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分析80例老年前期,98例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全信息动态心电图特点。结果显示:二组患者平均心率及5次心搏最大心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5次心搏最小心率及最大最小心率的差有显著差异(P<0.05),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明显低于老年前组(P<0.05),其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高于老年前组(P<0.05),提示老年组高血压病患者迷走神经功能受损明显,并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 标签: 高血压病 心律失常 心率变异性
  • 简介: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的血液动力学进行观察。方法:使用仪器是Acuson128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为3.5MHz,对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肾脏的大小、肾回声强度及肾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检测。结果:肾功能衰竭的第Ⅰ期病人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第Ⅱ期肾脏大小较第Ⅰ期减小,肾回声出现改变,但肾脏的RI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第Ⅲ期肾脏大小较第Ⅱ期减少,肾回声出现明显异常,RI指数增高(P<0.01);第Ⅳ期,即尿毒症晚期,肾脏萎缩,肾实质回声明显增强,肾内血供明显减少,则指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像可以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分期进行诊断。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慢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目的针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对模拟内镜技术在检查和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进行观察和评估。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OSAHS患儿3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6~7岁,平均年龄6.44岁。采用模拟内镜技术对患儿行鼻咽部检查,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为Ⅰ组(n=18),无合并中耳炎的为Ⅱ组(n=20)。观察腺样体的最突出部位的厚度、鼻咽腔前后径、腺样体厚度/鼻咽腔前后径(A/N)比值及腺样体外侧沟的深度。结果Ⅰ组和Ⅱ组儿童腺样体厚度分别为(16.21±1.74)mm、(15.75±1.44)mm;鼻咽腔前后径分别为(19.52±1.37)mm和(19.36±1.27)mm;A/N比值分别为0.85±0.06和0.83±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腺样体外侧沟的深度分别是(1.69±0.52)mm、(2.90±0.68)mm,Ⅰ组腺样体外侧沟的深度明显浅于Ⅱ组(P〈0.01)。结论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的形态有关;模拟内镜技术不但可以测量腺样体厚度,还可以测量和评估腺样体的形态。对诊断儿童OSAHS有重要的价值,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 标签: 模拟内镜技术 儿童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 简介:分析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患者与移植物功能稳定肾移植受者外周血基因表达差异,探索CAN免疫致病机制。从GEO数据库获取GSE12187和GSE22229两个肾移植受者外周血的基因芯片表达谱数据集,选取其中13个CAN样本为实验组,15个移植物功能稳定的样本为对照组。以SAM筛选两组样本的差异表达基因。应用DAVID及GENECODIS网络工具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的MiMI插件进行差异基因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SAM筛选出上调基因168个,下调基因141个。基因富集结果显示,上调基因主要为调控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基因,而下调基因参与广泛信号传导通路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Cytoscape软件的PPI分析筛选出19个CAN相关核心基因。CAN患者与移植肾功能稳定受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存在显著差异;CAN致病机制涉及免疫细胞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及细胞增值、凋亡、迁移等广泛的信号传导通路变化;免疫细胞在基因的转录、RNA加工、翻译及蛋白质代谢等环节的改变可能在CAN的致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TAGAP、EIF3F、NUDT21、PAPOLA、RPL等CAN核心基因的免疫调控机制需要深入探索。

  • 标签: 肾移植 慢性移植肾肾病 基因表达谱 基因富集 蛋白质相互作用
  • 简介:精液不液化症是男性不育常见病之一,近年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我院男科门诊在1998年4月~1999年4月间,共收治48例精液不液化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男性不育患者,发现慢性前列腺炎是造成精液不液化的诱因。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精液不液化症
  • 简介: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慢性难愈合伤口创面的修复作用。方法12个创面中,糖尿病性溃疡4例,创伤性溃疡3例,压迫性溃疡3例,神经性溃疡2例。创面清创后用PRP凝胶修复,然后定期比较PRP与全血中的血小板计数,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PRP的血小板计数约为全血的5~8倍。用PRP修复的12例中,创面完全愈合7例,部分愈合3例,皮瓣转移后愈合2例。结论PRP凝胶对慢性难愈合伤口有明显的修复作用,且应用安全,无痛苦。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创面愈合 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采用定位X射线侧位头颅片的检查技术,观察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腺样体肥大及颅骨测量,评估该方法在评估腺样体肥大及对上颌骨及下颌骨发育影响的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至2010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腺样体肥大患儿6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34例;年龄6岁1个月-7岁4个月,平均年龄7.10岁。并发分泌性中耳炎12例.慢性鼻-鼻窦炎20例。明显发育迟缓13例。在定位X射线侧位头颅片上把腺样体肥大程度分为Ⅰ组(n=35)AIN≥0.76,Ⅱ组(n=30)A/N≤0.75;以病程的长短分为A组(n=41)病程在3年以上(包括3年),B组(n=24)病程3年以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情况下两组的颅骨测量值。结果腺样体的体积越大,对患儿面颅骨发育的影响越明显,Ⅰ、Ⅱ组的∠SNA(84.15°±1.76°vs82.18°±2.1l°;P〈0.01)、∠SNB(78.91°±1.35°vs77.92°±1.97°;P〈0.05)和∠ANB(5.18°±1.09°vs4.25°±0.9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病时间越长对患儿面颅骨发育的影响越重,A、B组的∠SNA(84.02°±1.73°vs81.89°±2.17°;P〈0.01)、∠SNB(78.92°±1.36°vs877.65°±1.99°;P〈0.01)和£ANB(5.06°±1.06°vs4.23°±1.03°:P〈0.0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定位X射线侧位头颅片可以很好地显示和测量腺样体;腺样体肥大可明显影响颅骨的发育:颅骨发育异常的严重程度与腺样体的体积和病程持续时间有关。

