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胆系疾病,B超对其诊断有着很高的敏感性,对胆囊内探及强回声光团,后方伴有声影,随体位变动而位移三特征的典型胆囊结石,B超诊断符合率可达95~97%,但对发生在特殊部位的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B超却易漏诊误诊,为引起同

  • 标签: 胆结石 胆囊结石 特殊类型 炎症 胆囊憩室 泥沙样结石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临床诊断为心肌炎,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检查(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阳性的5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ECG)及高频心电图(highfrequencyelectrocardiogramHFECG)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前ECG阴性,HFECG阳性,切迹数14~25个,治疗后ECG阴性,HFECG阴性切迹数5~7。提示HFECG诊断心肌炎的敏感性高于ECG,且可作为心肌炎动态变化的指标。

  • 标签: 心肌炎 高频心电图 心电图 心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SPECT
  • 简介: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的血液动力学进行观察。方法:使用仪器是Acuson128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为3.5MHz,对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肾脏的大小、肾回声强度及肾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检测。结果:肾功能衰竭的第Ⅰ期病人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第Ⅱ期肾脏大小较第Ⅰ期减小,肾回声出现改变,但肾脏的RI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第Ⅲ期肾脏大小较第Ⅱ期减少,肾回声出现明显异常,RI指数增高(P<0.01);第Ⅳ期,即尿毒症晚期,肾脏萎缩,肾实质回声明显增强,肾内血供明显减少,则指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像可以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分期进行诊断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慢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腹腔积液患者282例,男112例,女170例,平均年龄45.2岁。用岛津SDL—310型及日立EUB—305型超声显像仪进行检查,并对部分患者做了血清蛋白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积液在超声下内部回声不同。肝硬化、心肾疾病、营养不良所致漏出液,暗区透声性好,内部光点回声少。癌性腹水暗区内出现散在或密集光点回声,内可有分隔粘连。62例肝硬化腹水胆囊壁全部增厚,80.6%患者呈双边影;癌性腹水54例中63%不增厚。血清白蛋白测定,32例(80%)肝硬化患者小于30s/L,35例(87.5%)呈A/G倒置,而癌性腹水中32例(82.1%)大于30g/L。作者认为结合临床对腹腔积液的成因进行探讨,可提高腹腔积液诊断的临床符合率。

  • 标签: 腹腔积液 B超检查
  • 简介:本文对20例急性非透壁心肌梗塞病人的高频心电图进行了研究,发现其高频切迹较正常明显增多,且主要集中于QRS波群的起始部。

  • 标签: 高频心电图 急性非透壁心肌梗塞
  • 简介:本文对43例高粘血症患者HFECG(高频心电图)的高频切迹数及发生部位、QRS波群的平均时限、平均振幅进行了研究探讨,并与冠心病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粘血症组十二导组合导联高频切迹数(HFN)为15.98±7.00,高于正常值,但与冠心病组无显著差异;切迹多发生在肢体导联QRS波群峰顶及谷底;而冠心病组以基线附近多见。高粘血症组与冠心病组在肢体导联(下壁、高侧壁)QRS波群时限有极显著差异(P<0.001);在高侧壁QRS波群平均振幅上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 标签: 高频心电图 高频切迹 高粘血症 冠心病
  • 简介:研究骶髂关节CT检查对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价值。对100例临床及X线平片疑有强直性脊柱炎,但不能确诊者,进行骶髂关节CT扫描检查,并根据CT图像与临床资料及X线平片作对比分析。结果强直性眷柱炎的主要临床特点均有骶髂关节周围及腰腿痛,晨僵。实验检查HLA-B27阳性,平片及CT图像表现骶髂关节模糊,硬化及囊样变。结论:CT检查骶髂关节侵蚀情况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较可靠、满意的检查,尤其对临床高度疑诊而平片显示正常或可疑者的鉴别及确诊意义甚大。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 CT 检查 X 线平片
  • 简介:巨球蛋白血症,病因尚不详,由于B淋巴细胞异常增生,产生大分子球蛋白,使血粘度异常,特别是血浆和血清粘度明显异常,我们在血流变学检查时发现一例,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王××,男性,39岁,因乏力,贫血,视力障碍而就诊。2血粘度检查全血粘度11.6mmpa,血浆粘度6.12mmpa,血清粘度5.8mmpa,还原粘度29.4mmpa,HCT0.34,ESR20mm/h,血沉方程K值(ESRK)47。纠正血沉方程K值

