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胃癌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分别对患者进行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出的其它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均显著优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诊断患者胃癌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对胃癌进行全面评估时,要以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主,方能制定最佳的治疗对策。

  • 标签: 确诊率 疑诊率 全面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胃镜活体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对比。方法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胃癌病患中随机选取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胃镜活体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这两种方式进行诊断,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胃镜活体检查的确诊率为97.1%,疑诊率为2.1%。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在病患的BorrmannIV型以及分化程度方面,两种诊断方法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胃镜活体检查对胃癌的诊断率较高,但是在对胃癌进行全面评估的时候,仍要以外科手术病理的诊断结果为标准。

  • 标签: 胃镜活体检查 外科手术病理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抽吸物细胞学检查与切割针活检小组织检查对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在CT引导下应用切割式活检针,对51例肺部孤立病变者进行抽吸和切割活检。结果抽吸物直接涂片,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活检小组织标本常规石蜡切片,细胞学和组织学同时检查,其中鳞癌7例,腺癌21例,复合性小细胞癌6例,腺鳞癌2例,未定型癌3例,良性病变10例,正常肺组织2例。结论肺癌确诊率100%,组织学分型率97.44%。认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细胞检查与活检组织检查相结合准确率高,操作方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吸物 切割活检 肺癌 组织学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诊断消化道活组织检查标本的临床临床意义。方法将所有标本均用10%中性福尔吗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4μm,HE染色。在作出HE切片的病理诊断后,我们把显微镜下认为可疑恶变的病例以及内镜下可疑恶变但HE病理诊断不支持的病例加以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作进一步诊断。结果324例标本通过普通的HE制片进行常规的病理诊断,其中内镜诊断为良性病变的169例(第一组)中,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147例,恶性病变20例(其中有2例肠道息肉或腺瘤样息肉的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可疑恶性病变4例;内镜诊断为恶性病变的155例(第二组)中,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25例,恶性病变118例(包括非上皮性恶性肿瘤),可疑恶性病变12例。结论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内镜咬检组织,特别是消化道的炎性、溃疡组织,配合以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进而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使患者得到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免疫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液细胞定量环涂片活体染色载玻片计数法在计算尿液中的细胞数目方面的临床价值,从而为医学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通过计算板法和载玻片计数法比较、载玻片计数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及载玻片计数法和传统的离心法间比较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尿液细胞定量环涂片活体染色载玻片计数法的可行性,并总结实验经验1。结果在第一组比较中,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在计算细胞数目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别;载玻片计数法对检测结果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细胞数目比较少的标本;和传统的离心法相比,本次研究的计数方法更容易做到定量描述尿液细胞数,即使染色之后,细胞也能够识别出来。结论此次研究的载玻片计数法计算出的细胞数目结果比较准确,而且达到了临床上的需求,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活体染色 活细胞检测 载玻片计数法 尿沉渣传统离心法
  • 简介:摘要经络实质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以肥大细胞为代表的结缔组织细胞、神经系统、结缔组织间质在经络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循经感传等经络现象只存在于活体动物,受技术手段的局限,无法对其进行实时、原位的观察,所以经络的实质一直缺乏直接证据。活体光学显微成像技术能够对存活组织和动物进行实时原位的观察,已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新型荧光探针的开发和光纤式双光子内窥显微镜技术的发展,有望给经络实质的研究带来突破。

  • 标签: 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 活体光学成像 经络实质 循经感传 肥大细胞 结缔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法医学对活体损伤的鉴定特征及与其相关的问题。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3月之间312例进行活体损伤鉴定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部受到损伤患者占一半以上,按损伤部位发生率的从高到低分别为头部、四肢、面、颈部、躯干及其它。按损伤的程度主要分轻微伤、轻伤及重伤,其中大多数为轻微伤,占七成以上;此外还有一小部分为炸伤,约占3.53%。这组所有患者中钝器伤是其首要的损伤原因,这类损伤者为219例,在所有损伤原因中占70.20%,63例为锐器所伤,占20.20%;17例为化学烧伤,占5.46%;12例为火器所伤,占3.85%。在所有患者中,受轻微损伤的238例损伤者都在3~7d内解决问题,所有伤者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轻微伤中的1例头部损伤者在受伤时没有昏迷现象,进行CT检查,诊断为脑室、脑池扩大,原始的鉴定结果为轻伤,然而该损伤者在3个月后表现出明显神经系统体征和症状。结论在对活体损伤的法医鉴定中,主要依据的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及公安部制定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及其制定的《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还有公安部颁布的《人体轻微伤的鉴定》,并且要依据伤者的实际情况确定进行鉴定的时间、损伤的程度及预后效果。

  • 标签: 活体损伤法医学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E16排螺旋CT用于脑组织腔隙性梗塞检查诊断的观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接收的患有脑卒中的85例患者,采用GE16排螺旋CT扫描,对其诊断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经过GE16排螺旋CT诊断后,确诊为脑组织腔隙性梗塞的患者有60例,腔隙病灶共有82例,其中有41例为单发病灶,15例为两发病灶,2例为三发病灶,2例为四发病灶。诊断显示患者的强腔隙直径在2~20mm,平均直径为(10.5±4.3)mm,其中占比最高的是5~15mm,为77.2%。腔隙病灶存在于左侧的有36例,右侧的有34例,双侧的有12例。结论GE16排螺旋CT诊断脑组织腔隙性梗塞具有一定的价值,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GE16排螺旋CT 脑组织 腔隙性梗塞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诊断宫颈病变的价值,并总结TCT诊断中漏诊、误诊的原因。方法收集2012.9-2014.9在我院行TCT及阴道镜活检的病例共468例,对照比较其诊断效能。对照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析TCT漏诊、误诊的原因。结果TCT诊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与组织学的符合率显著高于ASC-US、ASC-H。TCT诊断假阳性的原因主要是对反应性细胞及变性细胞的误诊,而假阴性的原因则是对个别挖空细胞和异形细胞的漏诊。结论TCT可以显著提高宫颈病变诊断效能,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正确的取材、规范的制片、准确的识别反应性细胞、挖空细胞和核深染的异形细胞,将有效地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率。

