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治疗结果,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004年以来对48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在"C"型臂x光透视机定位下,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治疗.术后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结果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全部治愈,无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等发生.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的方法,手术创伤小,疗效确切.特别是对于年老体弱、合并有心、脑、肺、肾慢性疾病的患者的治疗,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 标签: 外固定架 股骨粗隆间 骨折
  • 简介:目的研究在牵引床辅助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8月应用牵引床辅助下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结果5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0-85分钟,平均为48分钟,5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月,优20例,良25例,优良率为90%。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牵引床辅助下闭合复位PFNA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及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康复迅速等特点,是股转子间骨折的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牵引床 转子间骨折 PFNA
  • 简介:随着社会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因而要求设计者不但能根据市场的要求很快地设计新产品,而且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制造出产品,进行必要的性能测试,征求用户的意见,并进行修改,最后形成能投放市场的定型产品.

  • 标签: 医学应用 技术原理 快速成型技术 科学技术 社会需要 性能测试
  • 简介:目的评估急诊闭合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blade,PFNA)治疗青壮年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6月~2012年6月经急诊手术治疗的16例青壮年粗隆下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1例,女5例;年龄32~45岁,平均36.2岁。按Seinsheimer分型:ⅡB型2例,ⅡC型1例,ⅢA型6例,ⅢB型1例,Ⅳ型4例,Ⅴ型2例。所有患者急诊手术前均进行美国麻醉学会(ASA)评分,术后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进行评估。末次随访采用Parker-Palmer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术后活动能力。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13个月。本组患者评分平均为(7.72±1.40)分。结论急诊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是治疗青壮年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可靠方法,能提供坚强的固定,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 标签: 股骨粗隆下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急诊手术 青壮年患者
  • 简介:根据脑血氧检测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具有实用性脑血氧检测的设计方法.用Lambert-Beer定律推导出适于脑血氧检测的经验公式%ScO2=A+B(D1/D2)+C(D1/D2)2.采用了双CPU分块设计并创新设计了背景噪声消除电路.传感器的设计考虑了消除颅外组织影响和穿透深度的矛盾关系,选择了合理的发射和接收器件的间距,设计的装置选用了ANOLOGDEVICE公司的ADUC812单片机作为核心.结果表明,这是一款集成了多种接口有较高性价比的8位单片机,提高了抗干扰能力.经人体初步实验,证明了设计科学、有效.整机采用双CPU模块化设计,有效地发挥了CPU控制、运算功能,明显提高了仪器的可靠性.

  • 标签: 脑血氧 近红外光 传感器 检测 设计
  • 简介: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hasecontrastMRI,PC-MRI)技术通过对流体的相位进行编码,可以非侵入性地量化血管血流速度、流量以及方向等血流动力学信息。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四维流(fourdimensionalflow,4DFlow)磁共振技术逐步得以应用,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潜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本研究主要对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的原理、影响成像的因素及临床应用进行简述。

  • 标签: 相位对比技术 磁共振成像 血流动力学 四维流磁共振 血管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