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112例退变性腰椎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非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狭窄临床疗效好,不良发应发生率低,且经济、安全、有效,患者可接受性高,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中西医结合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作者设计的改良椎板开窗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方法手术治疗狭窄47例。其中侧隐窝型4例,马尾神经型15例,混合型28例。经39~96个月的长期随访。结果疗效优37例(78.72%),良10例(21.28%),优良率100%。结论本手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同时椎管减压彻底,神经组织粘连较少,近远期疗效满意。

  • 标签: 改良开窗式减压术椎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狭窄术后并发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腰椎狭窄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观察治疗和护理的效果。结果除一人出现脑脊液漏外,其余均无并发的发生。结论腰椎狭窄患者病情重、病程长,应详细了解病史,认真全面做好评估,制定正确的护理计划,预防和减少并发的发生。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术后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督活血汤加味治疗腰椎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腰椎狭窄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西医组(2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和中医组(20例采用通督活血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西医组患者高,P<0.05。结论对腰椎狭窄患者实施通督活血汤加味治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增强临床疗效,值得借鉴。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通督活血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探讨腰椎狭窄合并腰椎失稳患者的诊断,调查我院骨科医师对腰椎失稳的认识程度。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2016年7月诊断有腰椎狭窄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内容包括疾病诊断、性别、年龄,将患者按入院时间分成两组前5年组与后5年组,并对腰椎狭窄合并腰椎失稳患者人数占腰椎狭窄患者总人数比例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五年组与后五年组两组比较,后五年组腰椎狭窄合并腰椎失稳患者人数占腰椎狭窄患者总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前五年组(P<0.05),男女比例、平均年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五年组平均年龄较前五年组呈增高趋势。结论由于对腰椎不稳的不断深入研究,我院骨科医师对腰椎失稳的认识度显著提升。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腰椎退行性改变导致的腰椎狭窄合并腰椎失稳患者也日益多见。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失稳 诊断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重指数与腰椎狭窄手术效果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3-2013.3我院收治的腰椎狭窄患者117例。研究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及JOA评分差值(术后6月VAS及JOA评分-术前)。结果随体重指数的增加,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呈进行性增加,正常体重指数的患者术后VAS评分的降低幅度及JOA评分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轻度、中重度肥胖患者,且随体重指数的增加而进行性降低。结论临床医师应在此前提下,制定更为个体化、适宜的手术方案及术后功能恢复锻炼

  • 标签: 体重指数 椎管狭窄 手术效果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狭窄患者的疗效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286例老年腰椎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椎间孔镜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治疗前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4.93±8.12)minvs对照组(97.60±10.33)min、术中出血量观察组(30.69±13.24)mLvs对照组(165.77±24.50)m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VAS疼痛评分观察组(1.35±0.65)mLvs对照组(4.98±1.22)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狭窄患者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临床价值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腰椎管狭窄症 椎间孔镜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椎管狭窄患者应用推拿针灸治疗对下肢疼痛、麻木等效果特点。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选择的实验对象40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对抽取的研究对象分别应用推拿针灸法进行治疗,持续治疗7~14d,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对象应用针灸推拿进行治疗后其痊愈、有效、无效和总有效分别占72.50%、20.00%、7.50%和92.50%,治疗总有效率就较高。治疗前患者的下肢疼痛、肢体乏力、肢体麻木评分与治疗后7d、治疗后14d分值,三组数据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抽取的腰椎椎管狭窄患者选择应用推拿针灸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不仅能提高其治疗的总有效率,还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肢体疼痛、乏力和麻木的状况,值得在腰椎椎管狭窄患者临床治疗中推荐应用。

  • 标签: 推拿针灸 腰椎椎管狭窄症 下肢疼痛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狭窄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腰椎狭窄患者,对其进行分组,实验组(n=35),对照组(n=35),对实验组实施微创手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然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术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而对照组手术时间比实验组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节段腰椎狭窄实施微创手术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可以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其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手术 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术后出血量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后路椎间盘镜(MED)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腰椎狭窄患者112例,分为MED治疗组和开放手术治疗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MED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镇痛药使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组(P<0.01),但两组间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和术后疗效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ED法治疗腰椎狭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椎间盘镜 开放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狭窄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狭窄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放减压联合内固定术,研究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分析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差异。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更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狭窄患者而言,经皮椎间孔镜术的实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进一步促进术后康复,具备临床实施意义与应用价值。