  • 标签: 定位X射线片:头颅:腺样体肥大: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影像特点。方法选择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69.69岁。另选择非糖尿病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组),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0.55岁。做实验室检查,行颈部血管超声和头部MRI,分析两组患者影像特点。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高血脂史比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老年急性脑梗死组(P〈0.05)。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高于老年急性脑梗死组(63.75%vs47.50%;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部分位于颈总动脉窦部,斑块呈强回声、混合回声或低回声。两组头部MRI病灶均以单发病灶为主,病灶空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明显,不稳定斑块增多,血脂检测及颈动脉颅外段超声对糖尿病患者预防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糖尿病 老年人 影像特点
  • 简介:全文报告了30例安置同一公司生产的心脏起搏器患者,12例使用药囊电极,18例使用非药囊电极。术中及术后3个月分别测定其起搏阈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术中测得的两种电极的起搏阈值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测定结果发现药囊电极的起搏阈值明显低于非药囊电极的起搏阈值,两者有明显差异(P<0.01)。

  • 标签: 起搏阈值 药囊电极 非药囊电极
  • 简介:目的评估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KM8800型血液净化仪与BIOLIVA3A型生物型人工肝机连接成组合生物型人工肝装置,对4例晚期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共实施5例次治疗.先进行患者血液血浆置换,再经过生物型人工肝处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比较肝功能各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比较血浆置换后、生物型人工肝处理后回路血中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除1例次出现过敏反应外,未发生其它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即刻患者血中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移酶(ALT)、氨(NH3)明显减少(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纤维蛋白原(FIB)明显增加(P<0.01),治疗后第3天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提高(P<0.01);与血浆置换后比较,生物型人工肝处理后回路血中FIB有所增加(P<0.05),而NH3明显降低(P<0.01).结论应用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比单纯血浆置换疗效好.

  • 标签: 组合生物型人工肝 血浆置换 慢性重症乙型肝炎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新方法。方法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结果术后随访1.5-24月(平均11.7月),应用Sanders评分标准:优15例,良6例,一般1例,差1例,优良率91.30%。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内固定的一个很好补充,操作简单,固定可靠。

  • 标签: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老人
  • 简介:目的探讨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2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患者,对术后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18.2个月),骨折固定后无再次移位、无内固定物失效、无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24例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4~24周(平均18.6周)。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优18例,良2例,中4例;优良率为83.3%。结论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自体髂骨移植
  • 简介:目的评价可膨胀髓内钉(FixionPF)应用于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和技术特点.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22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采用可膨胀髓内钉系统(FixionPF)固定,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16名,股骨粗隆下骨折4名,股骨粗隆下合并粗隆间骨折2名.男7名,女15名,平均年龄72岁.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45分钟,平均出血量为200ml,术中平均透视6次.骨折术后临床愈合时间最短8周,平均10周.未发生脂肪栓塞、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肢体短缩、髋内翻以及旋转畸形.结论FixionPF可膨胀髓内钉固定原理为沙漏样固定,应力均匀分布于股骨髓腔,股骨头栓钉于股骨头内膨胀,增加抗旋转能力,不需扩髓、远端交锁,其独特的设计原理可减少创伤和相关于术并发症,尤其适合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 标签: 可膨胀髓内钉 股骨近端骨折
  • 简介:为解决人口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老人跌倒事件频发,减轻跌倒等异常状态对老年人的伤害,研发了一种基于惯性传感器的穿戴式姿态监测装置。该装置基于姿态解算特性,通过采集三轴加速度计、三轴陀螺仪和三轴磁力计的数据,以多种运动特征为依据进行姿态判别,不仅可以检测跌倒状态,还可对老年人的日常姿态及位置信息进行连续监测并进行步数统计,利用GPRS网络向服务器上报数据。装置中加入了语音推送功能,可对服务器端推送的天气信息、问候信息等进行语音播报。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对佩戴者的姿态及位置信息进行连续监测,当出现跌倒等异常状态时,可实现实时报警及对事故发生地的准确定位,姿态识别的准确率不低于98%。

