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性咽喉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40例反性咽喉炎患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变情况。结果32例患者症状消失,杓间区黏膜水肿、声带红斑、充血明显减轻或消退。6例仍有轻度异物感,2例仍咳嗽。结论详细的临床问诊、内镜检查及诊断性治疗可给诊断提供帮助,质子泵抑制剂对该病有明显疗效。

  • 标签: 咽喉反流 咽喉炎 质子泵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胃食管反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8例胃食管反病病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0~76岁,平均48岁。反时间最短者7个月,最长者24年。所选病例均符合如下标准临床上有典型的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对这些患者进行了药物治疗。结果28例患者中25例患者达到了临床治愈,治愈率89%,3例患者病情较重,临床症状得到了控制。结论胃食管反病用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好,病情缓解的快,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胃食管反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由异常的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并损伤食管黏膜所致。30%的GERD患者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对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人群中其发病率为10%,西方国家尤为多见。目前我国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GERD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许多新技术的应用及抑酸剂、促动力剂的广泛使用,对GERD的认识及诊断方法有很大发展,疗效也显著改善。本文通过系统回顾近年来GERD的研究与实践,从而将胃食管反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儿童 胃食管反流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术后发生十二指肠胃反(doudenogastricrefvux,DGR)的发病机制,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04月—2012年02月消化道术后发生的28例十二指肠胃反病例的发病,诊断,治疗过程和预后。结果28例DGR患者经药物配合营养支持及体位疗法,21例病情缓解,4例顽固性DGR最终行Roux-y胆肠引流,术后配合营养支持,症状消失,2例放弃治疗,1例死于残胃病变。结论消化道术后发生的十二指肠胃反是一种病理性反,做好消化道相关疾病围手术期管理,术后选择不同治疗干预方法,对于DGR的发生,提高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消化道术后 十二指肠胃反流(DGR)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食管反病运用中医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我院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诊治的90例胃食管反病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中医内科治疗和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反病患者经过上述的治疗后,中医内科治疗的患者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内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胃食道反病发病因素及临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难治性胃食道反病患者26例,结合病情实际分析难治性胃食道反病发病因素,探讨临床可以采取的临床治疗对策,指导临床诊治实践。结果26例难治性胃食道反病患者经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后,21例患者症状减轻,5例未得到改善,临床有效率达80.76%。结论难治性胃食道反病因素复杂,积极探明病因进行综合治疗有利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难治性胃食道反流病 因素分析 治疗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诊疗水平,预防误诊。方法2006~2011来我院就诊的胃食反病(GERD)52例曾在我院或外院分别误诊为呼吸道病40例,其中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19例次,慢性咽炎10例次,哮喘9例次,肺炎2例次,心绞痛9例次,神经官能症症3例次。结果经胃镜检查诊断为Ⅰ级CERD13例,Ⅱ级CERD30例,Ⅲ级CERD7例,Ⅳ级CERD2例。所有病例均经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或西沙比利治疗后,炎症消除,症状改善。结论医务人员对临床上以胃食管外症状就诊者,在有关专科经相应的诊治无效或疗效欠佳时,应考虑存在反性食管炎的可能,需尽快作内镜和24h食管pH监测明确诊断。加强对胃食管反病的临床和基础知识的学习是避免和减少其误诊的关键。

  • 标签: 胃食管返流 误诊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人流与药两者分别对终止49天内妊娠其达到完全流产率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无痛人流者为实验组,56例药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囊排出情况及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恐惧心理的比较。结果60例无痛人流者成功率达99%,高于药者91%,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痛人流阴道出血量少,平均出血量(49.2±32.1)ml;阴道出血持续时间缩短,10天内停止,且大多在1周内干净。结论无痛人流组完全流产率高,阴道出血量少,阴道出血持续时间短,孕妇无恐惧心理。

