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3例右旋酐40葡萄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特点,为该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使用回顾性这一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年-2016年13例右旋酐40葡萄注射液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13例右旋酐40葡萄注射液呈现呼吸困难,皮肤瘙痒、丘疹、荨麻疹,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寒战或者是发热甚至过敏性休克等现象。其中有1例因过敏出现休克,占比为7.7%,是不良反应出现最严重的症状;呼吸困难4例,占比为30.7%,是不良反应出现最多的症状。结论右旋酐40葡萄注射液出现不良反现象应该引起相关人员的关注,存在过敏体质的人员应该慎重使用。

  • 标签: 右旋糖酐 40葡萄糖 注射液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阿拉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快速性、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急诊收治的2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复律成功23例(92%),不良反应发生5例(20%),平均复律时间5~8分钟。结论基层医院使用阿拉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安全、有效,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阿拉明 室上性心动过速 有效 快速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病内科患者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接收在我院内科的老年病疑似代谢异常的病人一共有136例,对136例患者的相关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将疑似代谢异常的病人采取空腹血糖监测以及葡萄糖耐量的检测。结果在本文136例病人当中,发生代谢异常情况的一共有70例,占总体的51.4%,同时确定为糖尿病的患者一共有24例,在本次研究当中一共有94例病人发生代谢异常情况,同时从两种检测方法可以发现,空腹血糖检测确诊一共有56例,确诊率为50%,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一共有70例,确诊率为62.5%,葡萄糖耐量的测试方法准确率显著优于空腹血糖检测(P<0.05)。结论老年病内科病人当中一般存在着代谢异常的情况,对病人采取葡萄糖耐量能够获得良好的准确率,能够在临床血糖检测当中得以广泛应用。

  • 标签: 老年病内科 糖代谢异常 临床效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7-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7年第1期
  • 机构:美国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卷》上发表报告,揭露美国糖业在约50年前通过操控研究等手段,淡化饮食中添加糖有导致心脏病的风险,同时强调胆固醇和高脂肪饮食是心脏病的罪魁。作者指出,这种观点影响了营养学认识和公共健康政策几十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L1蛋白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具体表达情况及研究价值。方法选择胃癌患者40例,均为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设为观察组,应用胃癌根治术治疗,并对癌组织进行留取,制作石蜡标本;选择同期胃癌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取与肿瘤组织距离>5cm的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两组病理组织中PD-L1的表达进行检测,就PL-1在胃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与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展开探讨。结果结合免疫组化研究结果,PD-L1阳性表达多见于细胞质、细胞膜,主要为胞膜处。PD-L1阳性表达率在观察组胃癌组织中为52.5%(21/40),其中7例为中度阳性表达,占17.5%;2例为强阳性表达,占5%。PD-L1阳性表达率在对照组癌旁组织中为22.5%(9/40),未检出阳性表达和强阳性表达的病例。观察组PD-L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在胃癌患者中,PD-L1蛋白同肿瘤细胞的浸润、分化程度具紧密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胃癌患者,对其癌组织中PD-L1进行检测,结果示呈高表达显示,且其高表达同肿瘤细胞的侵润、分化程度等具密切相关性,可作为对胃癌发生侵袭和分化进行反映的指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 标签: 胃癌组织 PD-L1 表达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发代谢异常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9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实施葡萄让耐量试验,并结合试验的结果将肝硬化组患者分成糖耐量减退组、糖耐量正常组、糖尿病组,各33例。将同期健康体检的33例人员作为正常组,观察、对比四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情况、胰岛素和C肽指标、β细胞功能(HBCI)的水平。结果正常组和其他几组空腹、餐后2h血糖情况、胰岛素和C肽指标、HBCI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发代谢异常,应实行及早的诊断,并通过有效的方式对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控制,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糖代谢异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硫铝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胃炎患者8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硫铝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实验组,仅以法莫替丁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97.7%)高于对照组(86.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硫铝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急性胃炎,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硫糖铝 法莫替丁 急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霉素联合高渗治疗新生儿乳糜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科收治的9例红霉素联合高渗治疗新生儿乳糜胸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儿中,男性5例,4例女性,平均年龄5.2±4.3d,1例双侧乳糜胸,均接受保守治疗无效后开始采用红霉素联合高渗胸膜腔内注射治疗。留置胸腔引流管17.4±4.4d,注射治疗后至拔除胸腔引流管13.9±5.6d,平均住院时间26.7±2.7d。所有患儿随访1-12个月,均恢复良好,X线片无异常,无一例复发。结论采用红霉素加高渗胸腔内注入治疗新生儿乳糜胸,具有易于操作、耐受性好及有效等优点,是适合临床应用的一种最佳的保守治疗方法。

