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原发性恶性黑色发病占到恶性肿瘤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皮肤多发,然后是眼部,第三位是肛门和直肠部位。近些年,恶性黑色病发率明显增加,这是由于患者对其不够重视,对恶性黑色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造成的,导致患者只是因为一颗“小黑痣”而失去性命。所以在发现“小黑痣”时重视他,并做到立刻就医且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我科2018年1-12月,收治恶性黑色患者16例,经过治疗与护理,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恶性黑色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临床发病率不高,但预后较差,起源于神经嵴黑色细胞,主要原发于皮肤,多见于足、外阴、肛门周围,也可以出现于皮肤的黏膜、软脑膜等部位1。2018年6月我科诊治前列腺恶性黑色1例。其组织形态各异,需要与其形态相似的肿瘤进行鉴别,发生于前列腺的极为罕见,未见有详细的流行病学报道,仅有个案报道。通过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与皮肤黑色相比,有研究表明发生于黏膜的原发性黑色患者预后较差,具有很强的侵袭性,最常通过淋巴转移。

  • 标签: 前列腺 恶性黑色素瘤 案例分析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型恶性黑色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分析2例黏膜型恶性黑色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黏膜型恶性黑色患者,1例女性,1例男性,年龄分别为52岁及85岁。细胞形态呈卵圆形、大间变性上皮样、梭形等,色素多少不等或无,核仁大而清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2例肿瘤细胞LCA、CK、CgA、Syn、CD56皆阴性表达,Vimentin、S-100均呈阳性表达,1例肿瘤细胞MelanA少数阳性,HMB45阴性,ki-67增殖指数达80%,另1例肿瘤细胞HMB45阳性。结论黏膜型恶性黑色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恶性黑色,生物学行为更具侵袭性,病理确诊需要结合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各项免疫组织化学指标。

  • 标签: 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 2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及鉴别诊断,对3例鼻腔恶性黑色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分析3例鼻腔黑色的临床病理资料,标本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组织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化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组织形态特点是形状不规则的上皮样细胞、短梭形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组织化学以HMB43、S-100阳性为特点。结论发生于鼻腔的恶性黑色较为少见,病理诊断应结合临床、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的最重要依据。

  • 标签: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在诊断恶性黑色的特点及价值。方法取1o毫升注射器穿刺肿块吸取细胞,直接涂片,瑞氏一姬姆萨复合染色,光镜检查。结果25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黑色中细胞学诊断21例,3例诊断为恶性肿瘤,未予分类,一例报告为软组织见异形细胞,建议活检。细胞学诊断准确率85%,恶性肿瘤诊断准确性95%。讨论FNAC对恶性黑色特别是有色素颗粒的肿块有较高的诊断意义。对没有色素颗粒的病例在分类上有一定困难,临床资料及复杂多样的细胞形态具有重要意义,但要依靠病理学及参考免疫组化确诊。FNAC方法简单,创伤性小,时间快,不失为一种首选的好方法。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细针吸取细胞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及鉴别诊断,对3例鼻腔恶性黑色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分析3例鼻腔黑色的临床病理资料,标本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组织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化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组织形态特点是形状不规则的上皮样细胞、短梭形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组织化学以HMB43、S-100阳性为特点。结论发生于鼻腔的恶性黑色较为少见,病理诊断应结合临床、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的最重要依据。关键词鼻腔恶性黑色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黑色影像学表现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4例颅内原发性黑色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经过。结果开颅肿瘤全切除3例,活检配合头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例,4例病理均为恶性黑色,术后椎管内转移1例。结论颅内原发性黑色MRI检查常表现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有环状强化性病变。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配合放疗,尤其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可有效控制局部病灶。

  • 标签: 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流行病学、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最新治疗和预后。方法结合我科收治的1例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伴全身多处转移临床资料,查阅并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ARMM分为无色素性和有色素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大多数发生于50岁以上女性,主要临床症状为肛门部肿块或疼痛、便血等,肿瘤距肛缘几乎均<7cm,易误诊为痔疮、直肠癌等常见疾病。免疫组化HMB45、Vimentin、S-100具有临床诊断意义,早期易发生血源性转移或淋巴道转移,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分期、有无远处转移、手术或治疗方式等因素影响患者的生存率,预后极差。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是一种罕见的皮肤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病因尚不明,误诊率可达80%以上。目前首选治疗为手术治疗,生物治疗和免疫治疗为术后首选辅助治疗,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

