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17年上报的27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报表,总结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ADE的重要原因;老年患者的ADR/ADE发生率高,应慎重用药;重视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应用要谨慎合理;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要积极上报。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原因 对策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牙周炎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龈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早期症状不明显。最早一般是龈炎,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会向深层扩散发展为牙周炎,症状严重时,需要直接取牙。牙周炎的免疫炎症主要有先天性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两种,本文就免疫炎症和牙周炎的关系,以先天性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两个方面来探讨。

  • 标签: 牙周炎 免疫反应 先天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药物因个人差异不同而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132例,均采用同一种肿瘤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肿瘤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不同,与患者的年龄、病史、治疗史以及患病器官等均存在关系。结论抗肿瘤药物会根据患者年龄、病史等个人情况不同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临床药师需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制定合理的用药标准,并根据相关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全面药学监护以保障用药安全。

  • 标签: 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个人差异
  • 简介:摘要通过药品不良反应帕累托(80/20法则)分析,了解发生ADR的一般规律和特征,为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强化PK/PD个体给药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防止细菌耐药产生。同时,继续加强ADR的监测,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 标签: 不良反应 帕累托分析 ADR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微信的应用对妊娠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则进行常规护理加护微信干预措施相结合的护理方式。结果治疗30天时评价临床效果,实验组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现代社会的开放以及二胎政策的实施,高龄产妇和低龄产妇越来越多,微信的应用让孕妇对妊娠反应有正确认识以及采用正确的方法渡过反应时期具有更好的效果.

  • 标签: 妊娠反应 微信应用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的相关对策,并探讨其实施效果。方法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设为观察组,对其实施全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合理用药指导。并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均接受常规实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用药指导。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不合理用药情况(过量用药、药物滥用、重复用药)发生率、患者临床用药情况满意度等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不合理用药情况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的临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过量用药、药物滥用、重复用药等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临床用药满意情况统计与比较,观察组的用药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0%,P<0.05。结论临床通过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全面控制,可有效减少各种药品不良反应的出现,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改善患者的用药满意度。

  • 标签: 药品 不良反应 监测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心理生理学反应。方法此次选择了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焦虑症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于我院检查身体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情况差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生理状态差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交感神经处于亢进状态下,患者自身心理生理状态会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焦虑症 心理生理学反应 模拟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68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其使用药物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率为26.82%,男女不良反应率差异不大(P>0.05),而>60岁的患者不良反应率69.90%相比<60岁的患者30.10%明显更高(P<0.05)。结论临床应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患者用药后不良发应,才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找出合理用药方法。方法随机抽查我院中左氧氟沙星500例临床资料。收集左氧氟沙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制定出合理用药的方案。结果我院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不良反应以及过敏性休克。结论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时,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患者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有着较大关系。因此在临床应用时需注意到制定出合理剂量,并在治疗中随时关注到身体状况。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不良反应 观察 合理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信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近一年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信息及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患者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类型。结果2017年合格不良反应报告共1051份,男486例(46.24%)、女565例(53.75%);引发不良反应前五位的药品种类为心血管系统药、抗微生物药、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抗肿瘤用药、诊断用药,总药品种类共涉及20种。结论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定时对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分析,包括抗肿瘤药检测危险因素。医疗机构要加大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着重管理不良反应的上报报告质量,从而及时掌握不良反应情况,得到预警信息,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住院患者 抗肿瘤药物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分析注射用血栓通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使用注射用血栓通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我院2013—2018不良反应数据库,对检索到的33例注射用血栓通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注射用血栓通不良反应主要以皮肤及附件、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过敏样反应为主。结论血栓通注射液不良反应易发生,用药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反应,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注射用血栓通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静滴氨茶碱不良反应的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期间本院住院部收治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72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氨茶碱治疗以及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氨茶碱以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滴注氨茶碱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良好,患者接受该种治疗手段后病症得到明显改善,且结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加推广。