  • 标签: 椎间孔术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管狭窄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狭窄患者采用改良与传统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随机将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4例腰椎狭窄患者分为两组(n=32),采用传统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的为常规组,采用改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前的JOA评分、VA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但其术后融合率、治疗总有效率及JO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狭窄患者采用改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既可以增强椎体稳固性,提高椎间融合率,又能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减少手术出血量,更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传统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改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单纯减压治疗腰椎狭窄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行后路椎间盘镜单纯减压治疗的腰椎狭窄患者97例,对患者治疗前后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L3~4节段、L4~5节段、及L5S1节段侧隐窝外口矢状径和椎管面积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侧隐窝外口矢状径和椎管面积(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椎间盘镜单纯减压治疗腰椎狭窄的临床效果可通过CT测量侧隐窝外口矢状径和椎管面积得到很好地反映。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椎间盘镜 减压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抑郁与腰椎狭窄患者术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行腰椎狭窄手术的40例患者,术前所有患者完成JOA评分(去掉主观症状项)、Oswestry下腰痛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评分。按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7分为界)将患者分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按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6分为界)将患者分为焦虑组与非焦虑组。术后4个月随访JOA评分(去掉主观症状项)及Oswestry评分。比较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焦虑组与非焦虑组的术后疗效。结果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焦虑组与非焦虑组的患者术后JOA评分(去掉主观症状项)无显著性差异,术后Oswestry下腰痛评分有显著性差异,抑郁组及焦虑组疼痛缓解率差(P<O.01)。结论术前焦虑抑郁将加重腰椎狭窄患者术后疼痛。

  • 标签: 抑郁 焦虑 腰椎管狭窄症 术后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药外敷治疗腰椎突出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4年2月腰椎突出椎管狭窄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把10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以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使用中医药外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15例,显效24例,好转11例,无效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患者治愈8例,显效15例,好转18例,无效1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兰记永康堂秘制外敷中药药方治疗腰椎突出椎管狭窄患者不仅具有丰富临床经验,而且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不打针,不吃药,无毒副作用,康复后不容易复发并且操作十分便捷,医疗费用不高,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药外敷 腰椎突出 椎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多节段腰椎狭窄的老年患者采用精准减压联合局限性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8例多个节段腰椎椎管狭窄患者行精准减压联合有限融合内固定术。比较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腰椎Cobb角及腰椎前凸角的矫正及维持情况,根据术前、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术前、术后Cobb角、前凸角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1个月。末次随访时腰椎Cobb角减小至6.5°±4.5°,腰椎前凸角增加至32.2°±3.6°,Cobb角矫正率为58.2%,前凸角矫正率为33.5%,较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腰椎VAS、JOA评分分别为(2.6±1.2)分、(30.8±3.3)分,改善率67.5%,下肢改善率为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多节段腰椎狭窄行精准减压,联合单纯开窗椎管探查减压、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可以有效减压,改善腰椎及下肢症状,尤其是下肢症状,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满意。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退变性腰椎侧凸 精准减压 局限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治疗腰椎狭窄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20例腰椎狭窄患者,均采用手术减压加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治疗。手术前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影像学检查(椎间盘高度,椎间孔高度,cobb角)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记录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结果2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24~3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及Oswestry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术后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椎间孔高度较术前均明显增高(P<0.05),cobb角相较术前则减小(P<0.05)。结论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治疗腰椎狭窄的短期疗效确切,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来证实。

  • 标签: Coflex 动态稳定 腰椎管狭窄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19例,该组患者均采用经Quadrant通道行TILF联合UPASSII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均无神经损伤、硬脊膜破裂、局部血肿等并发发生,出院后随访12—36个月,行X线拍片检查示滑脱复位良好,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断钉及融合器移位、塌陷。结论对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行微创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 退变性腰椎滑脱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