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单链抗体具有分子量小,免疫原性低,组织穿透力强,特异性强等优点,通过重组DNA技术将单链抗体(singlechainantibodyfragment,scFv)基因与其他效应蛋白基因融合在一起,经表达后可以得到具有scFv特性和所融合的效应蛋白活性的scFv融合蛋白。这种融合蛋白已应用于许多领域的研究中,并已显示出较高的价值。本文就scFv融合蛋白的研究和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单链抗体 融合蛋白 表达载体
  • 简介:摘要目的将医学图像融合技术运用在肿瘤放射治疗中,从而分析出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中选取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需要接受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共62例,运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对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其中,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CT、MRI扫描)来进行肿瘤放射治疗,对观察组则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之上应用肿瘤放射进行治疗,并最终确定CT图像与融合图像来确定靶区体积以及照射剂量。结果在CT的照射下,靶区肿瘤体积为72.45立方厘米,而采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对靶区肿瘤进行照射,所勾画出的肿瘤体积为51.12立方厘米,由此可见,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采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对靶区肿瘤进行照射比常规技术对靶区肿瘤进行照射的准确性要高。同时对膀胱和资产的照射剂量机械计算,最终计算出,采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所现实的最小照射剂量和最大照射剂量都小于常规图像(CT),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勾画放疗靶细胞的过程中,采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明显要比常规方法更加准确,同时也可减少放疗剂量的使用。

  • 标签: 医学图像融合技术 肿瘤放射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椎间植骨融合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行腰椎手术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70例,其中行椎间植骨融合的患者共46例,行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患者共24例,对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植骨融合率、JOA下腰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椎间融合组低于后外侧融合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植骨融合率两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明显升高,但两组相比较JOA升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椎间融合及后外侧融合均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有效的手术方法,两者植骨融合率相似,后外侧融合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但规范的操作是植骨融合率的保证。

  • 标签: 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 椎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钉棒系统加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腰椎退行性疾病48例进行回顾分析,了解他们在应用钉棒系统加Cage融合器手术之后的临床效果。采用JOA评分29分法进行术前和随访时评分。结果本组所有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5个月,平均8个月,腰部疼痛及放射性的双下肢疼痛均得到缓解。术后Cage所在的椎间隙均得到融合。患者手术前JOA评分平均为12.3分,术后随访时JOA评分平均为24.7分,平均改善率74.3%。结论应用钉棒系统加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既能减少传统的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同时也能保证钉棒系统起到良好作用。这项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术式,有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腰椎融合术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接受腰椎融合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以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者为对照组,以围术期接受临床护理路径者为观察组,每组40例。对两组术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腰椎融合术 围术期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级别恶性胶质瘤(HGG)术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患者靶区(GTV)勾画应用CT-MRI图像融合技术的精确度。方法选取21例HGG术后适形放疗患者分别在CT、MRI、CT-MRI图像融合的影像资料进行GTV勾画,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三组差异。结果三组平均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体积比较GTVCT均<GTVMRI及GTVFUSION;大部分GTVMRI<GTVFUSION。结论HGG术后适形放疗患者CT-MRI图像融合后靶区勾画更为精确。

  • 标签: 图像融合HGG3D-CRT靶区勾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融合方式对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观察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手术患者共计76例,分别采用自体髂骨、cage、钛网融合器、异体骨4种不同融合方式,术后观察随访8个月~1年(平均9.3个月)。结果植骨融合率按Zdeblick标准分析,融合率分别为100%、93.8%、100%、69.2%。结论自体髂骨、cage与钛网融合器植骨融合效果满意,相比之下,异体骨植骨融合率较低。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植骨融合融合方式融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横突间植骨融合与椎间植骨融合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腰椎滑脱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横突间植骨融合手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椎间植骨融合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情况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的优良率为89.66%,明显高于A组的68.96%(P<0.05);两组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B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与A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横突间植骨融合