  • 标签: 乳糜胸 红霉素 高渗糖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L型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在诊断结核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42例普通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1组;将42例耐药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2组;选取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然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两组人员的痰液标本进行MTB-L检测,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荧光定量PCR法对三组人员的痰液标本进行MTB-L检测,研究组患者分别与对照组患者相比MTB-L的检测结果呈阳性的人数比较多,并且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人数。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核病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MTB-L检测,罹患结核病患者的检测结果中,阳性检出率比对照组高,同时在药物的作用下,其检出率进一步提高,具有医学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标签: 结核分支杆菌 结核分支杆菌L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胃炎患者予以硫铝联合法莫替丁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48例急性胃炎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均为2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法莫替丁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予以硫铝联合法莫替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1%,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7%。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了20.83%,而联合组的不良反应率则为8.33%,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胃炎患者予以硫铝联合法莫替丁进行治疗比单纯使用法莫替丁的效果更加良好,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且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胃炎 硫糖铝 法莫替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法莫替丁联合硫铝药物治疗急性胃炎患者的路径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72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临床治疗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36例患者均给予法莫替丁静脉输注治疗方案,观察组36例患者则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硫铝治疗,对比不同药物方案治疗下两组患者的预后康复情况。结果经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后,观察组36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4.44%,相比对照组36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56%,组间疗效差异对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胃炎患者,定向给予法莫替丁联合硫铝药物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急性胃炎症状,强化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急性胃炎 法莫替丁 硫糖铝 药物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杏达莫联合低分子右旋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均匀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仅仅进行低分子右旋酐治疗,观察组进行银杏达莫联合低分子右旋酐治疗。结果在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含量变化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两组患者后期影像学变化情况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银杏达莫联合低分子右旋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较高。

  • 标签: 银杏达莫 低分子右旋糖酐 联合治疗 急性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评价。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6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血压护理前后变化情况结果。结果护理后,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大小分别是(94.07±2.22)分、(80.08±5.22)mmhg以及(124.76±7.12)mmhg,和对照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方式后,可以明显调节患者的血压大小,减少不良症状发生率,使得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老年 高血压 并发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L1的表达与急性初发白血病临床特征及预后间的关系。方法按照PD-L1检测结果将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诊的70例急性初发白血病患者分为PD-L1+组29例和PD-L1-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PD-L1+组与PD-L1-组患者性别比例、平均年龄、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计数)水平、髓外浸润率及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L1+组患者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CR1)率、2个疗程后完全缓解(CR2)率均显著低于PD-L1-组,复发率、死亡率均显著高于PD-L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初发白血病患者不同PD-L1表达情况临床特征并无明显差异,但预后情况有明显差异,监测患者PD-L1表达情况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初发白血病 PD-L1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联合低分子右旋酐治疗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2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孕妇分为低分子肝素联合低分子右旋酐治疗组(观察组)和低分子右旋酐联合丹参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两组孕妇孕期胎儿生长情况及脐动脉血流情况,随访至妊娠结束,观察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治疗后胎儿头围、双顶径、腹围、股骨长以及宫高均优于对照组(P<0.05),胎儿脐血流指标PI、RI及S/D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胎儿胎龄、体质量及身长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低分子右旋酐治疗FGR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应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右旋糖酐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阿卡波,剂量分别为0.5g/次及50mg/次,3次/d,分;对照组仅给予二甲双胍,剂量同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临床疗效、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7.89±1.75mmol/L)、餐后2h血糖(8.02±1.46mmol/L)、糖化血红蛋白(7.28±1.42%)低于对照组(8.84±1.57mmol/L,9.14±1.73mmol/L,8.35±1.63%)(P<0.05);观察组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21.25%)(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治疗糖尿病能够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有效率优于单独应用二甲双胍。

  • 标签: 二甲双胍 阿卡波糖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旋酐铁口服液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观察。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站儿保科2015年9月-2016年3月诊治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小儿6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儿30例;对照组选择硫酸亚铁口服液治疗,观察组选择右旋酐铁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儿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右旋酐铁口服液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此药物对患儿肝肾功能不会造成较大的损害,亦不会刺激患儿胃肠道,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右旋糖酐铁 贫血 缺铁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右旋酐铁口服液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4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右旋酐铁口服液治疗,n=52)和对照组(采用硫酸亚铁口服液治疗,n=52),比较两组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前后血常规检验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15%和80.77%,P<0.05;组间血常规检验指标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具优越性,P<0.05。结论右旋酐铁口服液在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右旋糖酐铁口服液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拜平与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2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二甲双胍和拜平进行治疗,将采用不同治疗措施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BG、2hBG及HbAlc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2hBG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而对照组患者的FBG下降程度较观察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HbAlc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拜平与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均可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但相对来说,拜平对降低2hBG作用更显著,而二甲双胍对降低FBG作用更显著,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 标签: 拜糖平 二甲双胍 Ⅱ型糖尿病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葡萄-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表达情况,探讨GPI在RA中的诊断价值及在疾病活动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风湿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RA患者121例,非RA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的血清GPI抗原、抗环管氨酸肽(你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等数据;收集RA患者的关节炎部位数、血沉、C反应蛋白等疾病活动性指标参数,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GPI抗原在RA组的敏感性(59.5%)显著高于非RA组(16.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GPI抗原、抗CCP抗体水平、RF对RA诊断敏感性分别为59.5%、90.9%、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的特异性分别为83.3%、85.8%、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一检测相比较,GPI抗原与RF同时阳性、GPI抗原与抗CCP抗体同时阳性、GPI抗原与抗CCP抗体水平及RF三者同时阳性,其敏感性分别为56.2%、57.0%、54.5%,特异度分别为97.5%、99.2%、100%,与单一检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PI或RF、GPI或抗CCP抗体、GPI或RF或抗CCP抗体单一阳性时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9.3%、94.2%、95.0%,特异性分别为72.7%、79.2%、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血清GPI水平与关节肿痛部位数、CRP、ESR、DAS28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GPI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与抗CCP抗体、RF联合检测更有助于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血清GPI抗原有望成为反应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标签: RA GPI 抗CCP抗体 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