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5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我院对患者无微不至的护理,已经有43例患者完全康复,2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对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起关键作用。

  • 标签: 房室传导阻滞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为全部心房冲动不能传到心室,导致心室率显著缓慢。心脏搏出量减少,血液动力学减慢,导致机体缺血、缺氧,正常情况下,脑血流有自动调节功能,脑血流(CBF)与脑灌注压成正比,脑组织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阻断血流30分钟即出现脑代谢改变,在缺血、缺氧状态下,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紊乱,使血管扩张,导致脑水肿及颅内高压,长期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导致脑组织坏死或软化灶形成,形成脑梗死,头颅CT或者头颅MRI影像学上表示多发脑梗塞或者腔隙性脑梗塞。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6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病例分析,阐述了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治疗措施。结果通过我院对16例患者的科学有效的治疗,15例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治疗一段时间后出院,1例患者病情复杂,需要继续治疗。结论我院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治疗措施,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房室传导阻滞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Ⅲ○房室传导阻滞即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最高度的房室传导阻滞,是由于房室交界部的病理性绝对不应期占据交界部的逸搏周期的全长,致心房的下传兴奋绝无通过乃至除极心室的可能分离。

  • 标签: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内科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68例,根据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各为3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急救及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急救有效率和死亡率。结果经过及时的急救护理,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对的急救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率,降低死亡率,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确保患者生存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急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营心通脉方治疗冠心病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冠心病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营心通脉方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00mL;对照组30例,采用舒喘灵片0.4mg,每4小时1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心电图等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显效率为36.67%,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显效率为26.67%,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中医证候显效率为43.33%,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中医证候显效率为23.33%,总有效率为73.00%;经Ridit分析,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未见不良反应,提示两种策略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营心通脉方治疗冠心病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房室传导阻滞 营心通脉方 中医药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分析9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33例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转归。结果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33例中死亡率为3.03%,不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62例中死亡率为4.84%,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33例中预后多数良好。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发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多数良好。

  • 标签: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房室传导阻滞 药物治疗 起博器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一过性Ⅰ°房室传导阻滞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近年住院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比较出现一过性Ⅰ°房室传导阻滞者的心梗部位、冠脉造影结果;一过性Ⅰ°房室传导阻滞者(观察组)与无者(对照组)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休克及心衰的发生率、Ⅱ°或Ⅲ°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结果下壁AMI与下壁合并其他部位AMI一过性Ⅰ°AVB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1);下壁及下壁合并其他部位AMI一过性Ⅰ°AVB发生率明显高于前壁AMI患者(P2<0.002,P3<0.01);右冠状动脉病变一过性Ⅰ°AVB明显高于前降支和回旋支(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冠心病危险因素、发生休克和心衰、出现Ⅱ°或Ⅲ°房室传导阻滞(AVB)方面比较,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出现一过性Ⅰ°房室传导阻滞与心梗部位及罪犯血管有关且预后较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Ⅰ° 房室传导阻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完全传导阻滞的孕妇患者安置心脏起搏器后提高患者心率及改善心脏功能,保证孕妇及胎儿生命,保证母婴安全。方法一例患有完全传导阻滞的患者经过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精心护理,在饮食、药物及术中防止辐射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帮助。结果成功安置心脏起搏器后患者心率均控制在60次/分,临床胸闷,头昏症状有所改善。术后观察孕妇及胎儿正常。

  • 标签: 心脏传导阻滞 起搏器 妊娠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心房颤动合并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DCG资料,结合长R-R间期发生时状态、频次,有无临床症状、最长RR间期,24h最小心率、最大心率、平均心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例活动状态和休息状态均反复出现长R-R间期,长R-R间期在几百到几千次不等,最小心率<30次/分,最大心率<100次/分,平均心率<50次/分。佩戴日志提示头晕、黑矇出现,这一类病例DCG诊断心房颤动伴二度房室阻滞。3例活动状态和休息状态都反复出现长R-R间期,最小心率<30次/分,最大心率>100次/分,50次/分<平均心率<60次/分,佩戴日志提示偶有头晕、黑矇,这一类病例考虑二度房室阻滞,需结合临床,诊断要慎重。3例活动状态和休息状态都出现长R-R间期,但以休息状态出现为主,佩戴日志未提示头晕、黑矇,最小心率、最大心率、平均心率在正常范围;10例只在休息状态出现长R-R间期,最小心率、最大心率、平均心率均在正常范围,佩戴日志未提示头晕、黑矇,这二种类型提示与迷走张力增高相关或隐匿性传导所致,属于生理性阻滞。结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时,通过详细分析DCG中最小心率、最大心率、平均心率等数据,结合长R-R间期出现的状态、阵次、最长R-R间期,结合佩戴日志,对诊断心房颤动伴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房颤动 长R-R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