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PI制作为一个被国内科学界广泛接受和采用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在促进学术热情,提升学术自由等优点以外,也有其自身局限性。我院建立了以PI制为主的新型研究,对实验室建设管理和教学方面进行革新,更有利于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

  • 标签: 医学免疫学 PI制 实验室建设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中医儿科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怎样把临床与科研并重的教育方法进行研究探讨。首先加强临床深化学习,中西医并重,注重中医专业思想的教育,在临床教学查房中注重培养中医辨证思维,并加强学习中医经典;其次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学习统计学知识及边缘学科知识,并加强临床技能的训练和考核方法;发挥导师组作用,制定个体化培养方案,更好地适应现代中医儿科学临床及科研的发展需要。

  • 标签: 中医儿科学 临床与科研 研究生 培养方法
  • 简介:摘要现代前急救是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装备、高超的抢救技术、迅速到达现场实施综合救治措施,它是急诊医学的首要环节,是急病获救,减少并发症的基本保证,反映一个国家、社会对重大伤害、疾病的应急能力以及每个医务人员护理人员的品格水准。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与贫穷落后地区,前急救的模式及水平存在很大差别。及时有效的前急救为院内急救赢得了时间和条件,提高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是提高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与环节。

  • 标签: 院前急救 链式流程复苏 科学护理
  • 简介:摘要中国古典诗词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医学生尤其肿瘤外科学研究生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和领悟,可以提高人文关怀意识,提升自我,营造和谐医患关系,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医院所需要的人才。

  • 标签: 古典诗词 肿瘤外科 研究生 医学人文
  • 简介:摘要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公布,标志着科学家对人类大脑机能及疾病治疗的研究迈出了重要一步。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科学研究方法。作为中医院校的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对日后的学习研究大有裨益。

  • 标签: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科学研究方法 启示
  • 简介:摘要本文论述了电子文献检索的相关概念,介绍了国内重要的电子期刊数据库资源。并结合工作实际,重点介绍了在疗养局域网环境下实现电子文献检索的具体实施方法。

  • 标签: 电子文献 检索 局域网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7-17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7期
  • 机构: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邓红雨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期刊《JVirol》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间质蛋白ORF33在细胞核内就可以结合到病毒颗粒上的生物学现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处坠落伤是指人们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从高处坠落,受到高速及阻挡物(如地面)的冲击力,使人体组织和器官受到损伤,大多数为多发伤,伤情复杂,病势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前急救棘手。本文通过对108例高处坠落伤患者的前急救护理,总结出抢救高处坠落伤患者必须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给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维持正常血氧浓度及充足的血容量,积极止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做好抢救准备,遵守先救命再治伤的抢救原则,积极处理致命伤,尽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生命及恢复患者肢体的基本功能。从而体会到抢救者必须保持冷静,紧张而有序,操作准确精炼,以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恐惧心理,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积极配合抢救,取得更好的抢救效果。安全转运的同时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做好抢救准备,及时准确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可能存在的潜在性损伤,让病人及家属一起承担潜在风险,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

  • 标签: 高处坠落伤 院前急救护理 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急救濒危病人应用喉罩建立人工气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急诊科在前急救濒危病人建立人工气道153例,随机分为AB两组。结果A组73例喉罩一次性盲插成功72例,成功率98.63%。B组80例经喉镜一次性盲插成功37例,成功率46.83%。两组比较P<0.05。结论喉罩对前濒危病人急救建立人工气道有明显效果和可靠的安全性。

  • 标签: 院前急救 濒危病人 喉罩 人工气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预防的管理办法对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分组研究,分别将老年护理综合预防压疮前后的高危老人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压疮的传统预防管理;实验组采取压疮的综合预防管理,总结压疮的发生率及发生原因。结果实验组压疮的发生率3.2%,显著低于对照组压疮的发生率3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压疮综合预防的管理办法,可以有效预防老年护理压疮的发生。