  • 标签: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宫颈上皮内病变 组织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对肾移植术前肾活体供体评估的价值。方法使用双源CT对32例受检者行尿路的增强动态扫描,采集肾动脉期、静脉期及排泄期的影像数据,进行MPR、MIP及VR等后处理。评估肾血管的解剖结构及变异,肾实质及上尿路的形态、功能。结果双源CT血管成像清晰显示了肾血管、肾实质及上尿路影像。25例双肾动脉均为单支,7例发生变异(异位肾动脉1例,肾动脉多支变异伴副肾动脉1例,副肾动脉2例,副肾动脉与肾动脉早期分支并存2例),肾动脉狭窄1例;28例双肾静脉为单支,4例变异(右肾双支静脉伴左肾静脉走行异常1例,双肾副肾静脉1例,右副肾静脉2例);27例肾实质正常,左肾萎缩2例,小囊肿2例,肌脂瘤1例;30例尿路显影正常。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具有快速、高分辨成像的优势,超越常规多层螺旋CT(MDCT)的影像后处理功能,能为肾移植术前全面、准确地评估活体供体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双源CT血管成像 影像处理 肾移植术 活体供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筛查宫颈病变中,阴道镜下活体组织检查(活检)、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于2010年5月~2013年4月在我院妇科及体检科进行TCT检查检查者10145例,并回顾和分析TCT异常且同时进行阴道镜下活检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0145例检查者中,发现细胞异常的检查者495例,其中ASC-H105例,ASC-US164例,AGC3例,HSIL97例,LSIL126例。进行阴道镜下活检患者380例,组织学CIN检出率219例,其中CINⅠ级99例,高级别CIN?包括累及腺体的92例,腺癌2例,26例浸润癌。结论TCT可作为高效的初步筛查宫颈病变的手段,但仍需阴道镜下检查和验证是否存在宫颈的病变,并需在其指导下进行宫颈组织活检确诊。

  • 标签: TCT 阴道镜 活体组织检查 CIN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胃镜检查、病理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胃癌或疑似胃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1年1月~2015年1月,对这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记录其胃镜表现。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并将胃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比。结果胃镜检查结果中,有35例患者被诊断为胃癌,15例患者被诊断为疑似胃癌。病理检查结果中,有27例患者被诊断为胃癌,有23例患者被诊断为疑似胃癌或良性病变。与胃镜检查结果相比,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7.14%。结论在胃癌的诊断中,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均具有优势和局限性,临床上应结合两种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并不断提高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的确诊率。

  • 标签: 胃癌 胃镜表现 病理 诊断
  • 简介:摘要探讨医学影像设备和检查方法发展现状,重视影像检查的合理选择提高检查诊治效率的重要性,分系统分疾病讨论影像检查方法选择的一般原则,总结促进影像检查合理选择的方法与途径。

  • 标签: 影像检查 效率 X线计算机断层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常规检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尿常规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尿常规检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应引起重视。结论重视尿常规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可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尿液标本 血尿 白蛋白尿 尿pH 黏液丝 隐血试验 显微镜检查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设备不断更新,人们对医疗设备依赖性愈来愈强,而忽视了最基本的医疗体格检查。在基层,医疗设备欠缺,体格检查就凸现一定重要性,尤其急腹症患者,腹部检查尤其重要。本人结合10余年医疗经验,谈一点心得。

  • 标签: 腹部外科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CT检查中的护理经验,以提高CT检查的成功率,保证图像质量,确保诊断效果。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方法对检查者在扫描前、中、后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最大方便并重视病情观察与急救,针对性心理护理,对CT检查候诊患者的心态产生了积极影响,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缩短患者的心理候诊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增强检查者还要做特殊的护理工作,如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呼吸训练、肠道准备、碘过敏试验、注意事项、同意书上签字等。碘过敏试验反应急救的急救药物及急救器械的准备及使用完好。结论杜绝差错及医疗纠纷发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CT扫描护理高效、安全、有序顺利地完成检查,同时保证图像质量,达到诊断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CT检查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脏疾病诊治中生化检验与免疫检验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自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肾病患者中选取8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免疫检查,观察组患者实施生化联合免疫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肾脏疾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脏疾病诊治中实施生化联合免疫检查的准确率明显优于传统免疫检查

  • 标签: 肾脏疾病 生化联合免疫检查 免疫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磁共振输尿管水成像(MRU)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进行MRU和IVP检查,并经病理证实,对两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0例输尿管梗阻中输尿管结石10例,先天性狭窄5例,输尿管炎性狭窄3例,输尿管肿瘤2例,定位诊断准确率相似,定性诊断MRU明显高于IVP。结论MRU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高是对碘过敏检查患者应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磁共振输尿管水成像 静脉肾盂造影 输尿管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拟输血患者输血前的状况,并探讨输血前检查项目设置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拟输血患者的输血前检查资料。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结果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共检出HBsAg阳性174例(13.74%),抗-TP(TP)阳性14例(1.11%),抗-HCV阳性6例(0.47%),抗-HIV1/2阳性1例(0.08%)。结论使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HBsAg、抗-TP、抗-HCV、抗-HIV1/2,了解输血患者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感染情况,对减少医疗纠纷,加强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危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患者 输血前检查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 职业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