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通过不同时间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对比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的观察,说明早期应用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观察1组生后一经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即开始NCPAP治疗,而观察2组以鼻导管吸氧或头罩吸氧开始,经皮血氧或氧分压不能维持则开始NCPAP治疗;统计两组患儿机械通气的例数、百分数,肺炎患病率,动脉导管开放率,死亡率,吸氧时间,NCPAP支持时间(限于仅通过NCPAP即治愈的患儿)等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分析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观察1组的NCPAP支持时间、吸氧时间较观察2组缩短,观察1组的肺炎患病率,动脉导管开放率,死亡率,机械通气率均较观察2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CPAP能有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且应该一经诊断及早应用NCPAP开始治疗,才能减少上机率,显著降低合倂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和缩短吸氧时间和住院时间。

  • 标签: 应用时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CPAP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性流行性角结膜炎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的时机,并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访观察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260例,并观察在发病后的不同时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其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按照糖皮质激素应用随机分为2组。随访时间为接受治疗(均从就诊第1d开始)后3d、7d、14d、1mo、3mo。每次访视均详细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结膜充血情况、最佳矫正视力、角膜荧光染色、眼压等情况及主观症状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BCVA、IOP、流行性角结膜炎上皮下浸润(CSIS)、角膜荧光染色治疗后的情况都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并且A组见效果好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视物模糊、眼痛、眼分泌物及流泪项目积分差值的均值对照比较,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而在异物感、畏光、痒感及眼红方面,两组间有明显差异性,A组明显优于B组(均P<0.05)。随访期间有11例发生不超过25mmHg的眼压升高外,其余各组采用的治疗方法均未出现高眼压者,并且均在停用激素治疗后恢复,随访期间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急性流行性角结膜炎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且对病灶可以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

  • 标签: 流行性角结膜炎 糖皮质激素 流行性角结膜炎上皮下浸润 局部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高危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时机选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高危急性心梗患者,均行介入治疗,按IABP的应用不同分为A组(20例,早期置入IABP),B组(20例,晚期置入IABP),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A组IABP使用时间、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时机应用IABP于高危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治疗中,均安全可靠,但早期应用IABP的疗效更加确切,能够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高危急性心梗 介入治疗 主动脉球囊反搏 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10月择期行剖宫产的105例高危产妇随机分为A组35例(胎儿娩出后使用缩宫素的同时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B组35例(宫缩乏力时再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照组35例(仅使用缩宫素,不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各45例,对比各组产妇的用药效果。结果A组术中、术后24h出血量低于B组和对照组(P<0.05),B组产妇术后24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A组、B组、对照组产后出血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6%和25.71%、17.14%和20.00%、40.00%和2.86%;A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B组和对照组,B组低于对照组(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预防性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确切可靠。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宫缩乏力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 简介:摘要笔者从事中药配工作多年,对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与主治及其禁忌,颇爱研究,未敢疎远。故不辞翦陋,综合各家之见,提出自己的看法,失当之处,敬请纠正。

  • 标签: 柴胡 应用 辨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珂立苏在部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重复使用时机及机理。方法分析我科2007年8月至2013年7月符合,所有病例均符合《现代儿科危重症医学》关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诊断标准,在病程中重复使用过珂立苏21列患儿。结果对于胎龄小于30周的超低体重早产儿,以及合并有窒息以及胎粪吸入对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在患儿呼吸困难再次加重和或需量再次增加的情况下,应该首选立即重复使用而不是上调呼吸机参数或机械通气。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窘迫综合症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64排CT扫描头颈CTA最佳时机。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头颈联合CTA扫描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患者颈动脉联合成像的延迟时间和靶血管对比剂浓度之间的关系,重新设计延迟时间的计算公式后,再次进行扫描。结果对照组测得的对比剂浓度CT平均值为(371±53)HU,对照组对比剂浓度CT平均值为(442±69)HU。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公式计算扫描延迟时间,有助于控制靶血管对比剂的浓度,将其稳定在能够显示血管斑块的浓度值范围内,避免造成静脉伪影。

