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大鼠脊髓损伤后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1(PEBP1表达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105只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实验组。采用Allen’s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EBP1在脊髓中定位变达,采用实时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检测PEBP1mRNA蛋白在脊髓中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EBP1在正常脊髓后角神经胶质细胞胞浆胞核中表达,在脊髓损伤后与sham组相比PEBP1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此外,实时定量PCR显示PEBP1mRNA在大鼠脊髓损伤后12h,1d,3d,7d,14d28d表达量明显降低,与sham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印迹实验显示,与sham组相比,PEBP1蛋白在大鼠脊髓损伤后7d,14d28d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PEBP1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在脊髓后角表达明显减少。提示脊髓损伤后PEBP1可能参与调控神经胶质细胞存活凋亡,进步影响脊髓损伤后感觉功能。

  • 标签: 脊髓损伤 PEBP1
  • 简介:基因稳定性对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具有重要作用。DNA随时面临损伤因子威胁,旦DNA发生不可逆损伤将会导致基因不稳定,甚至诱发肿瘤形成。但机体具有DNA损伤修复、细胞凋亡调控系统可以及时修复损伤DNA以维持基因稳定性。有研究表明Rad9、Rad1、Hus1基因参与DNA损伤修复细胞凋亡并与肿瘤发生、发展有明确关系。本文将对目前Rad9、Rad1、Hus1基因研究以及与肿瘤发生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DNA损伤修复 肿瘤发生 Rad9 Rad1 Hus1
  • 简介:叉头框蛋白P1(FOXP1)基因新近发现种转录因子,其蛋白产物在生物发育阶段起着重要作用,且在不同人类肿瘤中发挥抑制或促进肿瘤发生发展作用。本文就FOXP1基因结构、功能以及与肿瘤演进关系作综述。

  • 标签: FOXP1 肿瘤抑制基因 雌激素受体
  • 简介:Sweet’s综合征(Sweet’sSyndrome,SS),又称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种与免疫因素相关伴有全身症状少见皮肤病。临床分为经典型(特发型)、肿瘤相关型及药物诱导型三种类型,其中肿瘤相关型与急性白血病最常见,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SS国内已有10例报道,但均尚未见报道同时合并肝脾肺多系统受累且有过敏性紫癜样皮损病例,现报道1例如下并作文献复习。

  • 标签: 文献复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MDS 少见皮肤病 急性白血病
  • 简介:椎动脉变异例李彦,李晓林,陈维佩第三军医大学重庆630038椎动脉脑部血供两条重要来源之,它般起于锁骨下动脉第段,经上位6颈椎横突孔穿出,经寰椎侧块后方椎动脉沟转向上经枕骨大孔入颅腔。由于椎动脉要穿行横突孔这特点,所以颈椎病,骨质增生...

  • 标签: 椎动脉变异 尸检 病例报告
  • 简介:海马穹窿位于大脑半球内,完全被高度发展大脑皮质所覆盖,所以要完全暴露海马穹窿以及海马旁结构有定难度。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套实用简便制作方法,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标本制作 海马 穹窿 大脑半球 大脑皮质
  • 简介:50岁男尸,发育正常,身高约1.60m,体形偏瘦。我们在对其进行上肢解剖时,发现其左侧上肢动脉发生了变异。现报告如下:、左侧上肢动脉变异左侧腋动脉在腋窝胸小肌下缘、距肩胛骨喙突尖1.5cm处分为两支动脉。两支动脉在腋窝行程均被臂丛神经内、外、后束及分支所夹持,第支动脉在臂部沿肱二头肌内侧、正中神经干外侧下降到肘窝,由内上斜向外下跨过肱二头肌腱达肱桡肌深面。

  • 标签: 上肢动脉变异 肱二头肌腱 臂丛神经 胸小肌 腋动脉 肩胛骨
  • 简介:2004年12月,在天津武警医学院陈金源教授指导下,以解剖教研室全体教师为主体,在三年制专科学生中选拔10名同学,成立解剖科研小组。至今,共进行了两项课题研究,发表(含稿件已接收同意发表)国家级核心杂志论文10篇。全体教师专业素质科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增强了信心凝聚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动手动脑实践创新能力。

