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选择颧骨颧弓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56例经“颧弓+隐蔽附加”切口复位内固定颧骨颧弓骨折手术资料进行分析。结论“颧弓+隐蔽附加”切口的术式是可行的,与“头皮冠状”切口相比它提供了另一种可供选择的,相对风险较低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颧弓 骨折 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脾切除门奇断流术中附加自体骨髓细胞移植自体骨髓细胞移植对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需行脾切除门奇断流术治疗的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其中30例于术中经肝固有动脉输注自体骨髓干细胞,而对照组30例经肝固有动脉只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后第1、2、4周复查肝脏功能,观察实验室指标,临床症状、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恢复快,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11±2)天,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14±5)天,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30例手术相关术后并发症共6例(20%);对照组13例(43.3%)。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周,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都升高,但治疗组升高更明显,两组总胆红素水平在术后一周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明显,治疗组由术前(37±15)μmol/L降至(22±17)μmol/L,对照组由术前(35±16)μmol/L降至(28±12)μmol/L。术后第4周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治疗组分别由(68±54)U/L、(20±25)μmol/L、(32±4)g/L和(17±3)s变为(37±18)U/L、(19±9)μmol/L、(39±6)g/L和(14±2)s;对照组分别由(65±51)U/L、(22±23)μmol/L、(35±4)g/L和(18±4)s变为(47±37)U/L、(19±42)μmol/L、(35±4)g/L和(18±4)s;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切除门奇断流术中附加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有利患者术后恢复及改善肝功能血清学指标。

  • 标签: 肝硬化干细胞移植脾切除门奇断流术
  • 简介:摘要通过有限元法对附加钢板髓内钉加固骨折股骨与仅用髓内钉加固骨折股骨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分别建立附加钢板髓内钉固定骨折股骨的有限元模型与仅用髓内钉固定骨折股骨的有限元模型。对两种有限元模型施加相同载荷,分析模型中股骨与固定器的应力分布及压力情况。附加钢板髓内钉模型上的最大应力出现在钢板上,仅用髓内钉固定的模型上的最大应力出现在股骨上;步行工况下,附加钢板上的最大应力出现在第一个螺钉上为134.7Mpa,比爬楼工况下大。爬楼工况下,股骨上的最大应力出现在中间的螺纹孔上为55.9Mpa,比步行工况下大。与仅用髓内钉固定相比,附加钢板髓内钉固定更加稳定,股骨上的应力均匀且小。

  • 标签: 股骨骨折 髓内钉 附加钢板 骨不连 有限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其泌尿系统造影常用附加措施对正常上尿路显影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2016年我院接受多排螺旋CT进行泌尿系统造影的患者,分为延迟组、腹带加压组、饮水俯卧组。对比不同组别各段显影度的评分。结果延迟组、腹带加压组、饮水俯卧组各段(肾盏、肾盂、近段输尿管、中段、远端)显影度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正常上尿路显影中,延迟显影对肾盂显影效果好,饮水俯卧对肾盏、近段输尿管、中段、远端显影效果好。

  • 标签: 多排螺旋CT 泌尿系统造影 正常 上尿路显影
  • 简介:摘要骨折愈合经过血肿期、机化期、骨痂期3个重要阶段,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影响骨折愈合存在诸多因素,其中应力与微动是主要的因素,两者既是独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应力能产生微动,同时微动能改变应力1。应力与微动对骨折愈合不仅需要骨折端良好的接触,骨折周围基本的血运,而且力学和微动在骨折愈合的过程中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