  • 标签: 跌倒检测 姿态解算 姿态识别算法 惯性传感器 穿戴式测量 远程监测
  • 简介:目的总结手法复位结合U型石膏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4年5月共采集我院急诊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3例,共124例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分别予以手法复位固定,其中实验组采用采用U型石膏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掌侧或背侧石膏托固定,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基于PRWE评分的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腕关节疼痛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U型石膏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稳定骨折操作简便、疗效满意。

  • 标签: 手法复位 U型石膏 外固定 桡骨远端稳定骨折 老年
  • 简介:目的探讨单针经单侧椎弓根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人新鲜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9月治疗胸腰椎骨折100例110椎,分为两组,A组50例60椎行单针经单侧椎弓根PVP术,B组50例50椎行经双侧椎弓根PVP术。两组均行术前及术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活动能力评分(locomotoractivityscale,LAS)、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及两组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及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前与术后2天VAS评分、LAS评分及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均有显著差异,症状改善明显(P〈0.01);两组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患者术后骨折椎体无疼痛,复查X线片显示术后6月与术后2天椎体前后缘高度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平均单椎体手术时间20.1min,注入骨水泥2.8ml(2-4.5m1);B组手术时间35.2min,注入骨水泥3.7ml(2.5~6ml)。两组间平均单椎体手术时间及平均骨水泥注入量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发生骨水泥渗漏情况为椎间盘渗漏A组5例、B组6例,椎旁渗漏A组7例、B组7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针骨水泥技术可即刻缓解疼痛,恢复伤椎高度,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X线暴露时间,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老年人新鲜胸腰椎骨折的技术。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报告股外侧肌带蒂肌瓣治疗大粗隆部慢性骨髓炎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应用股外侧肌带蒂肌瓣治疗大粗隆部慢性骨髓炎6例(男5,女1)。患者年龄28-56岁(平均48岁)。粗隆部软组织缺损范围5cm×2cm-8cm×4cm。股外侧肌带蒂肌瓣转移至大粗隆部软组织缺损区,在肌瓣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结果1例肌瓣发生小片植皮坏死,经3周换药处理自然愈合。肌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5-4.0年,平均3年,受区外形较好,慢性骨髓炎没有复发。髋关节功能用HSS评分标准评定其疗效,优5例,良1例。本组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这种技术安全、可靠,很适用于治疗大粗隆部慢性骨髓炎。

  • 标签: 骨髓炎 股外侧肌 带蒂肌瓣 大粗隆
  • 简介:近年来慢性肝病的无创评估诊断取得很大进展,研究发现弹性成像技术检测的肝脏硬度值与慢性肝病患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相关。磁共振弹性成像作为一种不断更新发展的新技术,可定量检测组织的机械特性,在慢性肝病的肝脏弹性硬度检测方面诊断价值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文章就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原理、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评估、对肝脏储备功能评价、预测门静脉高压胃食管静脉曲张、肝脏肿瘤的无创评估及磁共振弹性成像的优缺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弹性成像 肝硬度 肝硬化 肝纤维化 肝细胞癌
  • 简介:据DenesP2012年4月11日[JAMA,297(9):978-985]报道,在一项包括没有预先存在的心血管疾病(CVD)的老年人的研究中,严重的及轻微的心电图(ECG)异常与冠心病(CHD)事件风险的增加有关,且它们能够超越传统的心血管风险因子(CVRFs)而改善对诸如心脏病发作等CHD事件的预测。

  • 标签: 冠心病事件 心电图异常 心脏病发作 风险因子 老年人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研究在牵引床辅助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8月应用牵引床辅助下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结果5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0-85分钟,平均为48分钟,5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月,优20例,良25例,优良率为90%。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牵引床辅助下闭合复位PFNA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及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康复迅速等特点,是股转子间骨折的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牵引床 转子间骨折 PF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