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家兔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C)减轻白细胞致损伤的作用。实验分:IPC、缺血再灌注(inchemicreperfusion,IR)和对照组。均去右肾,检测在缺血前、缺血60min和再灌注60min、120min时混合静脉血中的白细胞总数和再灌120min时左系数(Leftrenalcoefficient,LRC)、组织中的白细胞数以及过氧化脂质(Lipidperoxides,LPO)含量,并在光镜下对再灌120min时的肾小管的病理变化进行评分。结果表明:IR组在再灌注120min时,以上指标同对照组和IP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血中白细胞数与LPO、LRC、肾小管评分的改变呈正相关(P<0.05),组织中白细胞数与LRC、肾小管评分呈正相关(P<0.05),IPC组组织中白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白细胞在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是一个重要因素,IPC具有减轻白细胞所致的损伤作用。

  • 标签: 缺血预处理(IPC) 白细胞 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保留和去除大鼠神经后,缺血再灌注性损伤过程中室旁核电活动的变化,了解神经在缺血再灌注性损伤时室旁核电活动变化中的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250±30g)随机分为二组(n=10):①神经组:分离出左侧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②去神经组:分离并剪断左侧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GeorgePaxinos,CharlesWatson),用微电极全程记录各组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室旁核放电活动。结果:保留神经组大鼠缺血和再灌注瞬间室旁核电活动明显减少(P〈0.05)。随着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室旁核放电活动逐渐增强(P〈0.05)。去神经组大鼠缺血和再灌注瞬间时室旁核放电未出现快速性变化。在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室旁核放电进行性增加,与保留神经组比较,去神经组缺血和再灌注期间各观察时间点室旁核放电均显著性增强(P〈0.05)。结论:急性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室旁核放电活动增强;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室旁核放电活动的快速性变化与神经有关;神经具有抑制缺血再灌注时室旁核紧张性的作用。

  • 标签: 肾脏 缺血 缺血-再灌注 肾神经 室旁核
  • 简介:芩浸膏是以茶为君药组方的中药复方制剂,主治泌尿道感染。本实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用多点接种仪将过夜培养的细菌悬液接种于含不同浓度药物的M-H琼脂固体培养基上,每点含菌量约为105CFU,细菌均为1998-1999年成渝两地收集的临床分离致病菌,共计37株,标准质控菌株3株,测定了该药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显示芩浸膏对所试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所试金葡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阴沟杆菌、大肠杆

  • 标签: 体外抗菌活性 体内外 泌尿道感染 浸膏 琼脂二倍稀释法 临床分离致病菌
  • 简介:损伤康复治疗是指对各种致伤因素导致的脑功能障碍所进行的恢复期治疗,使之尽可能在身体和精神上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病人功能上的缺陷,帮助伤残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或较正常的生活和劳动能力并参与社会活动,脑损伤后康复治疗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重要的医学科学,值得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探讨.

  • 标签: 物理疗法 药物疗法 脑损伤 康复 治疗
  • 简介: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是第三代吡酮酸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特点。急性毒性:小鼠和大鼠口服LD50大于5000mg/kg。小鼠静注和肌注给药的LD50分别为223.88mg/kg和大于1000mg/kg。亚急性毒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环丙沙星3个剂量组(100、250和500mg/kg/天)和溶剂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每天口服一次,共给药2月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各组的给药初期摄水量均高于对照组,雄鼠250和500mg/kg组体重增长

  • 标签: 亚急性毒性 肌注给药 大鼠 溶剂对照组 抗菌药物 酮酸
  • 简介: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肌电图(EMG)诊断。方漱对2000年1月。2010年1月间经手术治疗的3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及肌电图分析。结呆:手术所见与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完全符合62.9%,基本符合为31.4%;EMG推测病变范围大多较手术所见损伤范围广。结论:综合临床、影像学资料,电生理测试可对臂丛神经损伤提出定性定位分类诊断,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肌电图 临床
  • 简介:一、颅脑损伤的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变化外力对头颅的直接打击可使脑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直接损害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继发性损害,脑电活动能敏感地反映这些损害所引起的脑功能变化。颅脑损伤后的脑电变化与外力作用的方式与方向,受力的部位,损伤的程度以及脑外伤后继发性反应的程度与持续时间有密切的关系。为了便于理解和认识脑外伤后的脑电图改变,需深入一点地复习和熟悉一下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致伤原理及其临床变化。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脑震荡 脑干损伤 神经电生理 脑外伤 脑电图异常
  • 简介:本院自1990年~1993年对110倒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了脑电图检查,现将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共110例,其中男78例,女32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81岁。以20~50岁多见共98例。脑震荡89例,脑挫裂伤21例。除一例于受伤后43天首次记录外,其余109例均于受伤后2小时~23天做脑电图描记。

