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孕前优生健康教育对优生优育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1月前来我所进行孕前检查夫妇110例,按数字法随机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夫妇不采取措施,观察组夫妇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夫妇对相关方面知识掌握及新生儿情况。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夫妇对孕前优生优育相关知识掌握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现缺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孕前优生健康教育能提高年轻夫妇的孕前相关保健知识,减低新生儿缺陷率,从而促进了孕妇的优生优育。

  • 标签: 孕前优生健康教育 优生优育 促进 相关知识 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前优生指标筛查方法及对出生缺陷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当地待孕夫妇2300对,分为实验组、宣教组及对照组,其中宣教组与实验组均系统开展优生缺陷健康宣教,实验组同时予以出生缺陷筛查,对照组仅发放出生缺陷宣传手册,对比3组干预前后对出生缺陷的认识。结果干预前,问卷调查显示3组受试者关于出生缺陷的知识掌握情况普遍较差、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及宣教组出生缺陷知识掌握60分以上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宣教组(P<0.05)。全体优生筛查的2300对夫妇中,有362人发现可能导致出生缺陷的异常(8%),其中,实验组、宣教组、对照组各73、218、71人内分泌疾病、乙肝伴转氨酶升高及自然流产、死胎、畸胎占比较高(P<0.05)。结论应规范行血清指标检测了解待孕妇女健康状况、预测可能出现的出生缺陷的同时,积极开展针对性的优生宣教,提升群众优生知识掌握度及优生检查配合度。

  • 标签: 出生缺陷 孕前 血清指标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前优生干预指导对出生缺陷发生状况的影响。方法按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要求,对本行政区域内计划怀孕的夫妇施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可能引起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异常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并针对性进行孕前优生干预指导。观察年度出生人口中,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比较接受和非接受孕前优生干预指导的育龄夫妇出生缺陷发生差异。结果2012年-2013年度全区共出生18141人,发生出生缺陷的共186人,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02.5/万,其中,接受孕前优生干预指导的夫妇3831对,发生出生缺陷的共22人,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7.4/万;未接受孕前优生干预指导的夫妇14310对,发生出生缺陷的共164人,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4.6/万。两组之间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孕前优生干预指导可有效的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 标签: 孕前 优生干预指导 出生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站收治的接受院前优生检查已婚妇女5860例,对其超声检查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860例受试者中经超声检查发现异常者659例,异常率为11.25%,其中包括盆腔积液、卵巢包块、生殖器先天畸形、子宫肌瘤等。结论孕前超声检查在优生健康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早期发现妇科疾病,为降低不良妊娠和新生儿出生缺陷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值得关注。

  • 标签: 超声 孕前 优生健康检查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婚孕前健康教育干预在优生优育方面的运用效果,掌握相关的健康状况,以促进胎儿的健康生长。方法选取我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于2012年3月—2013年6月接受健康检查的育龄妇女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健康教育。在为期20个月随访之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评估,观察比较两组妇女的干预效果、抑郁、焦虑状态。结果接受健康教育的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且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育,促进优生优育的实现。

  • 标签: 婚孕前健康教育 优生优育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沟通在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跟踪随访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某地区对象2300例,将其按照是否采用护理沟通随访来进行分组,对照组进行非护理沟通随访,观察组则实施护理沟通随访,对比两组跟踪随访效果。结果在对2300例对象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跟踪随访后,效果很好,总有效率达86%(1978/2300)。结论在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跟踪随访工作中,采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沟通方式,取得满意的结果。

  • 标签: 护理沟通 免费孕前优生检查 跟踪随访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技术(TCT)诊断宫颈病变的价值,并总结TCT诊断中漏诊、误诊的原因。方法收集2012.9-2014.9在我院行TCT及阴道镜活检的病例共468例,对照比较其诊断效能。对照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析TCT漏诊、误诊的原因。结果TCT诊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与组织的符合率显著高于ASC-US、ASC-H。TCT诊断假阳性的原因主要是对反应性细胞及变性细胞的误诊,而假阴性的原因则是对个别挖空细胞和异形细胞的漏诊。结论TCT可以显著提高宫颈病变诊断效能,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正确的取材、规范的制片、准确的识别反应性细胞、挖空细胞和核深染的异形细胞,将有效地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率。

  • 标签: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宫颈上皮内病变 组织学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小肝癌(SHCC)的影像诊断为该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定性以及靶向定位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简要介绍了小肝癌的病理分型,主要阐述了近年来小肝癌影像诊断的技术发展,主要包括超声、超声造影、CT、MRI、DSA以及核素显像检测技术。

  • 标签: 小肝癌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摘要《中药鉴定》是一门应用学科,课外教学实践对于学好该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校近两年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包括“请老药工走进课堂、带学生走进药材市场和中药材饮片企业、开设课外实验课”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对其进行总结探讨,与兄弟院校的该课程教学进行交流。

