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自动滴定与手动滴定测定药品含量的差异。方法2016年10月通过用自动滴定和手动滴定对阿司匹林、苯甲酸钠、烟酸片、维生素B6、维C银翘片、盐酸左旋咪唑、尼莫地平片、氯化钠注射液8种药品的含量测定,并进行F检验和t检验分析两种滴定方法的差异性,结合RSD值的计算确定精密度。结果自动滴定和手动滴定测定阿司匹林、苯甲酸钠、烟酸片、维生素B6、维C银翘片、盐酸左旋咪唑、尼莫地平片、氯化钠注射液8种药品对比差异不明显,而自动滴定测定药品的精密度和手动滴定比较,明显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品含量测定应用自动滴定精密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动滴定法 手动滴定法 药品含量 差异比较
  • 简介:摘要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无水甲酸和乙酸酐为溶剂,0.1M高氯酸为滴定液,电位指示终点。滴定终点与理论值一致,线性关系y=0.0332x+0.1501R2=0.9999。本方法快速,并具有良好的精密度,耐用性,可用于盐酸去甲乌药碱含量测定。

  • 标签: 盐酸去甲乌药碱 非水溶液滴定法 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化非水滴定检测以普卢利沙星为代表药物含量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微型化非水滴定与常量非水滴定检测待检药品中普卢利沙星的含量。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的、精密度。结果微型化方法精密度与常量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试验于0~5小时内4次测量数据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微型化非水滴定检测药品含量,为一种操作简单,稳定性好,实用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微型化 非水滴定法 药品含量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氧气驱动下配合加温式微量泵输液器持续滴入法较传统的间断人工定时滴入法的加温及湿化效果显著。方法选择40例病人采用氧气驱动并配合加温式微量泵输液器持续滴入法,对比传统的间断定时滴入法,在所需要的护理操作时间;痰液性状;肺部情况(听诊);血氧饱和度;是否起到加温、湿化作用;平均拔管时间;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护士的操作时间仅是传统方法的1∕14.4;无一例患者出现痰液粘稠、有异味;患者平均提前3‐8天拔管。结论氧气驱动并配合加温式微量泵输液器持续滴定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治愈率。

  • 标签: 氧气 加温 湿化 微量泵 持续 人工气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巯咪唑2种方法在治疗Graves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称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方法(阻断-替代疗法)甲巯咪唑10mgtid治疗同时联用左甲状腺片20mgqd,根据甲功结果逐渐增减甲巯咪唑药物剂量,而观察组(滴定疗法)单纯予甲巯咪唑片10mgtid治疗,根据甲功结果逐渐增减甲巯咪唑药物剂量,两组如果出现白细胞减少均加用利可君、维生素B4等。观察治疗18个月后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白细胞计数、转氨酶、平均治疗时间。结果治疗18个月后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治疗时间较观察组延长3-6个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方法对治疗甲亢无明显差别,但观察组症状控制快,TSH恢复正常快,缓解率较好,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

  • 标签: Graves病 甲巯咪唑2种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标准的日益完善,检验工作中发现许多样品的含量测定方法已由最初的滴定分析更新为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滴定分析的减少,让很多的检验人员慢慢忽略了该分析方法的重要性。通过简析滴定分析方法及其重要性,并举例展示,让检验者在实际工作中引起更多的重视。

  • 标签: 滴定 分析 应用 示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DTA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1例EDTA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对此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饭后服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的EDTA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在经过对症诊断和治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在对EDTA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实施临床诊断和治疗时,通过对其进行详细的诊断和针对性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诊治效果,有着很高应用价值。

  • 标签: EDTA抗凝剂 血小板 假性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工作中EDTA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PTCP)现象的存在,用正确的方法复查,避免误诊的发生。方法用SysmexXE-21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EDTA抗凝血检测计数血小板,结果异常偏低,再用枸橼酸钠抗凝血检测计数血小板,并作末梢血,EDTA及枸橼酸钠抗凝血涂片染色进行显微镜镜检。结果EDTA抗凝血用XE-21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计数血小板异常偏低,而枸橼酸钠抗凝血检测计数血小板正常,EDTA抗凝血涂片显微镜镜检可见血小板凝聚,末梢血,及枸橼酸钠抗凝血涂片染色显微镜镜检血小板正常。结论对于EDTA抗凝血检测计数血小板异常偏低的标本,怀疑EDTA抗凝剂所致的血小板聚集现象所致的血小板假性减低可能时,应加做枸橼酸钠抗凝血检测计数血小板,并作末梢血,EDTA及枸橼酸钠抗凝血涂片染色进行显微镜镜检,以验证PTCP的存在,避免误差的发生。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EDTA 枸橼酸钠 手工血小板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并作出纠正。方法用ABXPENTER60血液分析仪检测,对血小板低于正常参考值的患者,同时采集末梢血手工计数血小板并作末梢血及抗凝血涂片显微镜镜检。结果手工血小板计数与EDTA抗凝血计数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工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枸橼酸抗凝血标本血液分析仪计数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首次血小板计数减低的标本均应手工计数血小板并作末梢血涂片镜检,以排除是否存在抗凝剂所致血小板聚集现象。

  • 标签: EDTA 血小板减少 血液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EDTA诱导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例临床检验中出现EDTA诱导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临床检验结果与异常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检验显示,手工法血小板计数结果为142×109/L,而EDTA抗凝法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结果在(14-142)142×109/L,与手工法相比明显减少,枸橼酸钠抗凝法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手工法一致,P<0.05;此外,EDTA抗凝法血涂片检验结果与枸橼酸钠抗凝法检验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结论EDTA可能导致患者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临床中应注意采用枸橼酸钠抗凝法与手工法进行检验确认,以确保诊断准确性。