  • 标签: 骨折愈合 应力 微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部位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搜集26例应力性骨折患者的X线、CT、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其与骨骼生物力学薄弱区的相关性。结果26例中,胫骨14例、6例骶骨翼,跖骨2例、肋骨1例、股骨颈并双侧肋骨多发骨折1例、股骨下段1例、腓骨1例.2例早期应力性骨折X线上表现为较具特征性的“灰色骨皮质征”;修复期骨痂呈球形或不规则形生长,骨膜反应明显,2例可见“双皮质征”;骨折局部愈合,典型表现为“扣征”.CT能清晰显示骨质改变和软组织水肿;MRI上骨痂生长表现为T1低信号,T2稍高信号;骨髓水肿范围较平片及CT所见大,T1低信号,T2高信号;骨折线呈长T1、短T2信号;应力性骨折发生部位有一定特征性,好发于骨骼生物力学上的薄弱区.结论应力性骨折的发生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平片仍是诊断应力性骨折的首选方法,CT与MRI对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应力骨折(stress fractur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应力试验与宫颈长度测量对早产的联合预测效果,进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程度,以合理指导孕期医学照料。方法对2011年5~7月的首诊孕妇进行普查追踪,采用SAS9.2对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早产组的宫颈短缩程度高于非早产组(Z=4.7577,P=0.001),且宫颈长度<25mm者其宫颈短缩也明显增加(Z=3.1030,P=0.001)。宫颈短缩作为单项指标预测早产和联合宫颈长度测量预测早产,其特异度分别为0.8421和0.8947。结论宫颈长度测量预测早产的灵敏度高,在其初筛的基础上,宫颈应力试验可作为复核的重要指标,这将有助于减少误诊的可能。

  • 标签: 宫颈应力试验 宫颈短缩 宫颈长度 早产 联合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4年6月期间在我院骨外科接受治疗的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性分组,治疗组15例患者应用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进行固定治疗;对照组15例患者应用传统双平面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在头侧椎体前上缘到尾侧椎体前下缘之间的距离、Cobb角恢复、骨折前移复位程度等方面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能够巩固胸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的稳定性,有效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并且可以长期维持矫正的效果。

  • 标签: 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 胸腰椎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生物应力刺激的方法防治足、踝部损伤后制动引起局部废用性骨质疏松。方法选择足、踝部骨折、韧带损伤,需外固定或限制活动4~12周以上的患者,分为治疗组(生物应力刺激组)、对照组(无生物应力刺激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两组患者伤后不同时期患肢跟骨骨密度数据变化,来与自身对比,算出降幅,对比两组病例平均降幅,评价该方法对制动后骨质疏松的防止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伤后/术后3天、伤后/术后2个月骨密度值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伤后/术后3个月骨密度值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采用生物应力刺激的方法防治足、踝部损伤后制动的骨密度值在伤后/术后3个月效果明显。

  • 标签: 生物应力 踝部损伤 骨质疏松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外手法复位结合垂直应力螺钉治疗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及对于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探索最佳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65例腰椎骨折患者,观察组予以体外手法复位结合垂直应力螺钉治疗,共计33例,对照组予以垂直应力螺钉治疗,共计3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椎体骨折复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改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Cobb角度、水平位移与椎体高度丢失率均减少明显,术后矫正率则增加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人际间关系、营养/健康责任、以及总分均增加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手法复位结合垂直应力螺钉可较好的改善腰椎骨折的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腰椎骨折 体外手法复位 垂直应力螺钉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军事训练致应力性骨折的早期诊疗及预防。方法对78例军事训练致应力性骨折的早期诊疗及预防进行分析。结果骨折部位跖骨26例,胫骨39例,腓骨10例,跟骨3例。军事训练是应力性骨折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目前基层医疗单位筛查诊断应力性骨折最常用的手段是依据临床表现、应力性骨折0期诊断标准和X线检查结果;治疗上以减轻训练强度、充分休息为主,并配合理疗等。

  • 标签: 军事训练 应力性骨折 早期诊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人体弓弦应力平衡疗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以便为患者提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非手术疗法方案。方法通过将7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人体弓弦应力平衡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卧床休息、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骨盆牵引等常规保守疗法治疗,七天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在七天、十四天及两个月后评价疗效,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M-JOA分数)1,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评分和计算改善率的方法,观察和比较两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近、远期疗效;所得的实验数据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包处理得出结论。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JOA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M-JOA评分差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临床疗效分级评定结果对比显示,治疗组患者临床治愈21例(60%),显效5例(14.3%),好转5例(14.3%),无效4例(11.4%),对照组患者临床治愈16例(45.7%),显效6例(17.1%),好转8例(22.9%),无效5例(14.3%),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该疗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腰痛症状,改善腰背肌功能。

  • 标签: 人体弓弦 应力 超微针刀 盘源性 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