  • 标签: 老年护理院 压疮 综合预防管理
  • 简介:摘要简述前急救护理目前所存在的护理风险情况,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找出高效、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对策,以期降低前急救风险的发生率,使急救中心前急救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最终使急诊患者的救治率得以大幅度提高,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风险 防范对策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前急救模式的标准化。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至我院进行急诊抢救的患者共计241例,根据既往前急救情况进行总结,制定前急救标准化流程。统计院内平均反应时间、到达现场平均时间、现场抢救的成功率、院内抢救的成功率。3个月后随访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对前急救的满意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对241例急诊患者前急救进行数据统计,院内平均反应时间为(2.54±1.83)min,到达现场平均时间为(22.41±10.55)min,现场抢救的成功212例,成功率87.97%,前病死16例,前病死率为6.64%。院内抢救成功220例,成功率为91.29%。3个月后对患者或者患者家属进行随访,对120总体印象满意231例,满意率95.85%,对120人员服务态度满意208例,满意度86.31%,对医务人员急救技术满意222例,满意度92.12%,对急诊入院流程满意237例,满意度98.34%。结论前急救模式标准化有利于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务人员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院前急救模式 标准化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恶性心律失常的前急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治疗,观察其急救治疗结果,及抢救成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据统计,在选取的80例患者中有75例患者在3分钟之内抢救成功,占比93.75%,其中通过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等常规急救措施复苏成功的有35例,心肺复苏失败后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治疗复苏成功的有30例,有10例患者在接受电除颤抢救治疗后复苏成功;在抢救成功的75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7例,分别为2例伴有低血压、3例伴有心动过缓、2例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在常规急救治疗的基础上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药物联用电除颤,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院前急救 恶性心律失常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急救中应用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效果。方法采用PTC原则对95例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在急救过程中向目击者询问情况及利用担架抬患者上救护车,到医院后,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强及简单有效的检查。结果27例表现为呼吸困难,经过应用PTC原则后,存活26例,死亡1例;54例昏迷,急救后,存活53例,死亡1例;14例出现休克症状,急救后存活12例,死亡2例。结论应用PTC原则可以有效发挥前急救的作用,可推广使用。

  • 标签: 院前急救 初级创伤救治 应用 原则 PTC
  • 简介:摘要前急救是指患者在发病时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在现场进行的紧急抢救,是急诊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挽救患者生命和医院处理赢得时间和治疗条件。前急救是短暂的,是应急性的,经过简单急救后,病人还要转送到医院急诊科继续救治。做好途中运送和救治其目的是为了争取抢救时机,保证将病人运送到医院得到更好的救治;没有医院的继续救治,前急救的效果也是很难巩固的,甚至会有继续恶化的可能性。对前急救的认识应提高到社会对急救工作的需要上来,提高到评价一个城市急救工作水平和能力高低上来。本文分析前急救调度工作中存在问题,探讨相应对策,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护理对急性心衰患者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作用。方法随机选取48例急性心衰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采取呼吸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患者各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患者更加满意呼吸护理方法,能减少感染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衰患者 呼吸护理 预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两区不同检测系统间血常规参数是否具有可比性,为检验结果互认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86份新鲜血标本,分别在医院本部(即参考系统)和板仓分院(即试验系统)的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比较两系统间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的差异及相关性,以行业标准(WS/T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中的允许总误差(TEa)的1/2为标准,判断检验结果的可比性。结果两检测系统间WBC、RBC、HCT及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5项参数在两检测系统间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975),在医学决定水平处各参数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仅HCT在15%时,两系统的系统误差超过临床可接受标准。结论两区不同检测系统血常规结果具有可比性和互认性,但仍应加强检测系统间各项目,尤其是较低水平的HCT的比对及临床可接受性评价。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血常规 相关性 互认性
  • 简介:摘要文章旨在推动妇幼保健医院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提高职工的服务质量,促进医院的可持续性全面发展,通过构建和谐的职工精神氛围,尽可能的完善医院管理机制,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提高职工的服务质量,加强全面持续性的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促进医院的大规模化发展。本文主要从职工工作精神氛围、人性化服务和满意度调查三个方面做了深入的分析。

  • 标签: 妇幼保健院 医院文化 建设 创新
  • 简介:摘要医院环境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有效的提升护理效应,促进患者的康复,应注重医院环境作用。本文就医院环境要素的构成、作用,以及良好护理效应进行分析,以期对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有所启示。

  • 标签: 医院 环境 护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