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调查影响女性不孕患者的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6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不孕症患者150例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设为试验组。另外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且已孕女性150例作为空白对照,设为对照组。系统性的探究和分析可能会引发女性不孕的因素。结果结果显示,经过系统的调查其中可能存在的因素,试验组中①年龄>25岁,有68例。②经量少,有50例。③月经周期异常,有39例。④痛经,有71例。⑤生殖系统感染,有57例。⑥流产史,80例。⑦避孕药史,有92例。⑧精神压力大,有83例。⑨宫外孕史,有54例。而对照组中①年龄>25岁,有27例。②经量少,有11例。③月经周期异常,有14例。④痛经,有20例。⑤生殖系统感染,有14例。⑥流产史,9例。⑦避孕药史,有11例。⑧精神压力大,有17例。⑨宫外孕史,有5例。存在可见差异,P<0.05。结论影响女性生育问题的因素有很多,临床应该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状况,为不孕的预防和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不孕症 女性患者 影响因素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费避孕药具在流动育龄女性的使用情况。方法分别在两个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调查问卷发放了3100份,其中有效问卷2906份,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较低,收入低。影响获取药具因素是年龄、职业、收入和婚姻状况。影响获取药具的阻碍是不好意思领取、不知道何处领取、对药具的质量产生怀疑等。结论加大宣传力度,让流动人口能对避孕有认知度,让流动人口主动获取药具,服务人员在流动人口领取药具时讲解相关的避孕知识和药具的使用方法,在发放过程中,寻求合理的免费避孕药具方法。

  • 标签: 育龄女性 流动 免费避孕药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价值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45例乳腺癌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乳腺癌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获得肿块二维声像、彩色多普勒内部血流分级、阻力指数等相关情况。结果乳腺癌患者的声像图特征为边缘不规则、低回声为主、回声不均匀、微小叶、沙粒样钙化、后方声衰减等。根据乳腺癌患者病理类型进行分类,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5例、黏液腺癌3例、乳头状导管癌5例、髓样癌2例;按照血流等级分,其中0级、Ⅰ级、Ⅱ级和Ⅲ级例数分别为4例、9例、26例、6例。结论在女性乳腺癌乳腺癌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根据肿块超声特点,联合多普勒血流特征,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高。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乳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产后关爱服务对女性有效避孕的影响。方法将124例流产女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流产后关爱服务护理。结果观察组流产知识及避孕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流产后关爱服务能有效树立女性的避孕意识。

  • 标签: 流产后关爱服务 女性避孕 影响
  • 简介:摘要通过笔者亲身体会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充分了解全麻术后患者可能会产生的不适具体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利用快速康复理念相关内容,调整、完善术后护理常规,给患者提供更为人性、专业、前瞻性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不适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 标签: 患者角色 体验 全麻术后 改善护理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社区女性宫颈癌筛查现状,分析影响筛查结果的因素,旨在为社区成年女性相关癌症疾病的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以来,按照多阶段分层抽样以及KISH表法将本社区承认女性385例作为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对其宫颈筛查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85例成年女性宫颈癌筛查率为18.70%(72/385),多因素分析年龄、饮酒情况和血脂异常是影响该社区女性宫颈癌筛查的主要因素。结论社区女性宫颈癌筛查率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可根据现阶段的筛查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改善相应的措施和策略,提高筛查率。

  • 标签: 社区 宫颈癌筛查 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腹壁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女性盆腔疾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女性盆腔疾病患者80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结果80例女性盆腔疾病患者中,诊断子宫肌瘤30例(包括单发和多发肌瘤),卵巢囊肿30例,异位妊娠8例,卵巢畸胎瘤4例,子宫腺肌症6例,卵巢癌2例,均已手术病理证实。结论经腹壁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女性盆腔疾病检查中经济价廉,操作方便,诊断准确性较高,但必须还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做出诊断,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超声 女性盆腔疾病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女性盆腔结核利用腹腔镜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12月期间经治的32例临床诊断盆腔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7例原发不孕,5例继发不孕,4例腹水,9例下腹痛,2例异位妊娠。病变在腹腔镜下表现为肠管、腹膜、大网膜和盆腔器官的表面都分布干酪样坏死组织或粟粒,14例输卵管变粗、梗阻。结论腹腔镜下活检在诊断女性盆腔结核中效果显著,对临床不能确诊的患者可以利用腹腔镜技术实现早期确诊。

