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酶促化学发光法(CLIA)与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低浓度值的灵敏。方法收集不同年龄段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门诊与住院患者CLIA法乙肝检测中HBsAg结果≥0.05IU/ml(判断为阳性)的标本1018例,同时用ELISA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并记录S/CO值,以S/CO值≥1判断为阳性。结果各年龄组HBsAg在CLIA法检测低浓度值(0.05-0.20IU/ml)时总例数为135例,约占总阳性例数的13.3%。这135例用ELISA法检测S/CO值≥1(即判断为阳性)例数仅为44例。显示CLIA法和ELISA法两者的检测灵敏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IA法灵敏高于ELISA法,HBsAg作为术前和献血、输血前检查应将CLIA作为首选方法;但由于ELISA法方便操作,适用于大量筛查,因此在大量体检时,HBsAg将ELISA作为首选方法。CLIA法和ELISA法只是HBsAg筛查方法,若要确诊是否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应做乙肝DNA或中和试验来确诊。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 酶促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EB病毒抗体与DNA联合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拟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8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时另取48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采取ELISA方法、PCR荧光定量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清中EBV四种抗体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V-DNA载量。结果观察组EBV-DNA与VCA-IgM联合检测仅一项结果为阳性的有79例(97.5%),两项同时为阴性的有2例(2.5%)。观察组VCA-IgM阳性率(92.6%)是抗体阳性率最高的,对照组VCA-IgM均为阴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诊断中EBV抗体与EBV-DNA载量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诊价值,联合行EBV抗体与EBV-DNA载量检查能显著提高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诊断敏感性。

  • 标签: EB病毒 EBV-DNA载量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简介:摘要目的猪瘟病毒(CSFV)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是可以引发猪个体间和群体间高度接触性传染,对养猪业造成重大损失的病原。猪瘟的危害性包括引起妊娠母猪流产、病猪败血症、慢性营养消耗和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免疫系统病变1。猪瘟弱毒病毒能在乳猪肾细胞(MPK)中繁殖2,但不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3。本研究采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法,体外检测猪瘟病毒滴,并与体内法比较,以得到一种更为便捷、经济、稳定的测定猪瘟病毒滴的方法。

  • 标签: 猪瘟病毒 滴度 免疫过氧化物酶法
  • 简介:摘要巴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地处巴中市巴州区回风大道155号,其前身为巴州区卫生防疫站,成立于1956年1月,2007年11月更名为巴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政府举办的集疾病预防与控制、监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等主要职能为一体的县级公益性卫生事业单位,承担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职责。

  • 标签: 检验检测机构 年度报告 管理体系运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CR模体对MRI图像层厚、均匀检测价值,提高MRI图像质量。方法利用ACR模体对GEExciteHD1.5T和SiemensSkyra3.0T核磁共振(MRI)图像的层厚、均匀进行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ACR模体检测结果显示,1.5TMRI图像层厚为5.6mm,层厚偏差0.6mm,均匀为93.1%;3.0TMRI图像层厚为4.6mm,层厚偏差0.4mm,均匀为96.2%;均满足检验标准要求。结论采用ACR模体定期对MRI图像进行层厚、均匀检测使各项检测指标达到规定标准,确保图像符合临床应用要求,提高MRI图像质量,是MRI图像质量监控的有效方法。

  • 标签: ACR模体 MRI 图像 层厚 均匀度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Ⅲ、Ⅳ重度痔患者采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重度痔(Ⅲ、Ⅳ)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5例实施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50例采取PPH治疗。两组患者皆予以≥1年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VAS评分、住院时间、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VAS评分、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Ⅲ、Ⅳ重度痔患者采取PPH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创伤小,痛苦小,安全性高,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借鉴。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重度痔 临床应用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裂伤,尤其是Ⅱ以上会阴裂伤发生的原因,处理原则,缝合方式,愈后分析,临床预防措施等。方法2003年至2012年10年间在本院足月分娩的1345例产妇发生的59例Ⅱ及Ⅱ以上会阴裂伤,予以分类,对其发生,处理,预防等一一讨论分析。结论会阴裂伤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及时正确处理,将损伤降至最低。

  • 标签: 会阴裂伤 足月分娩 原因 缝合 愈后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纯型鼾症与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多导睡眠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9年1月所收治的40例单纯型鼾症患者(设为单纯组)以及40例混合型SAHS患者(设为混合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睡眠床垫检测仪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混合组患者AHI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组患者,SaO2水平显著低于单纯组患者(P<0.05)。结论单纯型鼾症患者在AHI与SaO2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内,混合型SAHS患者AHI水平显著上升,SaO2水平显著降低。

