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接受残冠修复患者行热牙胶充填根管即刻行纤维修复的效果。方法将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残冠修复的口腔疾病患者中随机选择94例纳入研究范围,依照患者采用修复方式的差异将纳入对象分为对比组(n=46)和试验组(n=48),全部纳入对象均接受根管预备以及充填治疗。试验组患者根管充填5分钟立即行道预备以及纤维核堆塑,对比组患者充填1周后进行道预备以及纤维核堆塑。结果试验组1例患者疼痛,发生率为2.08%,对比组7例患者疼痛,发生率为15.22%,2组治疗1周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40,P=0.0225)。2组纳入对象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治疗18个月临床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残冠修复患者行热牙胶充填根管即刻行纤维修复疗效显著且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

  • 标签: 热牙胶 充填根管 纤维桩修复残冠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肝癌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寻找晚期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随机抽取66例本院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33)、干预组(n=33),对照组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生存质量、毒副反应。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生存质量对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轻度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及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干预组还有皮疹、血压升高等情况,但均经处理可有效缓解,病人可耐受,两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晚期肝癌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晚期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甲磺酸阿帕替尼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玻璃纤维与金属核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86例牙体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行金属治疗对照组(n=43)和行玻璃纤维治疗实验组(n=43),对比疗效。结果行玻璃纤维修复的实验组牙体修复的临床效果及满意度均优于行金属核修复的对照组,P<0.05。结论行玻璃纤维修复牙体缺损疗效极佳,价值显著。

  • 标签: 玻璃纤维桩 金属桩核 牙体缺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技术评估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80例脑梗死急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疗程2周,治疗前后行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检查,计算脑血流灌注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脑血流量(CBF)比值rCBV、脑血容量(CBV)比值rCBF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平均通过时间(MTT)比值rMTT和达峰时间(TTP)比值rTT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DSC-PWI成像技术是临床评估脑缺血灌注的重要方式,也可为评估药物疗效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脑梗死 磁共振灌注成像 丁苯酞注射液 脑血流灌注
  • 简介:摘要麻醉低体温是指麻醉核心体温低于正常值以下,临床上所说的体温是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体温恒定是保证机体生理和代谢稳定的重要因素,麻醉后由于麻醉药物或有目的体温控制,经常发生轻度低体温,甚至寒战的发生。本文通过正常人体温调节、麻醉对体温调节的影响、轻度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及低体温的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麻醉 低体温 病理生理 防治
  • 简介:摘要绝经出血是妇科常见病,规范的诊断及治疗将提高治愈率,提高妇女生存质量。本文总结了绝经出血的病因、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从而根据不同的病因针对不同的治疗方法达到显著的效果。

  • 标签: 绝经后出血病因 诊断方法 治疗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对膀胱灌注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病人16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不变换体位,即平卧位,灌注时脑室引流管代替尿管,插管前先使用局麻药利多卡因胶浆,比较两组灌注后患者舒适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血尿、尿频,尿痛方面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膀胱灌注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可降低膀胱灌注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 标签: 膀胱癌术后 药物保留时间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肛瘘灌注疗法治疗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进型肛瘘灌注疗法治疗肛瘘120例。结果平均治疗操作时间为(11±3.4)min;治愈时间为(4±1.6)d,治愈率100%,无任何并发症,其中102例1年随访无复和后遗症。结论改进型肛瘘灌注疗法治疗肛瘘具有操作简单、无痛苦、疗程短、治愈率高、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肛瘘 改进型肛瘘灌注疗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研究推广旋牵伸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通过对220例肱骨外上髁炎采用旋牵伸手法治疗,发现在传统手法上改进的旋牵伸手法,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同时探讨适宜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宜技术推广机制、模式。

  • 标签: 肱骨外上髁炎 技术推广 旋后牵伸手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腔内灌注铂类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毒副反应和对患者生活质量,并针对性护理。方法19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B超检查定位胸腔置管,尽量排净胸腔积液,将铂类药物经胸腔灌注,观察用药的疗效、毒副反应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论铂类药物经胸腔灌注治疗肺癌引起的胸腔积液,安全有效,毒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铂类药物 胸腔灌注 恶性胸腔积液 护理
  • 简介:摘要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临床上治疗发性白内障的方法呈现多元化趋势,效果较为明显的NdYAG激光治疗是其中之一,现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然而,发性白内障发生的病理机制及手术治疗的术后并发症控制仍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术中并发症(角膜内皮细胞损伤、虹膜出血、人工晶体损伤等)及术后并发症(眼压高、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黄斑裂孔等)仍严重影响着患者预后。因此后发性白内障治疗方式的研究仍需进一步进行。

