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防治房颤的关键在于明确房颤发生和维持的机制。尽管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对其心房重构的发生机制研究较多,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的深入,房颤发病的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也逐渐得到揭示。同时也有证据显示炎症与房颤有关,现就以上领域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房重构 分子遗传学 炎症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骨缺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传统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自体骨移植与同种异体骨移植,但自体骨移植与同种异体骨移植均存在一定的治疗缺陷,如自体骨移植存在供区并发症与来源有限等缺点,同种异体移植存在并发疾病传播和免疫排斥风险;而骨组织工程虽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因其可限制异体移植引发的疾病传播、避免免疫排斥反应等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骨缺损的模式。

  • 标签: 骨移植 组织工程 骨缺损
  • 简介:摘要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是临床并不常见,但由于其特殊性,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治疗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本文阐述了CSP的发生机制,综述了近年来CSP诊断与治疗进展,以提高对CSP的认识,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 标签: 剖宫产瘢痕妊娠 发生机制 诊治
  • 简介:摘要分娩镇痛是现代文明产科的标志,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硬膜外分娩镇痛因镇痛效果确切,不影响产程等优点,已成为分娩镇痛的主要手段。但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易发生体温升高,甚至发热(>38℃),给母体和新生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本文就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发热的发生机制进行探讨。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分娩镇痛 发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监测工作的质量,为日后对二次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样、监测与评价严格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和《消毒技术规范》。结果对我县26家乡(镇)、村医疗卫生机构的1809份消毒样品进行监测,合格率较高,没有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结论和村卫生站相比,乡(镇)卫生院具有较高的消毒合格率。村卫生站具有较低的消毒监测合格率,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村卫生站具有较小的房屋和较多的患者,导致空气污染严重;二是缺乏健全的消毒管理制度,消毒意识淡薄,消毒设施也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

  • 标签: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消毒监测结果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前有很多治疗骨缺损以及骨流失疾病的方法,包括被人们公认的“金标准”-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支架材料复合生长因子等。依照组织工程的和基因治疗的“局部”治疗策略或者“系统性”增强骨修复策略正在被深入研究。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6-16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6期
  • 机构: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将由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培育而来的心肌细胞片移植到心肌梗死的大鼠体内后,发现其能同化成为心脏的一部分,这让人们对再生医疗有了更多期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是一种伴随人口老龄化而逐渐被重视的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钙的缺乏与流失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病因。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一切精微物质的产生离不开脾,钙质是一种重要的精微物质,其吸收、运输、利用与脾主运化和脾统血的生理功能关系密切;脾气虚弱,则会影响钙的代谢,从而引起骨质疏松症。

  • 标签: 骨质疏松 理论研究
  • 简介:摘要现阶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档案工作仍旧比较薄弱,究其原因,是至上而下的档案工作意识都不够强。因此,笔者从政府支持、完善制度、强化宣传、档案利用等几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医疗卫生机构档案意识提出了一些看法。

  • 标签: 医疗卫生机构 档案 意识
  • 简介:摘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房是集“管理、技术、经营”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是基层医院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房服务水平,本文主要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加强人员管理、规范制度管理、强化药品管理、建立服务意识的态度以及高度重视药房信息化管理,旨在为当前时期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房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 标签: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药房 服务水平
  • 简介:摘要浅谈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对其进行分析研究。22例患者中基本治愈16例,缓解2例,明显进步4例。在治疗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注重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2例,平均年龄44±2.6岁。对患者采取对症治疗及相应护理。结果经我院的精心治疗及护理后,26例患者治愈,6例缓解。结论对患者进行治疗后,采取有效的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康复取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护理。方法随机在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间接诊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设为B组,另选取同期5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设为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B组的治疗总依从率为96.00%,明显高于A组的84.00%;B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6.00%,明显高于A组的82.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性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护理 护理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有效解决烧烫伤患者创面疼痛、进行性坏死、易感染、瘢痕愈合难题,帮助患者远离植皮困扰。方法采用中医“皮肤激活再生疗法”,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烧烫伤。结论“皮肤激活再生疗法”治疗烧烫伤具有止痛效果好,感染率低,创面愈合时间短,疤痕形成少,无需手术植皮等优点,是治疗烧烫伤的理想方法。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皮肤激活再生疗法 烧烫伤
  • 简介:摘要骨性关节炎是非常常见的关节疾病,但是它的发生机制至今未能完全明确。本文回顾并研究自1997年以来关于骨性关节炎与软骨细胞研究的文章。截至目前的研究表明,骨性关节炎并不是关节损伤之后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骨科大夫有可能采取一些治疗手段来阻止或者推迟它的发生。

  • 标签: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发生机制 软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目的是了解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中所占比例并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观察近五年来在本院接受诊疗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HAAA所占比例,并将其与非肝炎患者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液常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诊疗及干预等进行对照。结果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占SAA的比例为3.33%。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在进行临床治疗前均进行检查,并确定其血常规、骨髓象等均无异常;2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24例(92.4%)三种(甲、乙、丙)型肝炎病毒经检查后呈阴性,2例(7.6%)乙型肝炎病毒,并按抗原种类此病毒又分为HBsAg、HbeAg,它们均成阳性;24例(92.4%)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易在急性黄疽型肝炎后丙氨酸转氨酶(ALT)以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浓度降低时患病;经过6个月临床治疗后内,再次与非肝炎相关的SAA比较,早期发病率与感染相关病死率均显著增高;但HAAA组2年生存率显著降低。

  • 标签: 肝炎 再生障碍性 贫血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再生医疗器械集中管理,达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方法建立全面的岗位职责,严格执行标准工作流程,通过对医院再生医疗器械的集中管理,监测消毒各环节质量管理监测。结果通过对再生医疗器械的集中管理,防止了因消毒供应环节不严格而引起的医院感染,保证了医疗质量和安全。结论通过加强集中管理再生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各环节操作规范化,保证了再生医疗器械的无菌质量,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机率。

  • 标签: 再生医疗器械 集中管理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5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研究病因,对比分析采用单纯的十一酸睾酮治疗(观察组)、环孢素A与十一酸睾酮联合治疗(对照组)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环孢素A与十一酸睾酮联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因 治疗 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