  • 标签: 头颈CTA 64排CT 最佳时机 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住院应用健康教育的时机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200例住院产妇,随机分组,试验组100例产妇在不同时间段下接受健康教育,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生产结局、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住院前,两组产妇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产后3d,试验组产妇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针对产妇在不同时间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给予健康教育,抓住教育时机,能减少产妇焦虑抑郁心理,改善产妇精神面貌,提高生产结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产妇 临床效果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肠梗阻患者的具体情况,探讨肠梗阻手术时机的把握。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外科2008年10月~2011年3月收治入院并行手术治疗的83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恶性肿瘤性肠梗阻、嵌顿疝性肠梗阻位于肠梗阻类型的前三位。2例因手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情恶化而死亡,3例好转出院,其余的78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单纯性肠梗阻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率会急剧上升。同时,不仅仅绞窄性肠梗阻是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其它诸如经过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肠梗阻也应采取适时的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是降低肠梗阻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肠梗阻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止吐药应用的时间对镇痛泵使用患者止吐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57例镇痛泵使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3组患者术前、术后使用昂丹司琼(术前组、术后组)、不使用昂丹司琼(对照组)。比较3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术前组和术后组的呕吐发生率(分别为42.11%、10.53%)均低于对照组(73.68%),而术前组和术后组比较,术后组的呕吐发生率更低,且P<0.05。结论给予镇痛泵使用患者术后使用止吐药的止吐效果更佳。

  • 标签: 止吐药 应用时间 镇痛泵 止吐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阑尾切除手术时机选择。方法2006~2011年120例行阑尾手术,按发病时间分3组,3天以内组,4~7天组,8天以上组。结果3天以内组83例,手术切除83例;4~7天组30例,手术切除27例,除3例伤口感染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8天以上组7例,手术切除2例。结论7天以内发病的急性阑尾炎仍应选择手术切除。

  • 标签: 阑尾炎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后清宫的时机。方法观察药物流产1370例,其中完全流产991例(A组),药物流产时孕囊排出后不论出血多少同意即刻清宫或绒毛未排出阴道流血多即刻清宫者269例(B组);药流后阴道持续流血≥10天愿意接受清宫者67例(C组);不愿意接受清宫者43例(D组)。观察4组的治疗结局。结果A、B组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来潮时间明显低于C、D组(P<0.05)。4组术后感染率A组最小,D组最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药物流产完全流产率高术后近期并发症少,流产后不需即刻清宫,但药流后阴道流血时间≥10天者应尽早行清宫术,减少药流并发症。

  • 标签: 药物流产 阴道流血 清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后留置导尿管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需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实验组90例,对照组在麻醉前10min留置导尿管,实验组在麻醉后10min性留置导尿管。导尿后30min记录心率,血压,疼痛,插管的一次成功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93%无疼痛,7%有痛感,对照组89%感觉疼痛,11%疼痛剧烈。结论麻醉后留置导尿管明显减轻了手术病人的疼痛。

  • 标签: 麻醉 导尿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位难产剖宫产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头位难产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头位难产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在宫口开大≥6cm时采取剖宫产分娩方式,予以观察组在宫口开大<6cm时采取剖宫产分娩方式,对比两组的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切口裂伤、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三种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口开大小于6cm时为处理头位难产的最佳时机,行剖宫产时能降低产后出血、子宫切口裂伤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

  • 标签: 头位难产 剖宫产 时机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保守治疗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对本院外科收治的32例肠梗阻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中,采用保守治愈26例,无死亡病例;中转手术治愈6例,并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例。结论单纯性及病因不明的肠梗阻首选保守治疗,治疗无缓解或不能排除肠绞窄者,应在肠绞窄发生前立即手术探查。

  • 标签: 肠梗阻 保守治疗 手术时机 选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缓解前列地尔与硫辛酸联合使用时疼痛和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静脉滴注前列地尔与硫辛酸的80例病例,随机分成2组,A组使用普通输液器,并将前列地尔与硫辛酸接连输注;B组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5μm,并将前列地尔与硫辛酸间隔输注。观察并比较两组疼痛和静脉炎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疼痛发生率低,局部皮肤反应轻微,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外周静脉反复输入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疼痛和药物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病员痛苦,增强病员的治疗依从性。

  • 标签: 疼痛 药物性静脉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病因分析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选择75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因分析及手术时机选择的分析。结果75例的肠梗阻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其中治愈的68例,死亡的2例,病死率为2.67%,好转的3例,血运障碍梗阻的2例转院治疗。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综合判断分析,手术时机的准确把握,及早正确的手术处理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肠梗阻 病因 手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