  • 标签: 巨球蛋白血症 全血粘度 血沉 血浆粘度 纤维蛋白原 血流变学
  • 简介:为分析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诊断价值,采用配对研究方法,用2MHz脉冲多普勒探头经枕骨大孔窗口,检测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流向、音频、血管博动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显示108例患者有80例异常,异常率74.7%,并发现CSA组低流速者占45.4%,高流速者占28.7%,正常流速者占25.9%,与正常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总体而言,低流速型是CSA的主要特征之一.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胸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996年9月以来选择性地开展了电视胸腔镜手术66例,其中肺大疱及自发性气胸32例、肺结核球和结核性空洞14例、肺恶性肿瘤5例、肺良性肿瘤5例、肺包虫囊肿2例及纵隔肿瘤3例,肺动静脉瘘、胸膜脂肪瘤、恶性胸膜间皮瘤、局限性结核性脓胸、外伤性膈疝各1例。结果VATS手术创伤小、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病人痛苦轻、恢复快、缩短住院日、无严重并发症。结论VATS诊断和治疗胸部部分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电视胸腔镜手术 胸部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在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观察了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刺激引起的脊髓诱发电位(SCEP)。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SCEP的N_(13)、N_(20)潜伏期均比正常人明显延长(p<0.001),并可发现无神经病变征象的亚临床型神经损害;同时,N_(13)、N_(20)潜伏期与病人的病程、病情及神经病变征象呈正相关(r=0,25-0.58,p<0.05-0.0001).而与空腹血糖水平无关(r=0.05-0.11,p>0.05)。提示SCEP检查有助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

  • 标签: 早期诊断 糖尿病神经病变 诱发电位
  • 简介:测定587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音图上的第四心音(S_4),发现S_4的检出率为77.17%。心肌梗塞、心绞痛和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S_4/S_1比值≥25%,音频≥100Hz者居多。以有无S_4分组观察,两组左室收缩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而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S_4(+)组左室快充期充盈分数(RFF),二尖瓣舒张早期关闭斜率(AVEF)分别下降8.65%和9.01%;左室慢充期充盈分数(SFF,AFF)、二尖好血流A峰及A/E比值相应升高,(P<0.05~0.001)。表明:异常S_4与左室舒张末期容量负荷过重及左房向左室排血发生障碍有密切相关性。

  • 标签: 缺血性心脏病 第四心音 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 简介:随着社会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因而要求设计者不但能根据市场的要求很快地设计新产品,而且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制造出产品,进行必要的性能测试,征求用户的意见,并进行修改,最后形成能投放市场的定型产品.

  • 标签: 医学应用 技术原理 快速成型技术 科学技术 社会需要 性能测试
  • 简介:我国恶性肿瘤在城市地区死亡率居死因第一位,在农村居第二位,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健康。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术后多有复发和转移,死亡率居高不下。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肝癌抗原肽研究》(批准号:3930420)基础上,应用所获得的肿瘤特异性共有抗原,以纳米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新型的高效、广谱肿瘤疫苗,期望肿瘤高发人群得到广泛接种,降低肿瘤发病率,

  • 标签: 恶性肿瘤 死亡率 高发人群 肝癌 抗原肽 肿瘤疫苗
  • 简介:湖南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王柯敏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近日在世界上率先成功地发展核壳生物纳米颗粒技术,并申请专利。有关专家指出,这一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密切结合起来的前沿技术,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 标签: 核壳生物纳米颗粒 前沿技术 研究 中国 专家 申请
  • 简介: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研究人员经过一年多潜心钻研,目前已经在利用纳米技术治疗破裂骨头方面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 标签: 新加坡 纳米技术 治疗 裂骨 纳米材料
  • 简介: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存在于许多组织中;肝干细胞在肝脏的形成和再生中有重要作用,可以分化为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和胰腺上皮细胞等.随着对其特性的深入了解,它将代替肝细胞移植和肝脏移植成为治疗器官衰竭的一种重要细胞来源,在体外对肝干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扩增,将对肝的细胞移植、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等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肝干细胞 细胞分离 体外培养 细胞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经乙状窦后径路行前庭神经切断术(vestibularneurotomy,VNT)控制梅尼埃病眩晕症状中,辅助应用内镜微创技术的方法及其减轻术中脑组织压迫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价值和意义。方法临床观察乙状窦后径路常规VNT(12例)与辅助应用内镜技术VNT(9例)的2组手术患者手术前后症状控制效果、面神经功能及其听觉和前庭生理功能变化结果。结果常规VNT组患者术后有2例发生脑水肿,需行脱水、降压等处理;平均咱阈上升>15dB者2例;平衡功能代偿所需时间平均为(29.00±9.60)天。辅助应用内镜的VNT组术后平均听阈上升>15dB者2例;平衡功能代偿所需时间平均为(28.56±7.91)天。2组术后均未出现面瘫等并发症;术后2年内再发作眩晕,常规手术组有2例(分别发作1次和4次),内镜手术组有1例(发作2次)。结论经乙状窦后径路行VNT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较为方便、安全的控制或消除梅尼埃病患者眩晕症状手术方法,同时能保存听觉功能和面神经完整性;手术中辅助应用内镜技术,使该手术操作成为微创和安全,可有效地减轻对脑组织的压迫和减少术后脑水肿发生,未出任何由此而导致的并发症。

  • 标签: 梅尼埃病 前庭神经切断术 内镜 乙状窦后径路