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骨折术后钢板断裂的原因及纠正策略,分析了造成钢板断裂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建议选择合适的钢板,术前、术中正确规范操作,术后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及术后定期随访能有效防止术后钢板断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增加临床护理人员对静脉留置针使用和护理的认识,进一步落实相应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方法参考有关资料,结合本次留置针断裂事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优质导管材料和规范的穿刺、护理及拔针方式在预防导管断裂方面具有有重要作用。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应掌握规范的留置针使用方法、护理要点及留置针软套管断裂的应急处理流程,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护理安全。

  • 标签: 留置针断裂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应急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跖肌腱转位编织缝合联合Lindholm法修复跟腱,术后石膏固定,系统进行功能练习,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6例患者,按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优26例,良6例,差4例,优良率为88.8%。结论跟腱断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必要,采用跖肌腱转位编织缝合联合Lindholm法修复跟腱,疗效确切。

  • 标签: 陈旧性跟腱断裂 手术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保护血管,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不仅有利于危重患儿的抢救、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还减少反复穿刺对血管的损伤,减轻患儿的痛苦,现已广泛应用于小儿临床1。由于拔管操作失误导致静脉留置针导管断裂并残留于头皮血管内已有报道2-3,如果一旦发生,将会给患儿带来生命危险,还严重影响护理质量。2016年5月,发生1例留置针导管断裂病例,现将上诉事件的处理措施、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 标签: 导管断裂 个例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双蒂推进皮瓣VSD密闭引流技术治疗跟腱断裂术后伤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跟腱断裂术后伤口感染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7例跟腱断裂术后伤口不愈合患者,应用双蒂推进皮瓣VSD密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伤口感染控制机伤口愈合率,随访3个月观察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提踵及足跖屈肌力。结果17例患者30天伤口愈合率达100%。其中4例10天撤掉VSD敷料原切口轻度红肿,少许渗出,予以从皮瓣内侧伤口应用雷夫诺尔纱条深层引流,后伤口全部愈合。随访3个月,除外一例69岁高龄患者遗留背伸障碍外,其他14例踝关节均屈伸自如,15例患者术后提踵及足跖屈肌力均达级强。结论双蒂推进皮瓣VSD密闭引流技术治疗跟腱断裂术后伤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探讨并推广应用。

  • 标签: 跟腱断裂 伤口感染 皮瓣 VSD敷料
  • 简介:摘要目的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手部腱鞘炎可引起罕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肌腱自发断裂。此研究旨在评估患者出现该并发症后行肌腱修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相关治疗经验。方法回顾观察在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浙江省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3名患者(8名女性和5名男性),他们均因皮质类固醇封闭治疗引发自发性肌腱断裂,患者均进行了肌腱修复治疗。患者平均年龄为52.31±15.38岁;平均注射次数为2.54±1.66次;肌腱平均断裂时间(最后一次注射后)为10.92±9.50周。9名患者采用肌腱直接缝合(69%的病例),4名患者采用肌腱移植术(31%的病例)。结果在此项研究中,肌腱断裂部位(13名患者共15例肌腱)包括6例拇长伸肌腱(40%),4例小指固有伸肌腱和小指伸肌腱(27%),3例环指总伸肌腱(20%),2例中指伸肌腱(13%)。术后两名患者出现肌腱粘连(15%的病例),予以肌腱松解后改善。术后一名患者出现肌腱再次断裂(8%),予以肌腱移植二次手术治疗。通过不短于两年的电话及门诊随访,所有患者(包括首次术后出现并发症的3例患者)均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肌腱粘连、再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肌腱自发性断裂是皮质类固醇封闭治疗腱鞘炎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因而亟需规范皮质类固醇的注射治疗标准。此外,此研究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术前评估肌腱缺损程度、炎症程度以及术后随访期间监测肌腱愈合质量中都起到重要作用,帮助减少治疗失误,促进优化治疗。

  • 标签: 皮质类固醇 肌腱自发断裂 肌腱修复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胫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的原因,总结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接受的16例胫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患者作为研究案例,对疾病原因分析,总结预防举措。结果对治疗结果分析,16例患者中显效和有效的人数分别是13例和2例,总有效率是93.75%,整体总有效率高。结论对胫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患者的原因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发生率;对发生病例经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进行治疗处理,整体效果明显,能避免病情恶化。

