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想通过调查不同的细菌在不同的环境下针对抗菌药物的抗药性与耐药性。并且以此为基础,为抗菌药物的研发以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发展提高技术指导与技术依据。方法本次实验选取的是在本院分离的菌株,菌株的类型选择为大肠杆菌,并且按照科学的统计方法,随机将大肠杆菌按照相同的量分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针对实验组使用头孢三代,针对对照组分别使用头孢一代。选取好相应同种环境的培养基,培养基的类型与状态温度湿度选择均是按照人体大肠内部的环境模拟而来,并且根据实验抗药性的结果进行理论分析。结果通过实验,在对于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的存活与扩散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查与研究,可以发现,实验组的抗药性要明显弱于对照组,其差异性明显,符合统计学的普遍规律。结论根据实验的结果可以推论出,大肠杆菌的抗菌性临床表现为针对头孢一代的抗药性较强,高达20%左右,而对于头孢三代的抗药性较低,大概约为12%作用,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小的抗药性,如果频繁的反复使用,效果也会不断地降低,抗生素必须要做好管制工作,不能够随意滥用,否则对于患者以后的生命健康是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的。

  • 标签: 细菌 抗药物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自我院开展药学干预以来,对2012—2014年上半年的处方、病例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微生物样本送检统计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药学干预等一系列措施,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处方合格率逐年提高,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

  • 标签: 药学干预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对抗生素临床合理的影响,探究药学干预方法,为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门诊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进行药学干预分成两组,在对抗生素应用上,观察组进行药学干预,对照组未进行药学干预,对比两组抗生素使用情况,并对比两组抗生素费用花费情况。结果观察组使用抗生素所占比率46.00%低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所占比率4.00%低于对照组14.00%,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抗生素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干预对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有很大的影响,可改善抗生素滥用情况,降低患者治疗费用。

  • 标签: 药学干预 抗生素 临床 合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中,经过药学干预后,对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利用我院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抗生素药物在药学干预前后的临床合理应用状况以及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本次试验的对比,发现抗生素药物在药学干预前后的临床合理应用状况明显改善,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率、耗费的费用比、抗生素药物的使用频率等都有所下降,但是院内部感染率的频率没有比较明显的改变。结论在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中,经过药学干预后,对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的方面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使用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药学干预 抗生素 临床合理应用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通过收集有关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处方,通过对该医院药使用处方进行研究得出相应结果,并将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进而得出相关结论。结果本次研究得出基本药物制度使用之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3%,主要是二联用药和静脉注药。同时抗菌药物物品平整以3代头孢霉菌和新一代青霉素为主,但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之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降低为48%,主要是单一用药和口服,药物品种以第1代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钠为主。结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会相应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使得抗菌药物的使用趋向合理化。

  • 标签: 系统评价 基本药物制度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住院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认知情况,探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因素,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以2016年1月18日某院住院住院病人为调查对象进行抽样调查。结果问卷有效率95.77%,住院患者对抗菌药物适应症、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及总体认知率分别为27.80%、29.96%、49.82%及29.24%。其中,收入情况对抗菌药物适应证、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及总体认知度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保险情况对抗菌药物方法及不良反应认知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对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之甚少,对抗菌药物的危害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建议临床医师及药师加强安全用药的宣传教育。

  • 标签: 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 认知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对抗生素使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生素管理,观察组予以药学干预下的抗生素管理,对比2组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抗生素使用(2.4±0.3)种,抗生素使用率44%,抗生素耗费占医疗总费用10.1%,抗生素使用率、使用种类及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合理用药91例、重复用药2例、滥用抗生素4例、抗生素给药不当1例,重复用药、抗生素滥用、抗生素给药不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生素在药学干预模式下的使用更合理、更安全,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减轻不适以及经济负担。

  • 标签: 药学干预 抗生素 合理应用 影响
  • 简介:摘要由病菌引发的疾病曾经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每一种传染病用抗生素治疗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但这是抗生素被滥用之前的事情了。每年在全世界大约有50%的抗生素被滥用,而中国这一比例甚至接近80%。正是由于药物的滥用,使病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的环境,各种耐药病菌相继诞生。过去一个病人用几十单位的青霉素就能活命,而相同病情,现在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没有效果。由于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无法控制,最终导致病人死亡。在上世纪60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而这一数字到了本世纪初上升到2000万。死于败血症的人数上升了89%,大部分人死于耐药病菌带来的用药困难。人们致力寻求一种战胜病菌的新药物,但一直没有奏效。不仅如此,随着全世界对抗生素滥用逐渐达成共识,抗生素的地位和作用受到怀疑的同时,也遭到了严格的管理。在病菌蔓延的同时,抗生素的研究和发展却渐渐停滞下来。失去抗生素这个曾经有力的武器,人们开始从过去简陋的治病方式重新寻找对抗疾病灵感。找到一种健康和自然的疗法,用人类自身免疫来抵御耐药病菌的进攻,成为许多人对疾病的新共识。

