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模式正在从单纯的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转变,如何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姑息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有效改善终末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充分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1。本文为姑息护理的现状及启示报告如下。

  • 标签: 姑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老龄社会的来临,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在整个疾病过程中的姑息及赡养服务以及姑息护理的需求将增大。在我国不同民族对死亡的理解不同,衍生出的丧葬习俗,丧葬文化也不尽相同,尤其在藏区,由于信仰因素,藏传佛教讲究“万物有灵”、“生死轮回”之说,死亡只是二者分离,灵魂会在另一躯体继续存在,周而复始。死亡,在藏族大众观念中并非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正是这种观念主导着西藏的各种丧葬行为。因此藏区群众缺乏对临终护理知识重要性的意识,加之多数护士的藏语言不通,与患者家属缺乏交流和沟通。在姑息护理过程中患者家属更需要大量的心理护理,同时护士与患者之间真诚的相互关心,体谅,疾病咨询等都可以增强牧区群众对姑息护理工作的认同。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有1.护士的责任素质有待提高;2.家属重医轻护;3.姑息护理本身的专业特点,护士没有时间与家属沟通交流。对策1.加强姑息护理人员的前期教育;2.增强业务知识;3.表扬优秀的护士;4.普及日常生活运用的简单藏语言,加强与藏区群众的沟通,普及疾病的病因,本质,预防并发症及善后的重要性。

  • 标签: 护士 姑息护理 患者家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恶性肿瘤患者姑息治疗与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本院经治的70例恶性肿瘤患者,实验组36例采用姑息护理干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均较差,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良好率91.7%,对照组67.6%(P<0.05)。结论恶性肿瘤姑息治疗实施姑息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减轻了治疗副作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姑息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姑息护理对晚期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晚期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姑息护理。生存质量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分别于姑息护理前、姑息护理3个月后对两组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姑息护理前两组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姑息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姑息护理可提高晚期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病人的生存质量,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肝癌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姑息护理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姑息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恶性肿瘤患者入院时间分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展开临床姑息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124.6±10.8)分,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102.6±10.7)分,差异显著(P<0.05);且护理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SDS与SA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恶性肿瘤患者临床姑息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够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接受治疗。

  • 标签: 临床姑息护理 恶性肿瘤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姑息护理对晚期血液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晚期血液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姑息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心理指标评分结果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后的各项心理指标评分结果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应指标评分结果,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期血液肿瘤患者开展姑息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出现,促进患者病情好转,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姑息护理 晚期血液肿瘤 生存质量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肿瘤姑息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肿瘤姑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应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以及躯体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明显提升肿瘤姑息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保持良好的状态,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肿瘤姑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右心室肺动脉连接重建术、改良Blalock-TaussingShunt(B-T分流术)、球囊扩张术三种不同姑息手术在肺动脉闭锁患者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在2000年1月—2013年1月分别采用三种不同姑息手术方式治疗肺动脉闭锁患者4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30例;年龄28天-8岁,体重3.5-17kg(8.1±5.2kg),对比分析三种手术方法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的Nakata指数、血红蛋白值、血氧饱和度值、以及三种手术方式的根治率。结果三种手术方式患者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为(78.12±66.23)小时,ICU平均住院时间为(3.11±5.61)天、术后Nakata指数增加41-70mm2/m2,血氧饱和度值增加10%-30%,血红蛋白值下降5.1-9.3g/L。成功行二次根治手术19例,其中的根治率分别为右心室肺动脉连接重建术55.00%(11/20)、B-T分流术33.33%(5/15)、球囊扩张术25.00%(3/12)。两次手术围手术期共死亡8例,出院患者均定期随访,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者30例,Ⅱ级者9例。结论肺动脉闭锁患者姑息治疗行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术后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手术方式,而球囊扩张术比较适用于新生儿且肺动脉闭锁呈隔膜型的患者。

  • 标签: 肺动脉闭锁 姑息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晚期肺癌患者采用姑息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晚期肺癌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姑息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晚期肺癌患者采用的姑息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晚期肺癌 姑息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在中枢神经损伤姑息护理疼痛管理中的临床作用。方法从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中枢神经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在中枢神经损伤姑息护理疼痛管理中的临床效果优越,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疼痛,改善神经损伤,有助于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中医护理 中枢神经损伤 姑息护理 疼痛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姑息化疗对腹膜后恶性肿瘤患者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0收治的无法手术切除的腹膜后恶性肿瘤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淋巴瘤化疗组化疗缓解5例(71.4%)、无变化1例(14.3%)、进展1例(14.3%),1、2年生存例数分别为5、2例。非淋巴瘤化疗组化疗缓解3例(37.5%)、无变化2例(25%)、进展3例(37.5%),1、2年生存例数分别为4、2例。未治疗组1、2年生存例数分别为1、0例。结论姑息化疗可显著提高腹膜后恶性肿瘤患者1年生存率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化疗 外科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姑息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晚期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60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简单随机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预见组各3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预见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姑息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方式。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的癌性疼痛(重度疼痛)、生活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预见组的患者干预后癌性疼痛率低于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和普通护理方式相比,姑息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同时也可以降低患者癌性疼痛率。

  • 标签: 姑息护理 健康教育 晚期肺癌 癌性疼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食管癌姑息切除术后患者心理状态,探究其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胸外科于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70,纳入我们的研究当中。根据心理干预选择与否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实验组给予心理干预处理,对照组仅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个组别的心理状态情况及一般生活情况。结果两个组别的患者在心理状态上,对照组患者更容易出现心理变化,如抑郁、易怒、配合治疗差等,在生活质量情况上,实验组患者则表现了积极的一面更能积极的去面对,饮食、睡眠质量较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晚期食管癌行姑息切除术后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显著的改善此类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在此类患者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晚期食管癌 心理干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姑息性手术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2009年6月到2011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对对照组进行姑息性非切除手术治疗,对研究组进行姑息性胃切除手术治疗,研究两组中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中晚期胃癌患者术后6个月、1年、3年的生存率(70.0%、42.5%、22.5%),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中晚期胃癌患者(40.0%、20.0%、7.5%,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姑息性手术治疗中晚期胃癌效果较好。

  • 标签: 姑息性手术 治疗 中晚期胃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姑息治疗对晚期癌症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2013年7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癌症晚期患者,从中选取30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再选取采用常规手术联合姑息法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有效率、1年生存率和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QOL)评分、埃德蒙顿症状(ESAS)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QOL评分明显升高,大于对照组。ESAS评分明显降低,小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抗癌联合姑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效果相近,但常规抗癌联合姑息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姑息治疗 晚期癌症 老年患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以5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为例,旨在探究中晚期患者辅助治疗中采取姑息疗法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姑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60.00%,高于对照组的28.0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晚期患者辅助治疗中,应用姑息疗法,安全高效,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中晚期患者 辅助治疗 采取 姑息疗法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