  • 标签: 科研小组 解剖 专科学生 科研能力 专业素质 医学院
  • 简介:人体胚胎学重点医学基础课程之,主要研究人个体发生、生长及其发育机理门学科。胚胎生长、发育整个过程既有细胞形态结构演变,也有组织结构位置改变,连续动态变化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表达胚胎在发生发育中时间空间变化,增强学生对胚胎发生发育时空变化理解,

  • 标签: 胚胎学教学 发生发育 医学基础课程 人体胚胎学 个体发生 形态结构
  • 简介:局部解剖学医学专业主干课程桥梁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探索适应现代医学教育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以临床问题为中心"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 标签: 局部解剖学 临床问题 教学模式
  • 简介:右上肢双肱动脉例报告张集建,李晓林,陈维佩第三军医大学重庆630038肱动脉上肢血供重要血管。正常解剖结构,单侧只有条动脉上续腋动脉。本文作者在作教学标本时发现例右侧上肢存在双肱动脉,为提供解剖形态变异资料,特报告如下:在右上臂上、中/...

  • 标签: 右上肢 双肱动脉 病例报告
  • 简介:癌肉瘤指在种肿瘤中既有癌成分,又有肉瘤成分。其常见发病部位有甲状腺、乳腺、消化道呼吸道等,而原发于肝脏癌肉瘤罕见。我科收治肝脏原发性癌肉瘤1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标签: 癌肉瘤 原发性 肝脏 发病部位 文献报告 甲状腺
  • 简介:对我校病理陈列馆件先天性马蹄肾变异标本进行非测量性观察体质测量,非测量性观察发现本例马蹄肾两肾下极由横跨中线实质性峡部连接,两部分肾门处各有套血管供应,左肾存在未经过肾门迷走血管供血,右侧肾盂为分叉肾盂。体质测量发现峡部各径与马蹄肾正常值接近,左右肾各径略小于正常新生儿肾各径。综合分析为例新生儿先天性马蹄肾合并右侧分叉肾盂变异。

  • 标签: 马蹄肾 分叉肾盂 体质测量 解剖变异
  • 简介:探讨TBL教学法(teambasedlearning,TBL)在组织学教学中应用及其意义。TBL在PBL基础上改革创新种以团队为基础新型成人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学习团队,设计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问题以及应用合理评分系统,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适应现代医疗行业需要。

  • 标签: 医学教育 TBL教学模式 组织学
  • 简介:周围神经损伤常导致神经元轴突连续性中断,从而引起神经功能缺陷,这将给临床病人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因此,促进轴突生长并使其与所分布靶器官重新形成突触连接而达到形态功能上恢复成为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关键。神经元轴突再生常受到损伤部位内源性因素外源性细胞因子影响。

  • 标签: 序列分析 基因克隆 周围神经损伤 外源性细胞因子 神经元轴突 编码
  • 简介:研究生局解教学点体会朱星红第三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重庆630038临床学科研究生每年都要选修局部解剖这门课程,随着临床各个学科招收研究生点增加,教学任务逐步扩大,近几年每年都有80人次左右来我科学习。他们主要来自普外、肝胆、妇产、泌尿、胸外、骨...

  • 标签: 局部解剖学 研究生 教学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 简介:目的检测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PD-1淋巴细胞亚型,并进行临床随访,分析其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采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呼吸内科诊治35例可疑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液学标本,并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分析以及PD-1表达,然后进行临床随访。结果35例患者中,31例患者最终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肺癌(腺癌23例,鳞癌3例,小细胞肺癌5例),剩余4例患者为炎症。CD3+CD8+T细胞比例数值高、CD4+/CD8+比值低、PD-1+/PBMC比例高患者近期疗效越好。未发现治疗前淋巴细胞亚型比例异常患者与正常患者之间存在PFS差异。结论在本项回顾性小样本研究中,发现原发性肺癌治疗前特定淋巴细胞亚型与近期疗效相关,尤其PD-1+PBMC比例升高患者近期疗效更佳。需要进步前瞻性大样本研究验证。

  • 标签: 原发性肺癌 淋巴细胞亚群 程序性死亡受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