  • 标签: 腹腔镜 女性 盆腔结核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女性葡萄胎恶变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2007年1月—2016年1月间诊治的葡萄胎病例167例,20~40岁青年女性113例,研究临床因素与葡萄胎恶变的相关性,并追踪随访其再妊娠情况。结果青年女性患者中,病理为完全性葡萄胎的恶变率18.68%,超声影像学为典型葡萄胎表现的恶变率为23.29%,清宫术前血HCG≥100000mIU/mL的葡萄胎患者恶变率为23.91%,与未合并临床因素的患者比较,葡萄胎恶变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性葡萄胎的病理组织学、典型性葡萄胎的超声表现、清宫术前血HCG≥100000mIU/mL是与青年女性葡萄胎恶变相关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青年女性 葡萄胎 侵蚀性葡萄胎 预测 临床因素
  • 简介:摘要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以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以及慢性盆腔疼痛(CPP)等为主要病症的一组妇科问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是中老年的常见病,据权威机构调查,35岁~59岁中年女性中有60%以上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均寿命延长,人们对于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要求日渐提高,盆底损伤和机能退化造成的盆腔器官脱垂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特别是妨碍妇女的工作和社会活动,被称为“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尤其对于女性健康的性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该影响现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女性人群中的性问题广泛存在,与健康状况和社会心理因素相关,并可影响到与配偶的相互关系及家庭稳定以至于社会和谐。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性疾病 女性性功能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进入,需要的护工人员愈来愈多,同时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护理人员培养的教学质量刻不容缓。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一线护理实验课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并归纳了一些认为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提出了这些教学理论的不足或待改进之处。期望对今后的护理实验教学起到有益帮助。

  • 标签: 角色互换法 情景体验法 多媒体教学 护理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盆底肌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治疗的患者104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意愿的不同分为接受盆底肌康复治疗的观察组(n=52)和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n=52)。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盆底综合肌力和性生活质量等情况上存在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盆底肌康复治疗不仅仅改善了患者盆底综合肌力,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性生活质量,为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首选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盆底肌康复治疗 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 盆底综合肌力 性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急性淋病的效果。方法选择女性急性淋病患者80例,分别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纯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和体征及治愈率。结果中西药组40例,痊愈36例,占90.0%,显效3例,占7.5%,无效1例,占2.5%,有效率97.5%。纯西药组40例,痊愈28例,占70.0%,显效4例,占10.0%,无效8例,占20.0%,有效率8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对女性急性淋病治疗的临床观察和细心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急性淋病 护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置有无尾丝宫内节育器与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关系。方法统计我站计划生育门诊400例自愿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女性发生生殖道感染的情况,根据放置宫内节育器有无尾丝分为两组有尾丝组(宫铜型节育器、活性r型宫内节育器)共200例;无尾丝组(Tcu220节育器)200例。结果放置宫内节育器术后3、6、12个月分别对400例患者进行随访,2组患者在术后3、6、12个月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宫颈炎、盆腔炎的发生率无尾丝组均为0;有尾丝组宫颈炎发生率为1.03%、盆腔炎发生率为0.05%。结论有无尾丝宫内节育器均不增加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且发生生殖道感染的几率均较低。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生殖道感染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年女性乳腺良性肿物手术中乳晕边缘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10月的72例青年女性良性肿瘤患者,抽签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肿瘤原位切口,观察组实施经乳晕边缘切口,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护理满意度及瘢痕宽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的对比(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瘢痕宽度不足2mm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8.1%VS86.6%),(P<0.05)。结论青年女性乳腺良性肿物手术中乳晕边缘切口的临床效果显著,切口较隐蔽、瘢痕较小,满足美学观念,患者乐于接受。

  • 标签: 乳晕边缘切口 青年女性 乳腺良性肿物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产后42天应用综合盆底的电刺激护理对于产妇盆底康复影响。方法选2016年06月份到2017年06月份在我院分娩后的产妇92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成常规组与电刺激组,每一组产妇46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方式护理,电刺激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盆底的电刺激护理,观察产后42天产妇的盆底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产妇后阴道肌电压与性生活质量的评分均发生显著的改善,但电刺激组产妇改善的情况较为显著,与常规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即有统计的意义,P<0.05;常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总值为19.57%,电刺激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总值为4.35%,电刺激组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常规组大,两组对比以后组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产后42天应用综合盆底的电刺激护理能够降低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产妇盆底功能,值得应用。

  • 标签: 盆底电刺激 护理 产后42天 盆底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31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对照组65例给予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66例给予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分析两组治疗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引起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窦卵泡计数(AFC)低于治疗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对于女性卵巢功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比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影响更小,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几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全子宫切除术 次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 卵巢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剂量性激素联合谷维素注射液治疗方案改善绝经期早期女性临床症状的效果。方法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绝经期早期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采用雌二醇、安宫黄体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剂量性激素联合谷维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雌二醇、促卵泡生长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水平与对照组差别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性激素联合谷维素注射液治疗方案改善绝经期早期女性临床症状的效果较好,能有效调节患者性激素水平,该治疗方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性激素 谷维素注射液 绝经期早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1000例,将其按照平均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盆底肌肉锻炼治疗手段,实验组患者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手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尿失禁改善、盆腔脏器脱垂测定、性生活质量及盆底功能评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尿失禁、子宫脱垂、性生活质量及盆底肌收缩力等方面均有所改善,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手段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存在推广和使用的价值。

  • 标签: 电刺激 盆底肌肉锻炼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