  • 标签: 后发性白内障 研究进展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折并发肺血栓栓塞的防治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32例骨折并发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为骨折术后卧床休息,且术后2周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咯血等症状,部分患者伴随呼吸频率和心率加速、口唇发绀、肺部湿罗音等症状。确诊为肺血栓栓塞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骨折术后容易并发肺血栓栓塞,需要尽早进行治疗,才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骨折手术 肺血栓栓塞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卧床病人出院延续护理实践的意义与出院延续护理工作对于患者身心状态的影响和对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进行探究,为卧床病人出院延续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科近一年来出院的59例出院长期卧床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延续护理服务,对患者进行管道护理,药物指导、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并对患者的身心状况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经过护理人员对长期卧床的患者进行延续护理,使患者的身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及家属对延续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表示非常满意。结论卧床病人及其家属对于出院的护理工作缺乏了解,出院长期卧床患者的延续护理工作能够使患者的身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给予高度支持。对卧床病人出院实施延续护理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护理模式。

  • 标签: 卧床病人 延续护理 身心健康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究经纤支镜灌注沐舒坦治疗急性肺脓肿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60例肺部脓肿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纤支镜下吸痰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纤支镜灌注沐舒坦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纤支镜灌注沐舒坦治疗急性肺脓肿的效果显著,该方法值得被广泛应用。

  • 标签: 支气管镜 局部灌注 沐舒坦 急性肺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双源CT肺灌注成像技术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放射科收治的85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影像学资料,以CT肺动脉成像(CTPA)图像为金标准。结果CT联合肺灌注成像诊断诊断准确79例(92.94%),敏感性93.0%、特异性71.0%、阳性预测值72.0%、阴性预测值92.0%;依据手术病理为标准,CT联合肺灌注成像对肺叶肺栓塞诊断准确率73.0%,肺段肺栓塞72.0%,亚段肺栓塞82.0%,当该部位出现完全阻塞情况时,CT联合灌注成像表现该肺段灌注缺损样,在未完全阻塞时表现栓塞肺段灌注减低。结论双源CT联合肺灌注成像技术在诊断肺栓塞中确有较好效果,通过发现肺栓塞引起的肺血流灌注异常,明确栓塞部位、栓塞程度,特别在亚段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准确率较高。

  • 标签: CT 肺灌注成像 肺栓塞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必净常规治疗和区域动脉灌注治疗对炎症介质、器官功能、治愈程度的影响,评价临床疗效。方法ICU患者符合SAP诊断标准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外周静滴血必净治疗组和血必净区域动脉灌注治疗组,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hs-CRP及IL-6的含量,继发器官功能衰竭的个数,评估疗效。结果B组TNF-α、hs-CRP及IL-6的含量均显著比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生器官功能衰竭数量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患者实施血必净区域动脉灌注治疗治愈率提高,炎症介质释放减少,器官功能衰竭数量减少。

  • 标签: 血必净 区域动脉灌注 SA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过程中应用恩度联合化疗药物灌注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5月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患者80人,随机将80位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化疗药物灌注的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化疗药物联合恩度灌注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采用疗药物联合恩度灌注的治疗方法比参照组治疗效果更好,且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化疗药物联合恩度灌注的治疗方法可以在恶性胸腹腔积液中广泛应用。

  • 标签: 恶性胸腹腔积液 化疗药物 恩度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饮食护理对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肺癌化疗的患者100例,分别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和饮食护理,重点观察饮食护理小组。常规护理小组共45位肺癌患者,饮食护理小组55位肺癌患者,经过15天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15天的护理结束,饮食护理小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小组的恢复情况。结论针对化疗的肺癌患者,专业的饮食护理非常重要。因此,患者在化疗,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积极进行饮食教育并进行专业的饮食护理疗法,帮助患者缩短住院时间,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肺癌 化疗后 饮食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74例开展研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7例。B组内侧入路手术治疗,A组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效果与膝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在本研究中,A组与B组相比,HSS评分与ROM关节活动度都相对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7.3%,B组为83.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有着良好的疗效,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后外侧 后内侧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临床疗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绝经骨质疏松早期不良反应情况及发生率。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56例绝经骨质疏松患者进行随访,对其用药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发生率进行详细地记录分析。结果通过治疗,56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点主要集中在用药3~16天之间,其平均时间为(7.42±1.32)天,不良症状持续时间为3~20天,平均(10.12±4.3)天。据统计,在随访期间并无发现死亡、心率失常、肾功能减退以及下颌骨坏死等严重不良情况发生。其中流感样征状(23.21%)、发热(28.57%)、头痛(35.71%)、关节痛(46.43%)、肌肉痛(53.57%),其总发生率为62.13%。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绝经骨质疏松虽然早期仍然存在许多不良症状,但多为一过性,并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其早期安全性比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唑来膦酸 绝经后骨质疏松 不良反应 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