  • 标签: 胫骨中下段骨折 内固定术 钢板断裂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显微镜下使用表面麻醉行泪小管断端吻合的手术疗效。方法新鲜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伤21例21眼,采用表面麻醉的方法,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断端吻合术。结果所选21例均一次吻合成功。术后8~12wk拔管,随访6~24mo,治愈19例(90%),好转2例(10%)。结论采用表面麻醉的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成功率高,易于寻找断裂的断端,操作准确方便,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显微镜 泪小管断裂 吻合术 表面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关节镜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甲组36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诊断准确,其准确率为77.8%,乙组中36例患者诊断准确,准确率为100%,100%>77.8%,乙组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甲组。结论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其优势明显,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膝关节 韧带断裂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关节镜下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对骨科治疗者的效果观察研究过程。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说这个50例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分组作为护理措施研究方法,对照组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传统的治疗方式,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对治疗结果的优劣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组干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治疗方法,结果之间的差距比较大,观察组的治疗方法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结论对韧带断裂患者进行关节镜下下重建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膝关节评分,膝关节功能有较好的恢复情况,应用价值比较高,可以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关节重建术 膝关节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两组膝关节十字韧带断裂手术围术期患者中开展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选取在我院运动医学外科接受手术治疗膝关节十字韧带断裂患者,病例数为7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格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速康复理念下的围术期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膝关节疼痛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评分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膝关节十字韧带断裂手术患者采取快速康复理念下的围术期护理有利于缓解术后的疼痛,促进康复。

  • 标签: 十字韧带断 膝关节 快速康复理念 围手术期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君子汤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8例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形式的不同,将参加实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每个小组各64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一般的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则为患者提供君子汤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出对照组许多,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采用君子汤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四逆四君子汤 肝郁脾虚型 慢性胃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高中生每日都会面临着繁重的课业、即将到来的高考的压力,每一次考试都代表着班级的排名与学业上的成绩,所以多数高中生几乎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考前焦虑现象,如何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如何缓解学生的焦虑现象,不仅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同时也是确保学生身体健康、保持一个良好心态的关键。本文对缓解高中生考前焦虑的方法,共进行项阐述。

  • 标签: 高中生 考试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孕妇血凝项指标检测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3例临床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收治的1043例正常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项血凝指标情况予以分析。结果在血凝项指标中,对照组患者的TT、APTT和PT指标情况显著高于观察组,但FIB指标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各指标情况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产前和产中阶段,对患者的血小板和血凝项指标情况进行检测,对其功能变化予以动态监测,能避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异常出血现象的出现,能有效确保母婴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孕妇 血凝四项指标 临床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肢烧伤整形患者临床护理手段,观察并分析护理效果。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将我院于2013年12月~2015年4月之间接收并治疗的87例肢烧伤整形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手段,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手段,观察并分析两种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0.91%,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72%,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所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肢烧伤整形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患者的康复速度较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四肢烧伤整形 临床护理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肢骨折患者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肢骨折患者34例临床护理进行分析。结果所有骨折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做好肢骨折患者急救护理,一般护理,手术患者手术前后护理及心理护理,有效改善身体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四肢骨折 急救护理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笔者运用神煎加减临床治疗有关素体气血虚弱,感受寒湿而引起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痛风等有关膝踝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之证,经辨证施治,收效显著。

  • 标签: 四神煎 应用心得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导管通常留置位置为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在手术及危重症患者使用中非常普遍,其用途多种多样如快速扩容、输注血液制品、药物治疗、肠外营养、血样采集、血流动力学监测等1。当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同时进行多种临床操作时,医护人员往往会担心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此时,使用多腔中心静脉导管则能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目前临床已广泛接受了双腔或三腔中心静脉导管,腔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还比较少。本文将以ARROW中心静脉导管为例,介绍腔中心静脉导管的参数及在临床的使用。

  • 标签: 四腔中心静脉导管 ARROW腔室 流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出血性脑卒中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全面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予以患者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其临床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运动能力(Fegl-Mevyer)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显著由于对照组70%,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和治疗中,予以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其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出血性脑卒 术后早期康复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