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严重骨盆骨折急救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6例TileC型严重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6例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接受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复苏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h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24h输血量为(2721.4±637.8)ml,MODS发生率为7.7%,死亡率为15.4%,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有显著优势,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骨盆骨折患者,施以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提升抢救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严重盆骨骨折 限制性液体复苏
  • 简介:摘要从2000年第一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到2017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2017年版《医保药品目录》”),药物的分类、品种、剂型、支付和使用限制都有了进一步补充。其中限制性用药政策从医院的级别、病情、药品的价格与数量等条件明确药品报销范围,不符合支付限定情况则需要参保人自费1。定点医院需严格执行限制性用药规定,否则将面临医保基金清算时的拒付压力。重视和探讨医院限制性用药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限制性用药 医保基金 用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应用限制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1月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216例,运用单双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108)。对照组予以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比两组手术输液量、失血量、术后1h血红细胞比容、凝血酶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手术中,观察组输液量和失血量以及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h血红细胞比容对比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液体复苏运用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效果较好,患者手术输液量、失血量、凝血酶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较短,有效改善血红细胞比容,止血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限制液体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对PiCCO(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测定)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是通过对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监测组)和对照组(常规监测组),观察组采用PiCCO方式监测,对照组行常规监测,所有患者均留置早期病原学标本,采取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对患者的静脉氧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压(Cvp)及平均动脉压(Map)三方面数据进行监测,PiCCO组重点将静脉氧饱和度保持在70%以上。对PiCCO组患者的0、6、12、24、48、72小时监测数据及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并对两组患者的常规液体摄入量和出现的急性肾损伤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PiCCO组患者在常规液体摄入量方面早期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72小时内根据CI、GEDI、ELWI、SVRI监测数值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和强心药物(米力农)液体摄入量明显减少,能够防止过渡液体复苏治疗的风险,急性肾损伤发生情况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在血气分析及机械通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PiCCO监测脓毒症休克患者,能够实现临床液体复苏治疗的精准指导,同时证明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减少肺水肿发生及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急性肾损伤等不良情况的产生,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标签: PiCCO(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测定) 静脉氧饱和度 中心静脉压 平均动脉压 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输液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120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输液量组60例(对照组),限制输液量组60例(实验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限制输液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可明显减少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P<0.05)。

  • 标签: 快速康复理念 限制输液量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64例,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观察组采用早期限制性体液复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观察者患者早期处理后HCT、PT、以及BE等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早期限制性体液复苏,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机体功能,有助于降低相关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的发生。

  • 标签: 创伤 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体液复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限制性会阴切开术(科学改良分娩新技术)与会阴侧切术(传统接生技术自然分娩)的分娩质量及可行性。方法将2015年采用传统接生技术自然分娩与2016年实行新式接生技术自然分娩的孕产妇及新生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式接生技术与传统接生技术相比有效地降低了会阴侧切率(7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会阴缝合时间、会阴I度裂伤比例、会阴II度以上裂伤比例、会阴完整比例、会阴伤口疼痛比例及会阴切口愈合时间,产后出血量(2小时)、产后尿潴留、产后抗生素使用比例、会阴伤口疼痛比例、伤口甲期愈合比例及产妇满意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妇年龄、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总产程,新生儿情况,窒息(轻度、重度)、新生儿头部产瘤、颅内出血及缺血缺氧性脑病比例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限制性会阴侧切,提高了自然分娩质量,受到了广大孕产妇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科学改良分娩新技术服务模式行之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阴道分娩 限制性会阴侧切 会阴侧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采用充分液体复苏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死亡率。结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进行治疗,不仅可有效减少输液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还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创伤失血性休克 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保存条件对分离胶采血管血清生化结果的影响。方法用分离胶采血管采集20例志愿者血样,每人两管,分成两组,分离血清后及时对任一组血样进行常规生化项目检测,检测后一组置室温保存,一组置4℃冰箱保存。室温放置血样分别于24小时后和7天后再次检测同样项目,4℃冰箱放置血样于7天后检测同样项目。检测结果分别与即时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室温放置24小时与4℃放置7天后检测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比较,所有项目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放置7天检测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比较,除Na,Cl,GLU,GGT无明显差异外(P>0.05),其余项目结果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离胶采血管血清4℃保存条件下,常规生化项目可稳定一周,不宜长时间室温条件下保存。

  • 标签: 分离胶真空采血管 保存条件 生化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放置条件和时间对血液标本各项生化指标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单位2017年6月—2017年12月收集的60例生化检验的标本,标本量为10mL,将其均分为A管与B管,任取一管立即上机测定(对照组),再将A管与B管分别保存在室温与4℃冰箱下,观察放置6、12及24h后两份血液标本的各项生化指标检验与对照组差异。结果检验结果显示,室温保存条件下,6h、12h、24h的TP值、ALB值、GLU值、UA值与对照组差异均不大,P>0.05;6h、12h、24h的ALT值与K+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放置时间越长ALT值、K+值越高;4℃冰箱保存条件下,6h、12h、24h的TP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放置时间越长TP值越高;12h及24h的ALB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在6h时的ALB值与对照组差异并不大,P>0.05;6h、12h、24h的GLU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h、12h、24h的UA值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24h的AL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在6h、12h时的ALT值与对照组差异并不大,P>0.05;12h及24h的K+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在6h时的ALT值与对照组差异并不大,P>0.05。结论不同放置条件和时间对血液标本各项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具有重大影响,临床上需进一步规范化血液标本的保存管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不同放置条件 保佑时间 血液标本 生化指标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特殊条件下幕上颅内血肿(GCS≥13分,血肿量在30~40ml,老年在30~50ml;颞底部血肿量在20~30ml)患者非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分析总结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科治疗的30例符合特殊条件的幕上颅内血肿患者,对其进行非手术治疗,如治疗过程中,病情有进一步加重趋势者,立即中转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所有患者出院后,都对其进行随访两个月,观察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经过非手术治疗成功并恢复良好患者26例(86.7%),4例(13.3%)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由于病情进一步加重,而中转开颅手术获得治疗成功并恢复良好。结论对于符合特殊条件下的幕上颅内血肿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是可行的,安全可靠。

  • 标签: 幕上颅内血肿 非手术 特殊条件
  • 简介:摘要本文对黔东南苗医外治特色疗法诊断方案,治疗定点机构条件及费用测算进行调研、分析。旨在发挥苗医药在医疗保障体系中建设作用,寻求苗医药与社会保障的最佳结合点,造福于人民。

  • 标签: 苗医外治特色疗法 诊断方案 经费 社会保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复杂样品高效液相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的基础条件进行分析,建立其相互转换的方法。方法将丹参水提组作为模型样本,并运用五次线性梯度分别对高效液相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的12色谱峰保留参数进行计算,然后分别对计算出的12色谱峰保留参数进行关联,获得线性方程,而该线性方程也便可以使两组12色谱峰保留参数得以相互转换,进而对两组12色谱峰保留参数的色谱条件进行预测和优化改进。结果高效液相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两者的12色谱峰保留参数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两组12色谱峰保留参数的线性关联R2值分别为0.9914和0.9936。结论在该方法中,很好的实现了分析条件的互相转化,并且实现了两个分析方法在数据分析上的通用性,且具有操作简单、准确的优点特性,最终实现了中药复杂样品的优化与分析预测。

  • 标签: 中药复杂样品 高效液相色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 转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