  • 标签: 肛管 直肠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 免疫治疗 免疫组化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络膜黑色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起源及相关治疗。方法分析6例脉络膜黑色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脉络膜黑色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视野缺损,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病理以梭型细胞型为主。结论当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时,相关的影像学知识和临床资料将有助于脉络膜黑色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脉络膜黑色素瘤 误诊 病理f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女性生殖道MM(恶性黑色)的病理特征以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8年5月进行检查的女性生殖道MM(恶性黑色)患者32例,对32例患者展开分析。结果32例MM患者的病理学形态各有差异,免疫组化显示Vim、HMB45、Melan-A以及S-100均为阳性表达。结论生殖道MM应在确定诊断结果之后,应及时按照患者的病情、病理分期展开相应的手术切除和辅助治疗。

  • 标签: MM 恶性黑色素瘤 鉴别诊断 女性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及配体(PD-L1)作为免疫检验点共抑制分子,通过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诱导效应T细胞凋亡。新型免疫治疗药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的上市,为恶性黑色患者带来了新希望。本文总结抗PD-1/PD-L1的免疫治疗恶性黑色的研究成果,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PD-1 PD-L1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恶性黑色淋巴结清扫术对于Ⅲ期手术病人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间本院收治的78例四肢恶性黑色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其中上臂恶性黑色13例,前臂恶性黑色12例,手部恶性黑色15例,大腿恶性黑色8例,小腿恶性黑色9例,足部恶性黑色21例。术前通过查体以及B超、CT等检查方式证实四肢相对应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初步定为Ⅲ期病人,给予实施腋窝、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通过淋巴结病理加以明确,淋巴结阳性定为Ⅲ期,阴性者给予去除。结果全部患者均行腹股沟淋巴结及腋窝清扫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患者38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40例;阳性者54例,阴性者24例。极少病例发生淋巴漏、炎症、淋巴管炎及下肢水肿,78例中共有54例证实为淋巴结转移,共清扫454枚淋巴结,其中172枚(37%)为转移。54例有淋巴结转移组随访,49例健在,5例死亡。结论四肢恶性黑色相对应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患者,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及必要的,Ⅲ期病变淋巴结可切除,可治愈或延长生命。

  • 标签: 淋巴结清扫术 恶性黑色素瘤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用改良带蒂展肌肌皮瓣移位修复足跟部皮肤恶性黑色扩大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3年6月,收治5例足跟部皮肤恶性黑色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35~69岁,平均49岁。病程2~10年。足跟原发肿瘤范围为3cm×2cm~5cm×4cm,3例伴破溃。4例肿瘤扩大切除后缺损范围为6cm×6cm~8cm×6cm,1例因伴卫星灶缺损达13cm×12cm;采用大小为6cm×6cm~11cm×9cm改良带蒂展肌肌皮瓣移位修复缺损,不足部分取中厚皮片修复。供区采用腹股沟中厚皮片修复。结果术后肌皮瓣及供受区植皮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2例腹股沟切口发生淋巴漏,经换药和清创术后愈合。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足跟部皮肤无破裂和磨损,外形丰满、弹性良好,肌皮瓣痛、温觉和耐磨性能良好。足踝伸屈功能正常,恢复负重功能,无肿瘤生长。足部切取肌皮瓣处凹陷明显,第1、2、3趾底感觉减退、麻木。结论改良带蒂展肌肌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恶性黑色切除后缺损可获得丰满、耐磨和弹性好的外观。

  • 标签: 改良带蒂展肌肌皮瓣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恶性黑色素瘤 创面修复。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5期
  • 机构:百时美施贵宝(BMS)公布了备受业界关注的免疫组合疗法Opdivo+Yervoy用于黑色素瘤一线治疗的数据。与Yervoy单药疗法相比,Opdivo+Yervoy组合疗法取得了非常高的客观缓解率(61%vs11%),完全缓解率22%,疾病恶化或死亡风险降低60%,疗效之强劲在黑色素瘤治疗领域前所未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慢病毒干扰技术稳定下调小鼠黑色细胞株B16中Erbin基因的表达,研究Erbin表达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Erbin沉默后B16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结论Erbin基因对于黑色细胞的生长与增殖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

  • 标签: Erbin 黑色素瘤 RNAi 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