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的手术配合护理价值。方法以2017年2月—2019年2月间入本院治疗的90例THR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A组和B组,均是45例。A组给予手术配合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B组,差异显著(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B组为17.78%,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THR患者行手术配合护理可改善其围术期指标,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配合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自主拄拐行走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4~6周的行走率为67.5%,对照组仅为30%,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0周及以上的自主扶拐行走率低至5%,而对照组为2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可缩短患者自主拄拐行走的时间,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半髋关节置换组选择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组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析两组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的失血量、手术后住院的天数;治疗前后患者harris评分、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vas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半髋关节置换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的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的失血量均高于半髋关节置换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有一定的优势,但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11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例患者行AO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6例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关节功能优良率似乎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优良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研究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以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疗效确切,可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 高龄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9年1月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干预下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Harris总评分、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手术效率,可有效减少术中的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术后人工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优质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时间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50)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n=50)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内固定治疗,实验组使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治疗指标,并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各项治疗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评分均得到改善,但实验组治疗后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优于内固定手术,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内固定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髋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9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所有患者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比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从疼痛、功能和活动度等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症状表现为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多种临床表现并存,经过人体髋关节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较为明显,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P<0.05),治疗优良率是93.10%。结论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出现,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保守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TH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各类髋关节置换病人共82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5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行髋关节CT三维重建,并测量相关数据,以测量到的参数指导手术方案及假体选择。术后使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03min(90~120min),术中出血平均360ml(200~500ml),术后平均住院日16.3天(10~23天),术后测量肢体长度差异平均0.6cm(0.4~1.0cm)。利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其中优66例,良12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95.1%。结论CT三维重建可以通过更精确和全面的数据测量,为THA提供更合理的手术方案和假体选择,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

  • 标签: CT 三维重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行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0例,内固定组(n=48)进行内固定术治疗,置换组(n=42)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随访疗效。结果置换组的VAS疼痛评分在术后7d显著低于内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组内对比差异显著,P值<0.05,但组间对比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置换组术后5个月、10个月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内固定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均可有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远期恢复效果好,内固定术治疗费用低,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 标签: 老年髋部骨折 内固定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髋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118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结果A组中有1例(1.69%)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6例(10.17%)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A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A组患者手术时间(91.5±22.4)min、术中出血量(205±20)ml,B组(41.6±13.6)min、(110±21)ml,差异显著(P<0.05)。A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0.33±0.01)周,短于B组术后卧床时间(2.77±1.03)周,差异显著(P<0.05);A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87.05±2.31)分与B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85.21±2.36)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相比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结合相关情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 PFNA内固定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0例(年龄超过65岁,住院时间2016年1月-2017年12月),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方案,观察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及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并发症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 髓内钉内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大转子截骨术、转子下截骨术在成人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选定行髋关节置换术(THA)的88例(均为单侧手术)成人CroweⅣ型DDH患者,将应用大转子截骨术的41例患者设置为甲组,将应用转子下截骨术的43例患者设置为乙组,对比两组术后下肢长度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乙组双下肢长度差低于甲组,下肢延长多于甲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大转子截骨术相比,转子下截骨术应用于成人CroweⅣ型DDH患者THA治疗当中,更有助于合理调整下肢长度,降低劈裂骨折发生风险,但可能发生截骨处不愈合、髋关节脱位现象。

  • 标签: 大转子截骨 转子下截骨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晚期髋关节结核患者实施髋关节融合术,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75例晚期髋关节结核患者实施髋关节融合术,随机分组,观察组38例行克氏针固定,对照组37例行重建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各项手术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为2.63%,与对照组16.22%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髋关节融合术用于晚期髋关节结核患者治疗中,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髋关节融合术 克氏针 髋关节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粗隆间骨折老年病人行内固定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7年12月124例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根据手术分组,每组62例。对照组开展内固定术,置换组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分析治疗效果、手术围术期指标、施术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状态及肺感染、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等的发生率。结果置换组效果、髋关节功能状态、肺感染、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等的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手术中,置换组手术时间和出血多于对照组,其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效果确切,且优于内固定术。

  • 标签: 粗隆间骨折老年 内固定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初次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5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112例进行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编号方式将患者分为半髋组(单数56例)和全髋组(双数56例),分别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和初次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全髋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50.15±38.20)ml,多于半髋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07%,低于半髋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全髋组、半髋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2.86%、76.79%,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初次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治疗优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老年患者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股骨头坏死患者用微创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拟外科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80例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017年5月—2017年12月股骨头坏死用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设为对照组,另2018年1月至5月用微创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设为观察组,各组有40例。比较不同手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所得分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用微创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高效、安全、微创等优点,值得临床普及。

  • 标签: 微创小切口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时,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方法的重要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最后观察其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可以缩短其手术治疗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讨论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配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术运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纳入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采取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取骨折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56%(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运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中效果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病情康复,避免不良反应产生,安全性高。

  • 标签: 效果分析 老年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围手术期安全性。方法以我院骨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接收的8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探究组和参考组,各40例。探究组患者治疗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而参考组患者的手术方案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随访两组患者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以及近期、远期的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8~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1.2±3.3)个月,探究组患者在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评价方面均明显优于参考组,且在术后恢复评价指标方面也明显优于参考组,并发症也少于参考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加快术后愈合,降低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显著提升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高龄患者 临床疗效 并发症 对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