  • 标签: 横突间植骨融合 椎间植骨融合 腰椎滑脱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应用棘突韧带复合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来几年收治的60因腰椎退行性病变行L4/5节段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开展随访活动,按手术方式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行保留后方棘突韧带的关节突关节切除椎间融合术,B组行保留L4上半棘突和L5下半棘突的部分椎板切除椎间融合术,C组I行L4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术。对比三组病人术前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结果和神经功能评分、JOA评分。结果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J0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C组的J0A评分较A、B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完整性可有效减轻因腰椎融合术导致的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情况。

  • 标签: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 棘突韧带复合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融合术治疗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共收治跟骨Ⅳ型骨折25例,其中严重骨折(切开复位无法修复距下关节面)13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及跟骨钢板内固定关节融合取髂骨植骨术(46%)治疗。手术入路选用外侧入路。结果全部病例随访8-68个月,平均26个月,优良率达82.4%。结论跟骨Ⅳ型骨折常合并有严重粉碎骨折和跟骨后关节面或距骨后关节面的软骨损伤,很难自行愈合。即便愈合后易可能早期形成骨性关节炎,因此应早期行关节融合术且疗效满意。

  • 标签: 跟骨骨折 关节融合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术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价值。方法选取66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就诊序号将其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行单纯有限减压术治疗,研究组行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差异。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研究组,但研究组的术后JOA、ODI、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术具有较好远期疗效,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患者活动能力,故应予推广使用。

  • 标签: 有限减压 固定融合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治疗lisfranc(跗跖关节)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分别实施关节融合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有无本质上的不同。方法随机将2016年3月—2018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100例lisfranc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融合术,实验组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均比实验组差,P<0.05。结论比起关节融合术,在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的过程当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效果更理想,并发症发生情况也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推广价值高。

  • 标签: lisfranc损伤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关节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身骨显像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灶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核素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检查,分析影像特点并判断检查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中使用核素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的定性准确率为92.0%,定位准确率为100%,诊断的效果较好。结论全身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灶的效果较好,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病灶转移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诊断的准确率高,并且能够快速成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身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 诊断 分化型甲状腺癌 骨转移灶
  • 简介:摘要医学实验与科研融合的教学模式,更能体现培养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医学实验资源和科研资源开展设计性实验教学,提供大量科研课题实验数据,对解决实验教学与科研脱节,实现教学和科研的融合、渗透、形成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 标签: 实验教学 科学研究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健康状况。做为“提供卓越健康服务,传送优秀健康文化“的实践者,疗养院针对客户提供了体检及健康管理等相关服务。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疗养院的信息化也越来越重要。疗养院的信息化为疗养院业务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优质客户服务提供了基础,疗养院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衡量其管理及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

  • 标签: 疗养院信息化 健康管理 体检管理 系统整合 信息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经后路腰椎管精准减压以及脊柱非融合技术和传统广泛减压融合手术对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的短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L4、L5节段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接受传统后路椎管广泛减压和脊柱融合手术治疗,实验组接受后路腰椎管精准减压和脊柱非融合技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天以及术后1个月、6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进行对比;并两组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两组的VAS评分和OD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3天、术后1个月和6个月实验组的ODI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的手术切口(4.12±1.08cm)小于参照组(8.11±2.14cm),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0.00%vs10.53%),P均<0.05。结论在节段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腰椎管精准减压和脊柱非融合技术的短期疗效更高,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手术进行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少,功能障碍和疼痛情况明显缓解,值得推广。

  • 标签: 节段性腰椎管狭窄 老年 非融合 精准减压 脊柱融合 广泛减压 短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融合增强扫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分成甲、乙、丙三个组,分别进行80kV、140kV双能量融合增强扫描,100kV、140kV双能量融合增强扫描及120kV常规扫描,其中融合因子M取0.4,并比较三组图像。结果所有患者影像诊断均与临床相符合,经过甲、乙组利用A+B+M融合后的图像与丙组120kV常规扫描的图像对比,可发现甲、乙组的图像质量均明显优于丙组,且甲组辐射剂量更低。结论西门子双源CT80kV、140kV双能量融合增强扫描原发性肝癌的图像质量较好,能够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防护。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双源CT 双能量融合增强扫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