  • 标签: 中药鉴定学 课外教学 实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体解剖是医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形态课程之一,是培养各专业医学人才的主干课程。与其它学科不同,人体解剖学分为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人体解剖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教学效果和质量主要体现在实验教学上1。所以人体解剖实验室是解剖教学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如何建设和管理一个高标准的解剖实验室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个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追求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实验室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各种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性脑病的CT和MRI影像表象。材料和方法28例中毒性脑病患者的CT和MRI表现,其中6例工业有机溶剂中毒,9例一氧化碳中毒,7例海洛因中毒(烫吸)6例代谢性产物过高中毒。分析其CT和MRI影像特征和要点。结果CT表现为脑白质和深部神经核团的对称性低密度影,MRI表现为相应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其中丘脑5例、脑干2例、基底节区13例、小脑齿状核4例,广泛白质性改变9例。其中小脑齿状核改变的仅发生于海洛因中毒患者。结论CT和MRI均能发现脑白质和深部神经核团的变性和坏死,但各种中毒性脑病的影像表现均无明显的特征性改变。但小脑齿状核改变仅见于海洛因中毒患者。正确的诊断需要认真分析其影像表现,并密切结合其中毒史。

  • 标签: 化学中毒性脑病 代谢性产物异常中毒性脑病 X线计算机体层扫面 磁共振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肺结核的胸部DR影像特点,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小儿肺结核患儿41例,对其胸部DR片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影像特点。结果41例肺结核中原发性肺结核22例(右侧11例,左侧9例,双侧2例),浸润性肺结核16例,粟粒性肺结核3例。结论肺结核患儿都有典型的胸部DR影像表现,充分掌握影像表现特点对本病的鉴别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小儿 肺结核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和血管减影造影(DSA)在肝癌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4年1月期间,49例行TACE介入治疗的原发肝细胞癌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螺旋CT复查和DSA复查资料。结果螺旋CT复查与DSA复查在病灶形态、供血动脉、肝内染色、强化(染色)程度方面无统计差异(P>0.05),在门静脉主干癌栓和动-静脉漏方面存在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螺旋CT能反映肝癌介入治疗后瘤体组织变化和血供变化,且方便无创,应作为肝癌介入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肝癌 介入治疗 螺旋CT DSA
  • 简介: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发生活动性结核病(TB)称为HIV/TB合并感染。与HIV阴性结核病患者相比,HIV/TB合并感染者在胸部影像表现上具有某些特殊表现,如(1)病变范围广泛,好发部位不典型;(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更常见;(3)以渗出、增殖、干酪样坏死等急性病灶为主,且常表现为两种以上形态;(4)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高。熟悉HIV/TB合并感染者胸部影像特征有助于做出及时、正确的诊断,进而有助于及时治疗和减少病死率。本文就HIV/TB合并感染的病理改变以及由此产生的胸部影像(胸部X片、CT)特征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乳腺癌已经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首位杀手,所以乳腺癌的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在女性健康保健预防工作中极为重要,本文主要比较分析几种常见的乳腺影像筛查方法,旨在为广大女性健康体检者能合理选择乳腺检查方法,以提高乳腺肿瘤的早期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 标签: 乳腺癌 影像学筛查方法 健康检查
  • 简介:摘要研究背景对94例耳外伤伤者进行法医临床鉴定,并分析成因。病例报告此次所选取的94例耳外伤伤者,其中包括60例男性,34例女性;耳别54例单纯左耳损伤,30例单纯右耳损伤,14例双耳同时损伤;伤者的平均年龄为38.7(±8.7)岁。上述伤者有三十五例耳廓损伤;上述伤者有三十四例为外伤性鼓膜穿孔;上述伤者有十例为感音性耳聋;上述伤者有八例为神经性耳聋;上述伤者有一例为左耳混合性耳聋,并发生耳膜穿孔;上述伤者二例为功能性耳聋;四例伤者为伪聋。上述伤者的损伤程度,除了两例伪聋不进行鉴定以及一例由于不能证明右耳陈旧性穿孔是不是和案件有联系而不能鉴定外,剩余伤者鉴定结果如下所述四十例为7~10级伤,一例为3级伤,五十例为4~6级伤。讨论一般来说听力障碍基本都是因耳部受到外力撞击所造成。除耳廓损伤外,听觉功能的评定是判断耳损伤等级的金标准。在检查是否耳聋时要先经过主观的测听,根据实际情况择取有效的客观测听法予以判断,可先通过耳语、捻发音以及秒表等方法予以测检,再实施电反应测听以及声阻抗电测听,声阻抗电测听在评定伪聋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若伤者的伤口为新伤,就容易给出相应结论,反之一定要查证案发时的听力证据,证据包括伤者的病历卡、体检单以及人证进行反复的比对。

  • 标签: 耳外伤 法医临床学鉴定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