  • 标签: 静脉滴注 氨茶碱 护理干预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临床生化检验中运用反应曲线的意义。方法在标准品和质控品以及试剂品和临床标本的检验过程中,观察反应曲线正常及异常现象的出现,对于反应曲线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反应曲线能够将临床患者检测标本的异常结果和试剂变质以及标本性状等相关问题反应出来。结论生化检验反应曲线能够协助检验人员将检测结果进行正确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将反应曲线很好地运用,能将检验的准确性及精确性进行有效地提升。

  • 标签: 临床 生化检验 反应曲线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并对合理应用措施进行分析。方法纳入自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感染疾病治疗并发生抗生素不良反应的48例患者,对应用抗生素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导致不良反应的抗生素种类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引发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前四位抗生素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占36.76%,阿奇霉素,占14.71%,头孢曲松钠,占13.24%,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占7.35%。发生率最高的前四位抗生素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疹,占36.51%,瘙痒,占22.22%,发热,占15.87%,呕吐,占4.76%。结论不合理应用抗生素会引发较多的不良反应,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为了保证用药安全并提升临床疗效必须合理应用抗生素。

  • 标签: 抗生素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狂犬疫苗接种的整个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研究其对患者预防不良反应的应用效果。方法挑选2016年3月—2017年1月于我院门诊接受狂犬疫苗接种的患者共8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狂犬疫苗接种的整个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狂犬疫苗接种的整个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种狂犬疫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明显比对照组(25.00%)低(P<0.05),接种依从率(97.50%)明显比对照组(77.50%)高(P<0.05)。结论在狂犬疫苗接种的整个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并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接种依从性,可在狂犬疫苗接种时推广应用。

  • 标签: 狂犬疫苗 接种 护理干预 预防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药学服务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2016年1月—2017年8月,于我院中医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00例为研究对象,以干预方式为依据,分为两组,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治疗与护理,为观察组患者提供中药药学服务,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相较于对照组的12%更低,P<0.05。结论中药药学服务有利于减少中药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药药学服务 中药 不良反应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进行调查,为日后患者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可能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成“是”、“否”、“经常”、“不常”四个层次,制作成相应的问卷对我社区2016年1月至2015年1月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的33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患者用药随意性较大、患者经验性用药、患者对联合用药配伍禁忌不了解、患者一次性大量服药、患者长期服药不当、患者具有过敏体质、患者为妊娠期孕妇等,并且同时有三种原因出现的患者最多。结论患者对解热镇痛抗炎药进行使用,应严格遵医嘱,避免随意用药和经验性用药,并且尽量多了解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使用知识,纠正自己对药物使用的错误观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成药导致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特点,分析其应用规律,旨在为临床中成药合理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237例中成药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对患者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用药、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情况。结果69~73岁患者中成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比54.85%(137/237);患者不良反应损害最多的属于皮肤及附件损害,占比51.90%;消化系统占比15.61%;全身性损害占比8.02%;神经系统占比6.75%;循环系统占比2.95%;全部患者共涉及11种中成药、2种剂型。其中口服制剂10种,导致不良反应患者105例,占比44.30%。结论临床应加强中成药用药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监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不良反应 中成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199例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进行研究,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发生的199例抗菌药物ADR病历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199例抗菌药物ADR中,发生ADR较多的年龄段为41岁~65岁及≥65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最多。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致ADR排在首位,其次为青霉素类。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严重ADR共42例,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致严重ADR最多。结论抗菌药物致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的统计学分析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药物不良反应患者142例,统计学分析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50岁以上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过敏反应23.24%,特异性反应33.80%,毒性反应11.97%,二重感染30.99%;患者自身因素27.46%,药物自身因素47.18%,其他25.35%;静脉滴注76.76%,口服14.08%,外用1.41%,其他7.75%。结论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因素较多,应加强用药管理,合理用药,预防不良反应

  • 标签: 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