  • 标签: EDTA 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临床检验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避免EDTA抗凝剂诱发血小板聚集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的错误结果报告。方法采用仪器法和手工法进行血小板计数和血涂片瑞-姬氏染色法观察血小板形态。结果改用枸橼酸钠抗凝剂后仪器检测血小板计数不受干扰。结论加强血小板减少现象原因的综合分析可纠正EDTA抗凝剂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

  • 标签: EDTA抗凝剂 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液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DTA盐作为抗凝剂的抗凝血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时发生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方法使用EDTA盐和肝素锂作为抗凝剂的抗凝血和手工采指血20μL,同时制作血涂片一张,通过人工镜检对照。结果通过对3种方法对血小板测定结果对比分析。结论EDTA抗凝剂引起血小板聚集,造成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

  • 标签: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 血小板假性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乙二胺四乙酸(EDTA)、MTAD、H2O2、NaClO根管冲洗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共100颗患牙随机分为A组(2.5%NaClO)、B组(17%EDTA+1%NaClO)、C组(MTAD+1.3%NaClO)、D组(3%H2O2)、E组(生理盐水)5组。每组各20颗患牙,采用手持器械预备根管后,分别采用2.5%NaCIO、17%EDTA+1%NaCIO、MTAD+1.3%NaClO、3%H2O2、生理盐水等根管冲洗冲剂冲洗根管,以无痛、轻痛、中度疼痛以及重度疼痛为评价标准。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五组根管冲洗剂临床急性反应程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B组(17%EDTA+1%NaClO)和C(MTAD+1.3%NaClO)的临床急性反应减少程度明显大于A组(2.5%NaClO)组)(P<O.05),显著大于D组(3%H2O2)和E组(生理盐水组),(P<0.01),B组(17%EDTA+1%NaClO)和C(MTAD+1.3%NaClO)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D组(3%H2O2)和E组(生理盐水)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7%EDTA+1%NaClO和MTAD+1.3%NaClO组合冲洗剂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EDTA MTAD 根管冲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的头皮静脉针固定法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前后两个月份在我科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婴幼儿分别采用老方法和改良后的固定法,前者作对照组,采用改良固定法的为实验组。结果两组固定法输液过程中发生针体移位滑脱例数相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实验组固定法提高了一次固定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

  • 标签: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固定 观察面 减少刺激 重力作用 阻止滑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DTA-K2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症(EDTA-PTCP)患者血细胞分析中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准确分析及处理手段。方法收集21例EDTA-PTCP患者EDTA-K2抗凝静脉血及枸橼酸盐抗凝静脉血各2ml,充分混匀后1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后,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进行血小板数量检测,并制备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形态及分布情况。结果EDTA-PTCP患者EDTA-K2抗凝静脉血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正常值,并随检测时间延长血小板数量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DTA-K2抗凝静脉血结果比较,枸橼酸盐抗凝静脉血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检测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下观察显示EDTA-K2抗凝静脉血血涂片中血小板成多少不等的聚集团块,并随时间延长聚集的血小板个数明显增多;枸橼酸盐抗凝静脉血血涂片中血小板大小、形态规则,成单个、散在分布。结论针对EDTA-PTCP患者,用枸橼酸盐抗凝静脉血代替EDTA-K2抗凝静脉血用于血小板检测,可纠正由EDTA-K2作为抗凝剂引起的血小板假性减少,避免临床误诊、误治。

  • 标签: EDTA-K2 枸橼酸盐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经口气管插管在临床抢救危重症患者中是一个重要手段。气管插管脱出是临床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是防止气管导管意外脱出的重要方法。通过介绍医用脱脂绷带双套结在牙垫固定翼前后将气管导管和牙垫并列固定法,说明对使用插管过程中造成的牙龈和口腔黏膜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固定更加牢靠。

  • 标签: 气管插管 牙垫 胶布 医用脱脂绷带 固定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内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基础。方法随机选取128例2015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通过记忆合金抓髌器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环形钢丝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骨折恢复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3.75%,远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71.8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于对照组,P<0.05。在X线结果显示中,观察组患者在解剖复位数,台阶>3或再移位及平均愈合时间等方面均显著好于对照组,观察组具有更好的康复效果,P<0.05。结论不同内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不同,记忆合金抓髌器内固定术的固定稳定效果较好,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髌骨 骨折 内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固定法在跟骨骨折治疗上的临床观察。方法按照随机分号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108例跟骨骨折患者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对双号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术后优良率方面,观察组的94.44%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5.93%,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31.16±25.46)min、(11.26±3.06)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179.46±30.16)min、(18.56±2.0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固定法治疗跟骨骨折不仅可以提高治疗后的优良率,而且还能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内固定法 跟骨骨折 优良率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特殊部位翻转针柄固定法对静脉输液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骨六科100例输液不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用棉花垫于针柄进而抬高针柄改变针尖位置,观察组采用翻转针柄法固定。两组对比,结果观察组通畅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翻转针柄法有利于保持脉输液通畅,减轻药液刺激引起的疼痛,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

  • 标签: 静脉输液翻转针柄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可靠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下颌骨骨折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法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咬合关系、伤口的愈合以及骨折的复位、愈合情况。结果43例患者创口均1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患者颌面部形态得到较好的恢复。咬合关系、咀嚼功能及张口度均恢复良好。结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法即联合固定法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可靠,是较为理想的下颌骨骨折治疗方法。

  • 标签: 下颌骨骨折 微型钛板 内固定术 颌间牵引 联合固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