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了解PICC管再通的护理,为PICC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PICC”“堵塞”“管”为关键词,从万方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进行PICC导管堵塞后再通的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63篇,针对管原因多为血栓性和非血栓性;最常使用的再通药物依次为尿激酶配置液(73.15%)、肝素钠溶液(21.41%)、碳酸氢钠(5.4%);引起PICC管的原因不同,选取的再通药物不同。结论最易发生PICC管的原因为血栓性和非血栓性,尿激酶配置液、肝素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是PICC管再通的常用药物,不同原因引起的PICC管应该选择不同的再通药物。

  • 标签: PICC堵管 再通 数据挖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和多磺酸粘多糖软膏预防化学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56例,82人次化疗患者随机分成水胶体敷料治疗组和多磺酸粘多糖软膏组。从化疗当日输液开始时分别使用水胶体敷料和多磺酸粘多糖软膏,两组病例的换药方法和消毒范围均按护理常规进行,观察时间均为用药后10天内。结果水胶体敷料和多磺酸粘多糖软膏预防化学性静脉炎,均取得一定疗效,两组病例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水胶体敷料和多磺酸粘多糖软膏均能预防化学性静脉炎,同时对已发生的化学性静脉炎有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的效果。具体使用上,二者还有一些区别。

  • 标签: 水胶体敷料 多磺酸粘多糖软膏 预防 化学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凝胶是由高分子的三维网络与组成的多元体系,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形态,它是一些高聚物或共聚物吸收大量水分,溶胀交联而成的半固体。根据凝胶对外界刺激的应答情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凝胶,这类凝胶对环境的变化不特别敏感。另一类是环境敏感的凝胶,具有智能性。本文简要介绍了智能型凝胶的分类,理论机理和应用情况,并从其优缺点出发,简要分析了智能型凝胶的发展前景。

  • 标签: 智能水凝胶分类理论机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德湿舒凝胶预防化学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输注凯时、丹参酮IIA、硫辛酸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使用德湿舒,对照组常规处理,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德湿舒凝在胶预防化学性静脉炎方面效果显著。结论德湿舒凝胶预防化学性静脉炎操作方便,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中心静脉插管术(PICC)管的集束化护理。方法60例PICC置管极低出生体重儿,对照组30例,干预组30例。比较集束化护理策略前后PICC管率。结果集束化护理前PICC管率为10%,集束化护理后未发生PICC管。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能有效减少PICC管的发生。

  • 标签: 堵管 PICC 极低出生体重儿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两种不同溶液预防PICC管的效果。方法以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病房及PICC门诊进行PICC置管维护的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60例,采用0.9%生理盐水冲管及10U/ml肝素生理盐水封管,观察组160例,采用生理盐水冲管及封管,对比两种不同溶液封管预防PICC管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管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维护导管时间和维护费用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理盐水和肝素封管的管发生情况无差异性,但生理盐水封管的费用更少,更节约了护士的时间,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PICC堵管 两种不同溶液 效果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果关联图在降低膀胱冲洗管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膀胱冲洗的患者4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0例,观察组在膀胱冲洗过程中应用因果关联图的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膀胱冲洗治疗,观察两组的膀胱冲洗效果以及管率情况。结果对患者进行膀胱冲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冲洗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膀胱冲洗的患者应用因果关联图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分析,通过针对管的主要因素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与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膀胱冲洗管率,效果显著。

  • 标签: 因果关联图 膀胱冲洗堵管率 效果
  • 简介:摘要PICC导管的置入,极大的保护了肿瘤患者的血管,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但各种原因导致的管路阻塞使PICC不能正常使用,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正确的使用和维护PICC导管,是预防PICC堵塞的根本保证,从而最大限度达到PICC留置时限。

