群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1-9月初次献血者中选取200例作为对照组对象,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并于2017年1-9月选取200例初次献血者作为观察组对象,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对象献血反应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干预前后献血者的心理状态。结果①经比较,观察组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为1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0%,其护理满意度为8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次献血者实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使献血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无偿献血的重复率和献血服务的质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初次献血者 心理护理干预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献血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其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献血者200例,时间为2017年1月—2017年10月,根据其献血时间的差异分组,其中对照组献血中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献血中则接受心理护理,对比2组献血者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献血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其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偿献血者接受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将其献血反应几率降低,提高其献血满意度,意义重大。

  • 标签: 心理护理 献血者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偿献血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研究,且提出有效措施,以提高献血质量。方法选取我站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所接收的331例无偿献血且发生不良反应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258例轻度不良反应,63例中度反应,10例重度反应;导致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为210例心理或精神因素、50例睡眠因素、23例饮食因素、23例环境因素以及25例采血人员因素。结论诸多因素可导致无偿献血时发生不良反应,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献血者本身的心理或精神状况;对此,因采取各种措施,如对献血者实施心理疏导,以避免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无偿献血 不良反应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积极性。方法研究解放军西安血站2014年至2015年无偿献血者数据,分析献血者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的心理动机,有针对性提高无偿献血过程中的护理质量等。结果通过提高无偿献血过程中的护理质量等,提高了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比率。结论在献血者招募中,提高护理质量等因素可提高献血者进行再次献血的几率,持续参与无偿献血活动。

  • 标签: 无偿献血 护理质量 固定献血者
  • 简介:摘要通过对影响特勤疗养健康教育质量的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恢复和增进特勤疗养的身心健康,真正使军队疗养院成为部队战斗力的加油站1。

  • 标签: 特勤疗养员 健康教育 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采血前的心理疏导、采血中主动积极的与献血者交流沟通、采血后递上一杯饮料,并选择轻松愉快的话题与其攀谈,分散注意力消除其紧张心理,同时工作人员的整洁仪表、和蔼的态度、礼貌的用语、良好的心理暗示均可顺利完成采血任务,减少和降低献血反应率。

  • 标签: 献血 反应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献血不良反应的诱因及相关策略。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献血中出现不良反应的123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探讨其出现不良反应的诱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结果在出现不良反应的献血者中,精神紧张为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诱因,占56.9%,其次为空腹或饥饿(18.7%)、睡眠不足或疲劳过度(11.4%)、晕针晕血(5.7%)、环境因素(3.3%)、采血技术原因(3.3%)。以全身表现为主的B类献血不良反应的诱因则主要为精神紧张、空腹、饥饿、睡眠不足、疲劳过度、晕针晕血等因素;精神紧张也是B类不良反应的主要诱因。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精神紧张等精神因素引起,需要广泛宣传无偿献血科普知识,特别是血液生理知识、消除献血紧张恐惧心理;为献血者提供舒适温馨的献血环境,提高采血人员穿刺采血技能、提高医护人员接待和护理服务水平,来缓减献血者的精神紧张,达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献血的目的。

  • 标签: 献血 不良反应 诱因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进行影响探讨,也就是说,早期的护理干预可以给血站献血献血。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3月某固定献血点的无偿献血者900名。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是对照组,另外一组是实验组,两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全血捐献的时候,对照组所使用的护理方法是传统所使用的常规护理,对进行献血之前的实验组所使用的护理方法是早期护理干预,确保献血过程中的常规基础护理,然后通过观察和比较,记录和总结对照组以及实验组的具体情况情况,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献血之后的反应发生概率以及两组献血者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献血反应率高于实验组,实验组为2.44%,实验组为0.67%。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程度相比较对照组来说较高,实验组满意几率是98%,对照组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一系列实验观察,发现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通过早期护理干预有效地减少了献血反应,在推广和应用上具备一定的价值。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降低
  • 简介:摘要作为国家政策贯彻落实的公务,其心理健康不仅直接关系到公务自身素质的提高更影响了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正常运行。但是随着政府作风的转变公务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形势公务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篇以河源市质监局为例,调查研究其单位公务的心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为进一步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公务员 心理 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对海上训练日光性皮炎健康指导的影响。方法认真评疗养的皮肤受损程度及疾病造成疗养生理、心理影响。结合有效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结果疗养了解疾病的诱因及预防。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健康指导促进日光性皮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提高部队战斗力。

  • 标签: 海勤 训练伤 日光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潜水应对方式、应激与心理健康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海军部队潜水56名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方式对他们进行调查,通过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研究潜水应对方式、应激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结果海军潜水在面对应激事件时大多倾向于采用成熟型的方式进行应对,潜水心理健康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采取成熟型应对方式,潜水心理健康程度越低,越倾向于采取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层级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应对方式、应激事件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回归效应显著。结论潜水在长期的训练和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应对方式的影响比较大,潜水的应对方式在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能够起到很大的调节作用。

  • 标签: 潜水员 应对方式 应激 心理健康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预防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12月,随机选取血站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采血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献血者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行心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献血献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献血者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血压偏低、嘴唇及全身发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行心理护理干预可减少献血反应情况,推荐推广。

  • 标签: 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 心理护理 常规护理 献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