  • 标签: 单纯型鼾症 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睡眠检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洛西汀与坦螺酮治疗焦虑障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02例经MINI确诊的焦虑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2例研究组(单一使用度洛西汀治疗)和100例对照组(单一使用坦螺酮治疗)。在基线、2周末、4周末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结果在治疗后第4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9.4%和8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6,P>0.05)。两组治疗后第2、4周末HAMA总分与其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得分及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西汀治疗焦虑障碍坦螺酮疗效相当,而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度洛西汀 焦虑障碍
  •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列举了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实验所需的材料与仪器,从测定波长的选取、溶液稳定性测试、检测空心胶囊对测定的影响、曲线制备及溶出的检查五个方面,论述了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实验方法与结果,并详细讨论了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实验,以期为诺氟沙星胶囊溶出测定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诺氟沙星胶囊 溶出度 实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对比了辽宁省地区销售的6个不同厂家或批号的诺氟沙星胶囊溶出。方法溶出测定法。结果2个不同厂家3个批号的诺氟沙星胶囊溶出不符合规定。结论各个厂家的样品虽然主药诺氟沙星的含量均合格,但是其溶出存在明显的差异

  • 标签: 诺氟沙星胶囊 溶出度 不合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对镇痛药物的认知与接受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肿瘤患者289例,使用本院自行设计的认知、接受调查问卷对肿瘤患者对镇痛药物的认知与接受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您认为常规剂量的阿片类镇痛药物会成瘾吗?”问题中,认为“会,但是没有太大影响”的肿瘤患者共计62例,占21.45%;在“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止痛原则的优先给药途径是什么?”问题中,认为是“口服给药”的51例,占17.64%;在“您对镇痛药物新剂型(透皮贴剂、栓剂)了解程度如何?”问题中,“十分了解”的仅33例,占11.41%。在“您愿意接受镇痛药物治疗吗?”的问题中,“愿意”的患者197例,占68.17%;在“什么时候您愿意主动接受镇痛药物治疗?”的问题中,“慢性疼痛”时愿意使用的83例,占28.72%;在“什么因素会影响您进行镇痛治疗?”的问题中,原因为“害怕存在不良反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便秘)”等的152例,占52.59%。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本院肿瘤患者对于镇痛药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并不是很深入,并且对于镇痛药物的接受也比较低,需要加强对肿瘤患者的镇痛药物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对镇痛药物的认识程度,进一步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肿瘤患者 镇痛药物 认知度 接受度 调查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QTd)及校正QT离散(QTcd)的影响。方法选择完成冠状动脉造影且成功地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114例为治疗组,并根据血管病变支数分为三个亚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临床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未行PCI治疗40例为对照组。各组于术前及术后4h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分别计算QTd及QTcd。结果PCI术后4h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QTd及QTcd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组术前与术后4h相比,QTd及QTcd均有明显减小(均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之间QTd及QT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及QTcd明显改善。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校正QTd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影响患者满意的根本原因,为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某市一家综合性三甲医院的1000位出院患者或家属通过电话回访进行满意调查。结果发现影响患者满意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治疗效果未达预期目标、不受重视、沟通不到位、费用和“红包”问题。结论通过加强医患沟通、提供人性化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畅通投诉渠道、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等措施,可努力提高患者的满意

  • 标签: 患者 满意度 影响原因 提高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南通市中医院门诊处方质量存在的问题,结合现状,从切实合理的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处方质量管理方法,减少处方差错,保证处方质量,提高医务水平,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用药。方法随机调查10-12月一季度处方,做详细处方错误记录与分析。结果处方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针对不同原因实施相应的应对措施,提高处方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用药。

  • 标签: 处方质量 存在问题 管理方案 安全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复方丹参片的体外溶出。方法以500ML0.1mol/LHCl为溶剂,转速为100r/min,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计算复方丹参片的累积溶出,提取参数(T50,Td,M)并对参数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不同批号的复方丹参片溶出参数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有必要增加复方丹参片的溶出测定以控制其质量。

  • 标签: 复方丹参片 溶出度 崩解时限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湿性环境下Ⅲ压疮的愈合速度是否比干性环境的愈合速度更快,能更好的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压疮感染率的发生。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6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7例,实验组9例;对照组采用干性环境下治疗Ⅲ压疮实验组采用湿性环境下治疗Ⅲ压疮,两组患者在均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的情况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痊愈4例,有效4例,无效3例;实验组痊愈8例,有效9例,无效0例。X2值8.42,P值〈0.05,统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Ⅲ压疮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愈合速度更快,不良情况发生率减少,能更好的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压疮感染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 标签: Ⅲ度压疮 湿性环境 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提升药学服务,优化门诊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医院门诊药房服务的满意。方法设计药房服务满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对180名病人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提出开放式问题收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填写,当场回收。对资料进行复核,所得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将题项的分值设置为不满意记为1.00分;一般记为2.00分;满意记为3.00分;很满意记为4.00分。结果筛除3份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4份,有效回收率96.7%。结论患者对门诊药房的服务基本表示满意,主要集中在服务态度、流程指引、价格明细;认为一般的主要是等候区域环境、播放轻音乐;不满意主要是药价太高。药学服务还有提升的必要和空间。

  • 标签: 门诊药房 满意度 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