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治疗对于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予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三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与对照组的74.19%比较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浆黏度与hs-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肌梗塞患者应用联合治疗可改善心室心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肌梗塞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 抗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尿激酶溶对脑血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低分子肝素溶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75±4.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21.88±9.63)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对脑血栓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且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其死亡率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

  • 标签: 脑血栓 尿激酶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激酶溶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脑血栓病患61例为研究对象,现将两组病患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人数30人,对照组人数31人,两组病患一般医学参数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具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使用传统法治疗脑血栓;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溶进行治疗。3个月之后,分析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病患在治疗时间,治疗效果上,均优于对照组,相关结果P<0.05。结论尿激酶溶是一种治疗脑血栓疾病的有效药物,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尿激酶溶栓 脑血栓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蝮龙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完全随机法将75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15只)、模型组(15只)、治疗I组(15只)、治疗Ⅱ组(15只)、对照治疗组(15只),予以治疗I组蝮龙丸0.65mg/g、治疗Ⅱ组蝮龙丸1.29mg/g、对照治疗组银杏叶软胶囊0.13mg/g,灌胃1次/天,共计7天。末次灌胃后应用线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采用ELISA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中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脑组织TNF-α含量比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蝮龙丸具有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降低脑缺血区域中TNF-α含量有关。

  • 标签: 蝮龙抗栓丸 脑缺血再灌注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0年-2014年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超早期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量表评分、BI指数、凝血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1、3周后NIHSS量表评分及BI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指标TT、PT及FIB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4%(28/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溶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有效改善凝血功能的基础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超早溶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使我院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提高,本文通过尿激酶溶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期间收治的脑血栓患者44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22)和观察组(n=22),予以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予以观察组采用尿激酶溶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22例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且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脑血栓中应用尿激酶溶,不仅使用安全,同时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且取得效果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尿激酶 溶栓治疗 脑血栓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蝮龙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完全随机法将75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15只)、模型组(15只)、治疗I组(15只)、治疗II组(15只)、对照治疗组(15只),予以治疗I组蝮龙丸0.65mg/g、治疗II组蝮龙丸1.29mg/g、对照治疗组银杏叶软胶囊0.13mg/g,灌胃1次/天,共计7天。末次灌胃后应用线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采用ELISA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中ICAM-1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脑组织ICAM-1含量比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蝮龙丸能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降低脑缺血区域中ICAM-1含量有关。

  • 标签: 蝮龙抗栓丸 脑缺血再灌注 细胞间黏附因子-1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虽然心房颤动本身并不直接危及生命,但房颤时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心房血栓形成,使患者发生脑血管栓塞的危险增大。因此房颤患者的治疗势在必行。但在目前临床治疗凝药物的应用并不充分,对于出血及栓塞的风险评估,本文将对目前凝的现状进行分析。

  • 标签: 房颤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手术引流联合马应龙痔疮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肛周脓肿的69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2)和治疗组(n=37),对照组应用手术引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马应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共有6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治疗组共有1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手术引流联合马应龙痔疮治疗肛周脓肿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手术引流 马应龙痔疮栓 肛周脓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克宁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克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达克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9%,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无复发现象,对照组复发3例(8.6%),两组患者的临床复发率具有明显的差异,观察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应用达克宁,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进而日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达克宁栓 霉菌性阴道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疗法治疗的效果,总结临床体会。方法以我院100例患者为资料,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前者给予其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后者则给予尿激酶溶治疗治疗后对比分析治疗效果,总结临床经验。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中有43例患者治疗有效,有效率为86.0%,而对照组患者则仅有29例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48.0%。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缺损评分,试验组患者缺损评分发生明显改变,差异显著,而对照组患者则未见显著变化,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脑血栓患者的治疗中,尿激酶溶治疗是一种效果显著的优质治疗手段,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效果极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溶栓治疗 脑血栓 尿激酶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沙棘籽油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100例宫颈糜烂病患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微波组病患接受微波治疗,微波+复方沙棘籽油组病患在微波治疗基础上联合复方沙棘籽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患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创面愈合时间。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微波+复方沙棘籽油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微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微波组治愈25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00%,微波+复方沙棘籽油组治愈4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98.00%。微波+复方沙棘籽油组创面愈合时间为4.32±0.43周,微波组创面愈合时间为6.52±0.23周。微波+复方沙棘籽油组患者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而微波组患者有2例出现大出血现象。结论对宫颈糜烂病患在微波治疗基础上联合复方沙棘籽油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疗效,促进创面的愈合,且安全可靠,值得在妇科宫颈糜烂病患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复方沙棘籽油栓 微波 宫颈糜烂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治疗的护理措施,总结脑梗塞静脉溶的心得与体会。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2例患者溶前和溶中、溶后分别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后观察患者康复情况,总结护理心得。结果42例患者经过临床的精心护理与康复锻炼,患者凝血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显效率78.57%,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经过超早期的溶治疗,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致残率与死亡率,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塞 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护理心得
  • 简介:摘要观察小阴唇粘连分离辅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39列小阴唇炎性粘连的患儿进行小阴唇平行手法分离或探针钝性分离并以雌激素软膏,红霉素软膏以11比例混合外涂创面,15000高锰酸钾坐浴。结果所有患儿均治愈。结论该方法治疗幼女小阴唇炎性粘连的方法简便易行,无副作用,安全性高,适合基础使用。

  • 标签: 幼女 小阴唇 炎性粘连 平行分离法 术后抗炎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积极静脉溶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回顾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检治疗后的冠状动脉再通情况。结果治疗后,0-6h治疗的再通率显著高于6-12h治疗的再通率,差异具有显著性;12h内的总再通率为68.8%。早期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的患者均病情平稳,治愈康复后出院,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患者实施早期积极的静脉溶治疗是有效的治愈手段,并且溶拴治疗的时间越早,冠状动脉再通率就会越高,越利于其开通,推荐广大基层医疗机构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运用尿激酶进行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静脉溶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分为3组早期溶治疗组20例,溶治疗组20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早期溶治疗组和溶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于发病后3小时、6小时给予尿激酶溶治疗。评价3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10、20天评分比较,早期溶治疗组的评分显著低于溶治疗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溶治疗组与溶治疗组的疗效评价有统计学差异,且二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早期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1%,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为58.3%。结论早期运用尿激酶进行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静脉溶治疗,在改善神经缺损的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对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超早期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小儿退热治疗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共计70例。将上述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比各自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中痊愈例数21例,好转例数13例,无效2例,有效率94.3%;对照组中痊愈例数11例,好转例数12例,无效12例,有效率65.7%。比较发现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复方小儿退热是一种有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药物。该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临床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值得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 标签: 复方小儿退热栓 小儿高热惊厥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患肢浅静脉加压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本院2003-2008来共收治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患肢浅静脉加压溶方法,从患肢的浅静脉给予尿激酶,充气的血压计袖带包扎加压于患肢大腿处。结果27例临床症状消失,1例好转,有效率达93.3%,溶期间出现出血并发症1例,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无死亡。结论采取患肢浅静脉加压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而且容易实施,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经足背静脉 加压溶栓 肢深静脉 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60例能定期随诊病人进行低强度治疗,观察并记录其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统计其凝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组病例围手术期无凝并发症发生,随诊1年中,发生脑血栓者1例(发生率1.02%),1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02%),出血者9例(发生率3.06%)。结论口服华法林维持INR值1.5-2.0能有效降低凝并发症发生率,凝有效性及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华法林 心脏瓣膜置换 低强度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