  • 标签: 细菌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索循证药学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中的干预价值和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和2015年开具的抗菌药物完整处方各300例,2014年我院实施常规抗菌药学管理并作为对照组,2015年我院实施循证药学管理并作为观察组,对比和分析两组药学管理抗菌药物的临床实施效果。结果对照组处方中,溶媒选用不当共29例,用药周期过长21例,用药剂量不正确18例,用药档次过高15例,无特异性用药12例,抗菌药物不合理约占31.67%;观察组处方中,溶媒选用不当共16例,用药周期过长13例,用药剂量不正确9例,用药档次过高3例,无特异性用药2例,抗菌药物不合理约占14.33%,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结论使用循证药学合理地管理抗菌药物,能够增加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降低滥用药物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患者的临床生存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循证药学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干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对抗菌药物使用率进行干预的结果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并分析,同时将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期间未对抗菌药物使用率干预进行比较,并总结分析。结果比较干预组合未干预组两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各月份均存在差异,总平均值,干预组(45.5%)明显低于对照组(62.9%),且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干预组和未干预组间每月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平均值,未干预组(47.68%)明显高于干预组(47.31%),数据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数据上来看,干预组有呈下降趋势。结论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干预属于有效的,存在一定可行性,同时,临床药物也在抗菌药物使用整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 标签: 临床药师 抗菌药物 使用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全身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358株来自临床送检的无菌体液、血液及尿液分离出的肠球菌属进行药敏试验,测定其MIC值。结果358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168株、屎肠球菌190株,粪肠球菌在尿中的分布68.4%高于屎肠球菌50.0%,而血液及其他无菌部位中分离的屎肠球菌(50.0%)高于粪肠球菌(31.6%);粪肠球菌对加替沙星、环丙沙星、青霉素G、氨苄西林、高浓度庆大霉素的敏感性均高于屎肠球菌,而屎肠球菌对米诺环素的敏感性(74.8%)明显高于粪肠球菌(23.7%);358株肠球菌属除1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中度敏感外,对替考拉宁和利奈唑烷100.0%敏感;无论粪肠球菌还是屎肠球菌对红霉素几乎100.0%耐药;粪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敏感率39.5%高于屎肠球菌15.3%;血液中粪肠球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高于尿液,血液中屎肠球菌对加替沙星、环丙沙星、青霉素G、氨苄西林和红霉素5种抗菌药物均100.0%耐药。结论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时,应根据耐药特点及菌种间的耐药性差异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目前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烷仍然是治疗肠球菌属引起感染的最好药物。

  • 标签: 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抗菌药物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式引流技术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中抗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5月到2013年2月的14例大面积烧伤并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结果14例中运用VSD治疗的7例治疗后抗感染治疗效果显著,而未运用VSD治疗的7例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而7例运用VSD治疗的在运用VSD治疗期间比未运用VSD治疗期间抗感染治疗效果显著。结论VSD在大面积烧伤中有较好的抗感染效果。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引流(VSD) 大面积烧伤 抗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不同乙肝治疗方法对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保护作用。方法分析抗病毒治疗的乙肝合并肺结核治疗的过程中的肝功能情况和使用保护肝脏治疗的乙肝合并肺结核治疗的过程中的肝功能情况,最后与同期只患肺结核病人抗结核治疗后的肝功能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抗病毒治疗的乙肝合并肺结核治疗的过程中病人肝功能损害率明显比预防性保护肝脏治疗的乙肝病人低。结论不同乙肝治疗方法中抗病毒治疗对乙肝合肺结核病人抗结核治疗中的具有肝功能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同乙肝治疗 抗结核 肝功能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药剂科管理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自贡市第四医院2018年5月-10月90例处方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90例处方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给药,观察组采用药剂科管理模式,对比两组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高于对照组,溶媒不当、用药周期过长、超适应症、联合用药不当、剂量不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抗菌药使用品种、给药天数、药物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药剂科管理能有效保证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保证用药的安全,同时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药剂科 管理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影响
  • 简介:摘要抗抑郁药物为治疗抑郁疾病的主要方式。寻找一种适用范围广、不良反应少、经济性强的抗抑郁药物,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使用层次分析法对于抗抑郁药物开展相关评价以及从优选择,不仅仅能明确相同药物的优劣情况,进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在此同时,此类方式也为明确病患对于治疗方案效益评价指标偏向权重合适的方式。决策者既可以是医生,也可以是病患,所以说,决策分析法能更好的考虑到病患风险态度以及价值偏好,方便决策者的比较以及判断,有助于权衡利弊

  • 标签: 抑郁症 抗抑郁药物 层次分析法 风险 效益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改善呼吸功能能不断完善,使其更适合病人使用,治疗效果更理想。但无创呼吸机治疗过程中引起病人人机对抗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人机对抗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淋病奈瑟菌流行株对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为临床防治淋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120株淋球奈瑟菌临床分离株均使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并观察比较对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淋球奈瑟菌敏感性比较高的药物有阿奇霉素(敏感率为100.0%)、红霉素(敏感率为98.3%)、罗红霉素(敏感率为98.3%)、壮观霉素(敏感率为95.8%)和头孢曲松(敏感率为94.2%);耐药性较高的药物有,头孢唑啉钠(耐药率8.3%)和交沙霉素(耐药率8.3%)。结论淋病奈瑟菌药物敏感性较高的药物有,阿奇霉素及红霉素、罗红霉素,这些可以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淋病奈瑟菌同时对头孢唑啉钠及交沙霉素的耐药性也比较高,但临床上用于治疗淋病的效果较差。

  • 标签: 淋病奈瑟菌 抗菌药物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结核合并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各肝功能指标改善更显著,且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治疗具有效性、安全性,值得深究推广。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抗结核药 肝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