  • 标签: PICC导管堵塞 溶管 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科患者留置针管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5至6月期间我院呼吸科患者留置针使用例数166例,总结和分析产生留置针管的原因。结果出现留置针管问题40例,发生率为24%。管发生的主因为封管操作不规范导致例数为16例(9.6%),其次为封管液剂量不足导致例数为8例(4.8%),输注高营养液和刺激性药物后冲洗管道不彻底导致例数为6例(3.6%)、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6例(3.6%)、患者穿刺手臂过度活动导致例数4例(2.4%)。结论管原因众多,要针对性解决,避免再次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 标签: 留置针 堵管 冲封管 健康宣教 留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PICC管的最佳干预策略。方法回顾2012年8月前未采用集束干预策略的耐高压注射型PICC置管患者45例,选择2012年8月后开展集束干预策略的耐高压注射型PICC置管患者52例,比较集束干预前后耐高压注射型PICC管发生率。结果集束干预前耐高压注射型PICC管率为24.4%,集束干预后耐高压注射型PICC管降至11.5%。结论实施集束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耐高压注射型PICC管的发生。

  • 标签: 耐高压注射型PICC 堵管 导管插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结核性胸与恶性胸的诊断水平。方法对68例结核性胸和60例恶性胸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核菌素(PPD)试验阴性、一般阳性、中度阳性、强阳性结核性胸水分别占12%、16%、25%、47%;恶性胸占67%、20%、8%、5%。结论PPD试验,有助于结核性胸与恶性胸的鉴别,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辅助检查,值得推广。

  • 标签: PPD试验 鉴别价值 阳性率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时心电监测在室间隔缺损闭术中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间72例通过左室造影确定给予闭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者,并在术前心电图检查显示为基本正常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患者闭手术中以及手术后3至5天实时进行心电监测,观察患者有没有发生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的心律失常,对此做出相应的治疗或者停止手术,并跟踪随访患者心电情况一年。结果所有患者在闭术中及术后共16例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2.22%。其中8例出现在股动静脉轨道建立的过程中,3例患者出现三度房室阻滞、2例患者出现完全性的左束支阻滞、1例患者出现三度房室阻滞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2例患者出现室性心动过速,评估闭术后患者发生较严重并发症风险的可能性后选择是否放弃闭手术。另外8例中,6例手术中发生完全性的右束支阻滞,在释放闭器后均无处理自行恢复正常;2例手术后发生不完全性的右束支阻滞,及时使用激素进行治疗后2至3天心律恢复正常。在随后的跟踪随访中未出现异常。结论闭术治疗室间隔缺损中,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较高,利用实时心电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在术后或术中有无发生心律失常,引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堵闭术 实时心电监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奎屯车排子垦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在防病改后不同供水的氟浓度,对少年儿童氟斑牙、龋齿的影响,探讨奎屯车排子垦区饮用水中氟化物的适宜浓度。方法氟的测定方法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在车排子垦区选择重病区123团,对123团小学8~12岁少年儿童于2014年10月进行氟斑牙、龋齿普查,与同区的2009年10月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10年10月后,用达子庙水厂供水,氟浓度均值0.47mg/l。5年后,于2014年10月普查8~12岁少年儿童987人,患病人数8人,患病率0.81%。与同区2009年普查的氟斑牙患病率3.4%比较,明显降低,而龋齿患病率略有升高,但无差别。结论奎屯车排子垦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饮水量多,氟容易蓄积,饮用水氟的适宜浓度为0.40~0.55mg/l。

  • 标签: 地方性氟中毒 饮用水 水氟浓度 氟斑牙
  • 简介:摘要通过对传统中药炮炙中制方法的探讨,了解传统中药炮制制对中药性能的作用,掌握正确的制这一炮炙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安全可靠的药材。

  • 标签: 中药 炮炙 水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肝宁注射液临床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偶见管现象的原因。方法使用不同材质滤膜和不同稀释液进行Vcap恒压过滤测试对比不同膜材和溶液的过滤特性,探讨舒肝宁注射液造成临床滴速变慢及管的原因。结果不同材质滤膜和不同稀释液对舒肝宁注射液流速均有较大影响。结论对于舒肝宁注射液,滤器使用聚醚砜和聚丙烯滤膜滤速较慢,而纤维滤膜较好;葡萄糖稀释液易造成过滤过程堵塞,而生理盐水因盐溶作用,滤膜不易发生黏附。

  • 标签: 舒肝宁注射液 精密过滤器 堵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深静脉置管患者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对本病区现状进行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并实施,比较活动前后深静脉置管患者管率,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深静脉置管患者管率由实施品管圈前20%降到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深静脉置管患者管率,通过持续性改进,使护理质量不断提升。

  • 标签: 品管圈深静脉置管 堵管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