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颈胸段脊柱肿瘤应用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3例自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颈胸段脊柱肿瘤诊治的患者,全部入选对象均经MRI、CT检查、术后病理诊断获得确诊,对全部患者应用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结果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分级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步长以及速度明显优于术前,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VAS功能评分为(7.67±1.22)分,术后评分为(2.68±0.55)分,手术前后对比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胸段脊柱肿瘤应用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脊柱损伤程度、行走功能得到改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全脊椎切除 柱稳定性重建 颈胸段脊柱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脊柱MRI在强制性脊柱炎炎性损伤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3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入院治疗人员。患者入院前开展全脊柱MRI检查,在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同样开展MRI检查,比较患者MRI检查结果。结果治疗前炎性脊柱ADC值为(1.6±0.3)10~3mm/s,治疗后为(0.9±0.1)10~3mm/s,P<0.05。治疗前患者BASDAI评分为(42.3±5.2)分,治疗后为(13.5±4.4)分,P<0.05。结论全脊柱MRI能够对强制性脊柱炎患者炎性损伤以及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 标签: 全脊柱MRI 强直性脊柱炎 炎性损伤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创伤患者实施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探讨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脊柱创伤患者中的58例进行研究,按照手术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实施传统开放式脊柱创伤手术治疗,观察组29例,实施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住院等时间以及出血量、并发症、临床疗效等。结果观察组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5%)低于对照组(13.79%),而治疗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86.21%)。两组的各项数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创伤患者实施微创脊柱创伤手术,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脊柱短创伤 微创手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100例脊柱骨折病例按入院先后分成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评分、护理满意度量表评分和LE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对照组分别为(58.63±10.58)分和(44.79±11.37)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LE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LEDVT的发生,促进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各项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脊柱骨折 术后康复 综合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肾脏肿瘤影像诊断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7年2月,医院共采用影像学技术诊断并在术后证实病理诊断儿童肾脏肿104例,均进行过MRI、CT、超声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恶性74例,良性肿瘤30例。超声、CT、MRI的诊断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符合率高于超声,MRI诊断的阴性预测值、符合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特征显示,恶性病灶的假包膜征、T2WI中高与混杂信号、囊变、晕环结节征、超声低回声比重高于良性,恶性病灶匍匐征、脂肪比重低于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势比OR从高到低分别匍匐征、脂肪、晕环结节征、假包膜征、超声低回声。结论影像学技术特别是超声、MRI是诊断儿童肾脏肿瘤的理想技术,需要特别关注匍匐征、脂肪、晕环结节征、假包膜征、超声低回声病灶。

  • 标签: 肾脏肿瘤 儿童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历史,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肿瘤的一项重要手段。肿瘤放射治疗学在临床上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放射治疗物理学(放射治疗技术)、临床放射生物学以及肿瘤放射治疗。其中放射治疗技术是当前阶段发展最为迅速且被认为是综合治疗肿瘤的最重要手段。本文就肿瘤放射治疗的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放射治疗 肿瘤 技术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与健康康复指导对于脊柱手术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对2011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康复指导方法;实验组采用心理干预联合健康康复指导的方法;观察两组病人在卧床时长、创口恢复期、疼痛评分(VAS)和健康功能评分(KPS)之间的差异,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卧床时长、创口恢复期及疼痛评分少于对照组,KPS评分更高,术后并发症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脊柱手术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和健康康复指导的方法进行护理,可显著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心理干预 健康康复 脊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中采用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各20例,给予研究组后路手术,对照组前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前、后椎体高度比、Cobb角及VAS评分差异。结果(1)研究组术后前、后缘椎体高度比及Cobb角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手术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速度快,安全性高等优势,是脊柱胸腰段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脊柱胸腰段骨折 后路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中抽取55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采用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创口长度小,两组差异显著(P<0.05)。手术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优越,创口小,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好,对于患者而言是更好的选择方案。

  • 标签: 后路手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9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选择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后路内固定非植骨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Cobb角以及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Cobb角改善情况要优于后路内固定非植骨融合术,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后路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 标签: 后路手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由于现在生活方式的改变,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座位姿势为主,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状态,同时又缺乏适当的锻炼,使颈部内外平衡功能被打破出现颈肌韧带关节损伤,导致颈椎病井喷式爆发,并且呈现发病年轻化;患者产生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手麻无力等诸多症状,给人们工作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笔者运用小角度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配合穴位治疗了109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颈椎病 小角度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防跌倒个性化措施在骨伤科脊柱病区的应用、风险防范及对策。方法选取300名脊柱病患者,将其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选用常规防跌倒的管理模式,试验组采用观察者措施的基础上辅以动态评估,选择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的患者跌倒发生率及患者对防跌倒的知识掌握度、行为改变程度较观察组明显提高。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病人通过动态评估,选择合适的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护患合作可降低跌倒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防跌倒知识掌握度及达到行为改变。

  • 标签: 骨科 跌倒 评估 个性化 护理
  • 简介:摘要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炎性疾病。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首先在患者髋臀大腿及肩前锁骨下缘施以揉按、推拨法,既而在腰背部督脉和膀胱经路线上施以推摩、振颤、揉拨、扳拉、点按等轻重缓急适宜的手法操作,主要起到了柔筋顺骨、滑利关节、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驱邪外出、扶助正气,加快了脊柱受损组织的修复进程,达到了促使本病全面、快速地恢复正常的生理结构和关节活动功能之目的。从而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探索出了一条经济实惠、安全、有效的治疗新途径。

  • 标签: 运动受限 手法治疗 解痉止痛 滑利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55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于2009年7月—2018年2月收治的110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成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两组分别行经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后活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用于脊柱骨折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 脊柱骨折 活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脊柱创伤采用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1月—2017年9月收治31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术后半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显效患者23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93.55%;其中2例无效。结论及时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可以有效治疗急性脊柱创伤。

  • 标签: 脊柱急性创伤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应用抽签法将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14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均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同时给予干预组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周期为4周,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护理前的HAMA评分、HAMD评分、Q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的HAMA评分、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QO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轻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标签: 肿瘤患者 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腮腺肿瘤的良恶性比例、病种分布、临床特征及检查诊断方法。方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2012年—2017年6年间住院就诊的1178例病理诊断明确为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腮腺肿瘤发病人群中,男女比例为1.311,良恶性发病比例为5.661,51~60岁年龄段是发病率最高的年龄分段(25.47%)。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分别为良性肿瘤发病率的前三位;黏液表皮样癌在腮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结论在腮腺肿瘤的患者中,男性较女性高发,特别在腺淋巴瘤患者中(24.911),良性肿瘤(84.97%)较恶性肿瘤常见(15.03%),中老年患者是腮腺肿瘤的高发人群,而年轻人群更高发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而B超、CT、MRI对于腮腺肿瘤的诊断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腮腺肿瘤 病例分析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腮腺肿瘤患者给以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136例,对照组66例患者给以传统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70例给以改良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7%)较对照组(86.36%)来说有着明显提高;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9%)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且观察组复发率(1.43%)明显低于对照组(9.09%),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腮腺肿瘤患者采取改良式肿瘤切除术可大大提升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及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腮腺肿瘤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护理方法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重症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综合性治疗及针对性护理。结果患者病情均明显好转,趋于缓解期而出院。结论精心治疗和有效护理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缓解。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