  • 标签: 颅脑损伤 闭合性 脑电图分析 脑电图异常 脑震荡 脑挫裂伤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时脑电图的变化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13例急性毒鼠强中毒的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13例患者中正常范围内脑电图1例,轻度异常脑电图2例,均为轻度中毒患者。这2例患者的脑电图在一周后复查时恢复正常范围。5例中度异常脑电图均为中度中毒患者,在一周后复查时4例脑波恢复仪波,但仍有较多量的0波,复型慢波及阵发性尖波消失。另1例为6—7Hz的0波,并仍有少量的复型慢波及阵发性尖波。5例重度异常脑电图其中4例为重度中毒患者,1例为中度中毒患者。第一次复查时脑波虽有改善但仍可见复型慢波及阵发性高幅尖波。这10例中一重度异常脑电图的患者在3月后第二次复查时,其中8例脑电图恢复正常范围,另2例脑波虽恢复到8—9Hz的仅波,但仍有较多量的θ波及少量的复型慢波,阵发性尖波消失。结论:毒鼠强中毒患者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中毒程度及临床症状相一致。其动态变化可反映病情的转归。提示脑电图检查可反映脑损害的程度,可为临床诊断,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脑电图 毒鼠强 急性中毒
  • 简介:目的:探讨EEG对脑干损伤性昏迷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对1987-1998年间,我们收集54例脑干损伤性昏迷病人,并进行了16只不同平面脑干实验性损伤家犬的脑电图动态观察,分析。结果:初步获得具有诊断和判断预后价值的特征性变化,结论:动态2脑电图观察对昏迷病人及脑干损伤病人的诊断和预后有参考价值。

  • 标签: 脑电图 脑干损伤 诊断 预后 EEG
  • 简介:目的: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随着老年化的进程而逐年上升,且病情复杂,并发症多见,预后险恶。由于老年肾脏结构功能的退行性变及其机体整体功能的下降,致使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有其自身的特点,现就此作一综述。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脏结构功能 血液净化
  • 简介:本文报导了30例急性丘脑卒中患者在脑电地形图的定位研究,其中28例出现异常改变。BEAM显示:28例患者表现为病变部位δ频带呈不同程度的功率增高;在定位分析上,丘脑血管病变多累及BEAM的中央区,其次表现为颞区受累。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丘脑卒中 定位研究
  • 简介:急性脑卒中患者,约半数以上伴有异常心电图改变。其中以ST—T变化,心律失常及心率改变多见。但伴以损伤型心电图改变少见。笔者遇到一例,介绍如下。男性,66岁。住院号:6332。因患肺癌在住院期间,突然出现短暂意识表现,并持续伴有语言不利,左侧肢体偏瘫及右下肢瘫痪,二便失禁,因病情重,家属拒绝CT检查,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心电图改变 异常心电图 损伤型 抗心律失常 急性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淫羊藿甙对脑缺血再灌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合并取血降压再灌注的方法建立小鼠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淫羊藿甙防治组,检测各组行为学、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ATPase酶活性的变化.结果:(1)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淫羊藿甙(10、30、100mg/kg)灌胃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小鼠学习记忆成绩.

  • 标签: 淫羊藿甙 脑缺血 再灌损伤 小鼠 SOD活性
  • 简介:目的:评价肌电图和MRI检查以及两者结合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进行术前肌电图、MRI和术中肌电图检查,并与手术探查中的发现进行比较;比较术前肌电图与MRI检查同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在确定神经完全性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术前肌电图检查对臂丛损伤定性、定位诊断的完全符合率为70.37%,符合率为96.3%;术前肌电图和MRI检查对臂丛神经根撕脱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55.56%和68.52%,术前肌电图检查和MRI检查结合可提高诊断符合率至85.19%;SEP对完全性臂丛损伤的诊断率高于肌电图和MRI,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肌电图检查和MRI检查可明显提高完全和基本符合率,是一种有前途的辅助诊断、指导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途径,术中进行SEP检查更加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 标签: 肌电图 磁共振成像 臂丛神经损伤 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