  • 标签: 无痛人流 药流 终止早孕 对比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通过比较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可明显抑制组胺及迷走神经和胃泌素刺激的胃酸分泌,对控制夜间胃酸分泌和夜间酸突破现象比奥美拉唑更有效,对胃食管反病有较好疗效。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奥美拉唑 法莫替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82例确诊的反性食管炎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后,显效34例,有效4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性食管炎能够取得理想的疗效,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 辨证分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反性食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明确诊断为反性食道炎的患者分为两组,中药组用中医辨证治疗,西药组用莫沙比利和雷贝拉唑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结果。结果中药组临床治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8.6%;西药组治愈率为27.5%,总有效率为85%,中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返流性食道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反流性食道炎 中医 辨证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实施回肠膀胱术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对患者并发症及生存质量影响情况,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肠膀胱术组与回肠新膀胱术组膀胱癌患者均实施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尿改道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回肠新膀胱术组患者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42.86%、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43%,均明显高于回肠膀胱术组患者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14%,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肠胃并发症以及手术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回肠膀胱术进行尿改道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但患者术后外部美观形象将受到较大影响,因此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较为合适的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改道方式,从而有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根治性 膀胱全切手术 术后 尿流改道 手术方式选择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新疆吐鲁番市140例糜烂性胃食管反病(GERD)的分布特点。得出结论GERD与性别、年龄密切相关,男性多于女性,汉族患者发病年龄高峰早于维族患者;汉族患者barrett食管发生比例高于维族患者。

  • 标签: 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分布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胃食管反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64例作为研究组(M组),M组患者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64例(D组)患者仅单纯给予奥美拉唑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2.27%,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O.48%,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疗效上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分布上具有差异,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腹泻、便秘和口干,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便秘、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用于胃食管反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莫沙必利 胃食管反流病 奥美拉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流产不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2年药物流产不全209例患者,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30岁的早孕妇女发生药物流产不全的生发率显著高于≤29岁的早孕妇女(χ2=6.39,P<0.01);停经≥50d者的药物不全流产发生率显著高于停经≤49d者(χ2=17.33,P<0.01);初次妊娠者的药物不全流产发生率高于2次以上妊娠者(χ2=6.68,P<0.01)。结论药物流产不全的影响因素和孕妇年龄、停经时间以及妊娠次数有关。

  • 标签: 妊娠初期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流产 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诊的126例反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3)和治疗组(n=63),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独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反时间和反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性胃炎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建议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降和胃法治疗老年胃食管反病(GERD)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中心2009年4月~2012年6月收治的88例老年GERD患者作为治疗组,再随机选取我中心同期86例中青年GERD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通降和胃法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略高于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p>0.05)。结论通降和胃法治疗社区老年GERD疗效好、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老年人 通降和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治疗药不全的可行性。方法把我院门诊早孕行药物流产后经B超确诊药物流产不全而拒绝清宫者分为两组,分别为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组及米索前列醇口服给药组。均为服用米非司酮后10-13dB超确诊者药物流产不全后开始用药。用药均为3天后B超确定疗效。结果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组完全流产率明显高于米索前列醇口服给药组(P<0.01),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组消化道副作用明显低于米索前列醇口服给药组(P<0.01)。结论使用药物抗旱孕在服药10-13d间B超确诊流产不全者采用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治疗完全流产率高,消化道不良反应少,给药方便,具有较好效果。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不全流产 药物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奥美拉唑、莫沙必利结合中药治疗反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食管炎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治疗组,服用奥美拉唑2次/d,每次40mg;沙必利3次/d,每次5mg;服用中药汤剂。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2次/d,每次40mg。治疗后28天观察食管炎患者烧心、反酸和胸痛等症状,并经过胃镜检查患者食管炎治愈情况。结果经过胃镜检查后,食管炎患者的治愈率为92.5%,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莫沙必利与中药联合治疗反性食管炎的效果优于西医治疗。

  • 标签: 中医西 反流性 食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依托比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性食管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间的反性食管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对照组中患者采取法莫替丁和莫沙必利药物治疗,对观察组中患者采取依托比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有疗效,且观察组中患者临床疗效更为良好,p<0.05。结论对反性食管炎患者采取依托比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意义。

  • 标签: 依托比利 雷贝拉唑 反流性食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