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β-淀粉蛋白、APP、TGF-β1及M-CSF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院的35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3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两组人员的血清炎性因子、β-淀粉蛋白、APP、TGF-β1及M-CSF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炎性因子、β-淀粉蛋白、APP、及M-CS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GF-β1低于对照组。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β-淀粉蛋白、APP、TGF-β1及M-CSF均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为其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血清炎性因子 &beta -淀粉样蛋白 APP TGF-&beta 1 M-CSF 变化规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医的摄生,不仅在对疾病的防治的认识上包含了辩证法思想,就是在具体的摄生原则中,亦贯穿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思想。

  • 标签: 摄生学说 中医 防重于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免疫比浊法对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4例正常对照者测定血清hsCRP,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及斑块形态。结果死组斑块检出率61.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软斑检出率59.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5.0%,正常对照组硬斑检出率66.7%高于脑梗死组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以有软斑者血清hsCRP增高最显著。结论hsCRP作为炎性指标其水平高低与颈动脉粥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及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脑梗塞 C反应蛋白质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颅内动脉支架术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总面积(AP)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辛伐他汀对预防颅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可能性。方法将52例颅内动脉支架术且术前彩超检查证实有颈动脉粥硬化斑块患者按口服辛伐他汀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20mg/d组(25例)和40mg/d组(27例),两组均术前3d开始口服辛伐他汀,并同时口服氯吡格雷75mg/d+拜阿司匹林100mg/d;在支架置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测量IMT及AP,同时检测血清CRP浓度。结果治疗3个月时,两组的IMT及AP均较术前无明显减少(p>0.05),至6个月时,减少才有显著性(<0.05);且6个月时,40mg组减少明显多于20mg组(p<0.05)。两组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CRP均较术前显著性降低(p<0.05),且40mg组降低较20mg组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够降低颅内动脉支架术后患者IMT,缩小AP,抑制炎症反应,对预防颅内支架术后再狭窄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颅内动脉支架 动脉粥样硬化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动态变化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28例初发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cTnI、Mb水平进行动态监测。结果hs-CRP在发病后不断上升,在48h前后达到高峰(15.22±7.01)mg/L,1周后基本降至正常水平;Mb在12h前后达到高峰(230.3±70.2)ug/L,48h基本降至正常;cTnI在24h达到高峰(16.35±4.12)ug/L,1周后检测仍然较正常水平偏高。结论动态监测血清hs-CRP、cTnI、Mb血清水平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和意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运气学说是古代中医的精髓之一,备受医家重视,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而近现代以来,运气学说遭到质疑,其发展现状令人担忧。故在此探讨运气学说的重要性,是因其在中医临证的各个层面都发挥着一定作用,更是中医整体观念的最好体现。

  • 标签: 中医运气学说重要性
  • 简介:摘要患者,男,38岁,维吾尔族,已婚。因左侧附睾肿物逐渐增大13年入院。查体左侧附睾尾部可触及2.0cm×2.0cm肿物,质稍硬、无触痛,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血AFP,b-HCG结果正常。B超左侧附睾尾部可探及约2.5cm类圆形团块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手术中肿物大体见单个,大小约2.5cm,圆形,表面光滑,质地稍硬,有包膜,完整剥离切除肿物,术后病理附睾腺瘤瘤。小结附睾肿瘤无论良性、恶性均少见。腺瘤瘤约占附睾肿瘤半数以上临床少见,来源尚未完全明了。其预后良好。

  • 标签: 附睾 腺瘤样瘤 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硬化(CAS)斑块与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共160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80例、无斑块组80例,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斑块组80例中TC、LDL-C、HDL-C、TG、apoA、apoB异常者占65.00%,正常者占35.00%。血脂正常的患者中斑块组LDL-C、apoB含量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TC、HDL-C及TG的含量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LDL-C、apoB升高,HDL-C、apoA降低为颈动脉CAS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临床工作中要充分应用颈动脉彩超检查,来诊断和评估亚临床CAS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对血脂正常CAS患者指导调脂治疗用药。

  • 标签: 血脂 脂蛋白 载脂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蛋白(a)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与心绞痛的临床关系。方法对临床确诊为心绞痛的78例患者与单纯冠心病不伴心绞痛的70例患者进行检测分析,比较其结果。结果观察组Fib和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LG(a)和Fib可作为心绞痛患者检测的临床指标选择。

  • 标签: 脂蛋白(a)及血浆纤维蛋白原 心绞痛 临床关系
  • 简介:摘要真核细胞的纤毛和鞭毛,包括原纤毛和运动纤毛,几乎分布在所有细胞的表面,是很保守的细胞结构。装配和维护这种广泛的细胞结构纤毛需要一种重要的转运蛋白,-细胞纤毛内转运蛋白(Intraflagellartransport,ift)。细胞纤毛内转运蛋白具有正向转运和逆向转运功能。最近研究发现,如果细胞纤毛内转

  • 标签:
  • 简介:摘要桩蛋白是一种主要定位于黏着斑且与细胞黏附相关的磷酸蛋白。通过磷酸化调节,桩蛋白参与细胞的黏附和运动。桩蛋白分子中含有LD结构域、LIM结构域、SH2和SH3结合结构域,能够和一系列的信号蛋白和结构蛋白结合,介导细胞信号转导。

  • 标签: 桩蛋白 黏着斑 磷酸化 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鼻喉粘液表皮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2例粘液表皮癌,并在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12例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高分化者和低分化者的比例呈111,肿瘤细胞即粘液细胞、表皮细胞、中间细胞等均呈阳性表达。结论粘液表皮癌的临床表现与临床的分化程度关系密切,死亡病例多发生在治疗后的2年内。

  • 标签: 肿瘤 粘液表皮样癌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硫仑反应的发生原因,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水平,强调医师的沟通告知义务,更好的防范医疗纠纷。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门诊救治的17例双硫仑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及癒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男14例,女3例)完全治愈。17例患者均与饮酒相关,饮酒是造成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发生双硫仑反应的原因,临床表现为颜面潮红、头痛、头晕、心慌、胸闷、腹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结论应用该药期间及停药7天内要禁止饮酒,临床医师要重视双硫仑反应的发生,强调告知患者治疗前后不能饮酒及接触乙醇类制剂。

  • 标签: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双硫仑样反应 饮酒 医患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X线和CT检查并经病理明确诊断的骨骨瘤病例,研究、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骨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经病理学明确诊断为骨肉瘤的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其X线和CT表现。结果X线平片发现44例患者存在瘤巢,发现率为73.3%;CT发现所有患者均存在瘤巢,发现率100.0%;X线和CT对瘤巢的发现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X线相比较,CT对瘤巢形态的观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量瘤巢直径显著减小,“牛眼征”检出率显著增加。结论与X线相比较,CT对瘤巢发现率高,能够避免直径较小瘤巢的漏诊,因此可以取代X线成为骨骨瘤疑似患者诊断的首选技术。

  • 标签: 骨样骨瘤 X线 CT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PIH患者全血CRP和血清β2-MG,以正常晚孕妇女作为对照。结果PIH患者CRP和Β2-MG异常检出率及其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CRP和β2-MG水平可为PIH的预测、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C反应蛋白 &beta 2微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肺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前白蛋白(P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2例老年性肺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同时选择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上述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老年性肺炎CRP值显著增高,治疗后较前明显下降,且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性肺炎PA值显著减少,治疗后明显上升,且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CRP联合检测作为炎症感染反应过程、组织损伤坏死及其恢复的筛查、病情评估与疗效判断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清前白蛋白 老年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