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探讨军队血站人才培育的基本模式,以此为基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采供血队伍,构建学习型血站,有力促进血站的全面建设,实现军队血站的跨越式发展。

  • 标签: 军队血站 人才培养 探讨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血站的服务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采血工作由站内等候式固定采血模式变为街头献血屋或者流动采血车上门采血的服务方式。这种采血点的工作方式,在方便了献血者的同时,也扩大了无偿献血的社会影响力,该工作模式方便简捷,但是采血工作也受如操作场地小、条件简陋、时间紧、设备不足、人员少,季节气温等因素影响,为保证血液质量,加强街头采血的管理是保证血液质量的首要环节。

  • 标签: 采血点 管理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目前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开展模式。方法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解决对策。结果当前我国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模式的开展尚处于发展和完善的阶段,还需进一步提高。结论提高药师的专业素养,制定相应的法律保障制度,开展科学优质的临床药学服务,尽快建立科学的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医疗机构 临床药学服务 模式 临床药师
  • 简介:摘要目的以高血压的管理为例,通过三级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发展同伴教育员做为辅助,分级分层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和全方位的管理,来探索慢病管理的新方法。方法根据项目开展辖区的大小,综合病例的分布密度,在地理位置上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小网格,在每一个小网格的现有高血压患者中发展一个同伴教育员对该网格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6至9个小网格组成一个中网格,每个中网格由一位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负责管理和指导,6至9个中网格组成一个大网格由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医生进行管理的指导,形成三级网格化慢病管理模式,再将该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在增加知晓率,提高血压的控制率,改善生活质量等多项相关指标方面均有着显著的提高。结论本研究通过一种结合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参与的新型管理模式,开辟了慢病管理的新途径,同时,此方法可推广至结核病管理、艾滋病随访、产后访视、肿瘤、精防、卫生监督协管等公共卫生服务领域,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 标签: 网格化管理 慢性疾病 比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是以婴幼儿及学龄儿童为高发人群的一种传播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保障患儿的身体健康,加强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非常重要。鉴于此,本文主要对手足口病的防控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手足口病的发展。

  • 标签: 手足口病 预防 控制模式
  • 简介:摘要加强高职护理专业《临床营养》课程教学,促使护生掌握必要的临床营养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本文从精选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完善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高职护理 临床营养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骨科无痛病房模式对患者疼痛减轻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156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78例患者,给予常规骨科护理;对照组78例患者,在常规骨科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无痛病房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3d后、治疗7d后的疼痛比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止痛效果、疼痛照顾、疼痛治疗方式、护理总体质量满意度四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骨科无痛病房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骨科 无痛病房模式 疼痛减轻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门诊挂号是现代医院就诊的第一个环节,传统的挂号流程已经严重无法满足患者的需要。为了方便患者,改善就诊环境,分流就诊高峰,继而对医院预约挂号模式进行探讨,为广大群众的就医提供了方便,从而进一步提升本院的预约挂号的服务质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 标签: 现代医院 门诊 预约挂号 服务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人性化排班的推行,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合理使用,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保障护理工作的完成,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首先建立护士排班需求本,内容包括请休时间、事由、本人签名,填写日期;其次护士长不定期约谈护士了解护士对排班的意见或建议;再次基于科内护理人力资源的数量、综合质量及科室相关内容,改进职责相关内容;最后适时鼓励护士参与自我排班。结果推行人性化排班后,护士对科室管理的参与性强,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结论人性化排班不仅会持续增高护理人员满意度,护士的压力进一步减轻,并且使护士职业认同感相应增加,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人性化 排班 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于外科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180例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情况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实验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舒适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可明显减轻外科患者的焦虑情况,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病情好转率及对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

  • 标签: 舒适护理模式 外科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将分析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被动分娩模式,并逐一介绍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分娩护理模式(如导乐陪伴分娩护理模式、家庭式分娩护理模式、一对一分娩护理模式、家属陪伴分娩护理模式等)。目的在于指导各医疗机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阿选择合适分娩护理模式,从而提高产妇分娩安全性,使分娩护理在表现人性化护理理念的同时保障母婴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标签: 分娩 护理模式 现状 进展
  • 简介:摘要加强对高危药品的认识和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规避严重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结合医院自身特点,设计一套完整、系统、适合基层医院操作的高危药品管理模式,并加以应用实践,为基层医疗机构更好更安全地管理和使用高危药品提供借鉴。

  • 标签: 医院 高危药品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锐器伤的重视,提高锐器伤上报数,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水平,加强和规范防护行为,减少职业危害,保证其健康并提高工作质量。方法对所在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上报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改进上报流程、改善锐器伤后处理流程。结果我院积极探索,采取各种措施,2年后,医务人员锐器伤上报意识和正确防护和处置有明显提高,降低了医务人员的身心伤害。

  • 标签: 医务人员 锐器伤 上报模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医护共同查房对护理工作的临床效应。方法责任护士随同医生查房,对分管患者的病情、诊疗计划、护理重点等全面了解,医护共同制定治疗和护理计划,保证治疗护理的及时性、有效性。结果建立了新型的医护合作模式,使健康教育质量、护理质量、护士综合素质均提高。结论医护共同查房密切了医护关系,提高了护士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减少医疗护理纠纷,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医护查房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中医专业学生80人,40人采用PBL教学模式(PBL组),40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结果PBL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利于临床技能掌握,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查阅资料能力、合作能力、中医辨证能力、中医四诊能力等方面均较优两组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模式可提高儿科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PBL 教学模式 儿科 临床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急诊医学部流程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对原有服务流程中常见的症结进行流程再造,观察比较改造前后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医疗护理差错、投诉、病人满意度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急诊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急诊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医疗护理资源的重新整合、采用电子工作站管理体系、建立绿色通道、成立床位管理中心、设置合理的输液流程等措施,对改造前和改造后的观察项目进行比较。结果经急诊流程体系的规范化管理,患者在就诊等候时间、医疗护理差错、投诉、病人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改造前。结论通过急诊流程的规范化管理既可以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全,又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加医院的效益。

  • 标签: 急诊 流程再造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分娩助产中的最佳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方法将本科室于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分娩产妇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观察组的分娩产妇危险制度进行评分,按照产妇的类型将产妇分为三种类型,即自然分娩、可能自然分娩及剖宫产,对三类产妇进行分类护理。对照组中的分娩产妇的护理模式采取单纯全程陪产护理。对新生儿APgar进行评分并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产妇难产率。结果观察组产妇难产率为46.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00%,同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发现观察组8分及以上新生儿占86.42%,与对照组的65.93%相比明显提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分类护理模式应用于分娩助产,对临床护理效果有明显提高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分娩助产 分类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液中心全方位制定输液安全模式,确保患者的输液安全。方法将入选的200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安全组(n=1000)与常规组(n=1000)。安全组应用全方位输液安全模式的方法;常规组则应用常规的输液方法。结果两组患者输液安全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安全组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确保医疗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实现全方位输液零风险、零差错及零投诉的护理安全目标。

  • 标签: 静脉输注 药敏试验 药物配制 肌内注射 护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