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CPAP对于重症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4年12月~2016年5月治疗的93例重症肺炎患儿分析疗效情况,分为TCPAP组、参照组,两组患儿例数分别为49例、44例,治疗参照组的44例患儿时应用头罩吸氧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TCPAP组的有效率为91.84%,参照组为77.27%,参照组有效率明显低于TCPAP组。结论治疗重症肺炎时应用TCPAP能够改善疗效。

  • 标签: 重症肺炎 正压通气 经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面罩吸氧治疗,干预组则采取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比较两组小儿重症肺炎疗效;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儿血气分析相关指标;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小儿重症肺炎疗效、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血气分析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效果显著。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 小儿重症肺炎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40例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8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行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在治疗1h时段、12h时段、24h时段的心率指数、呼吸值、氧合指数值、PaO2值和PaCO2值均分别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呼吸机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0%、12.5%、5.0%和(10.2±2.2)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32.5%、22.5%和(15.5±2.7)d(P<0.05)。结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能有效改善患儿的氧合、心肺功能,是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有效方式之一。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就医的新生儿肺炎患者(100例、2016年11月22日—2017年11月28日),通过就诊顺序单双号分组(分2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比2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临床各项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为(36.66±4.44)次/分钟、24小时动脉血氧分压为(98.71±10.54)mmHg、24小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41.44±3.05)mmHg、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为(1.54±0.21)天、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为(4.44±1.22)天;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肺炎 临床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80例,按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PH、PaO2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PaCO2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采用早期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大大提高患儿治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小儿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于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中应用无创持续正压呼吸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从我院挑选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60例,以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将选取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组应用无创持续正压呼吸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63.67%,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均得到了改善,其中观察组患儿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中应用无创持续正压呼吸治疗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儿的各项血气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 小儿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对于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根据症状采用相应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经鼻导管吸氧,而观察组患儿采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97.50%vs75.00%,t=8.538,P=0.003);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儿的呼吸频率显著降低(t=6.457,P<0.001),PaO2显著升高(t=4.005,P<0.001),PCIS也显著升高(t=5.684,P<0.001)。结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可显著纠正患儿的低氧血症,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儿童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早产儿经鼻持续正压通气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早产儿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取集束化护理与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鼻中隔损伤情况、腹胀、呼吸机的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采用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早产儿 护理 集束化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方法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经我院诊断并治疗的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64例,随机分为临床治疗组和正压通气组,各32例。临床治疗组给与抗感染,氧驱动雾化及鼻导管吸氧,如发生肺内痰量过多给与吸痰;正压通气组在临床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与NCPAP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两天后两组患儿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危重病例评分体系,并比较。结果经过两天的治疗后,正压通气组患儿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危重病例评分均明显优于临床治疗组。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持续起到正压通气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深入研究。

  • 标签: NCPAP 儿童重症肺炎 合并呼吸衰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正压给氧(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方法对4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正压给氧。结果40例中30例治愈,改用CMV的6例,自动出院4例,治愈率75%。结论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副作用少,是基层医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无创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经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和机械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来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以我院2008年7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59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整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所收治的28例患儿采用机械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视为对照组,2011年7月—2014年7月所收治的31例患儿采用NCPAP的方式进行治疗,视为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的血气分析、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心率、呼吸、氧合指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aO2、PaO2/FiO2水平明显升高,PaCO2显著降低,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心率、呼吸、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明显下降,P<0.05,氧合指数明显增高。结论NCPAP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效果优于普通机械通气,且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 标签: 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机械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正压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即采取我院20148月到2016年8月收治的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3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头罩给氧,对观察组采用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正压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气血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情况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气血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正压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 新生儿呼吸窘迫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小剂量酚妥拉明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9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入组研究,入选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5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9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94例,进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联合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中入选研究对象96例,采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与小剂量酚妥拉明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部罗音、气促、紫绀消失时间、肝脏回缩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联合小剂量酚妥拉明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促进临床治疗,值得临床重视和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重症肺炎 正压通气 酚妥拉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36例经多导睡眠图(PSG)诊断的中、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其经CPAP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是积极、安全、有效、无创的治疗OSAHS的措施。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持续正压通气对老年OSAH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纳的36例老年OSAH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体患者均接受持续正压通气,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患者HOMA指数。结果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AHI、FBG、HOMA指数明显下降,miniSpO2、meanSpO2值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正压通气的实施能有效控制老年OSAH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改善胰岛素抵抗情况,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2型糖尿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鼻塞持续正压呼吸治疗8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从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于我院共有80例病患被诊断为新生儿呼吸衰竭。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新型鼻塞持续正压呼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简易水封瓶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气结果、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PaO2、PaCO2、SaO2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新型鼻塞持续正压呼吸治疗呼吸衰竭新生儿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新型鼻塞 气道正压 呼吸衰竭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合并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接受新型鼻塞持续正压呼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患儿60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3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简易水封瓶正压呼吸治疗,观察组行新型鼻塞持续正压呼吸治疗。结果在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新型鼻塞持续正压呼吸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SaO2为(99.59±9.96)%、PaO2为(98.73±9.87)mmHg、PaCO2为(32.51±3.19)mmHg,与对照组患儿的SaO2、PaO2、PaCO2等血气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接受新型鼻塞持续正压呼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呼吸衰竭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方法对比应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法治疗的治疗组和应用机械通气法治疗的对比组的新生儿患者在治疗后合并症的发生率、血气分析结果和呼吸机的使用时间。结果治疗后,可以明显的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其中PO2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差异,但PCO2大于对照组,pH值、上机时间和合并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且P<0.05,有明显差异。结论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对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比较两组使用呼吸机治疗、吸氧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使用呼吸机治疗、吸氧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肺出血、脑出血及气胸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联合使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可缩短使用呼吸机治疗时间和吸氧时间,促进患儿早期出院,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标签: 肺表面活性剂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